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空城計”發明權屬於趙子龍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4149)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9/24 上午 08:16:15
--  【轉貼】“空城計”發明權屬於趙子龍

當朝人修當朝史,因避諱而難真;後代人修前人史,因偽遺而難實。 故而“歷史”多是歷史之後的人撰寫出來的。 於是,就有了那麼多不是歷史的“歷史”,它們不知欺騙了多少後人,更不知冤屈了多少前人。

孔明嚇退司馬懿是“關公戰秦瓊”的喜劇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士人指點到今疑。”

這段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中的詩句,被後人改編成京劇、晉劇、徽劇,冠以《空城計》的名字廣為流傳,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在欣賞之餘,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個誤區——

羅貫中《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話:“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藏匿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瞭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這段話就是所謂“空城計”之所本。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否真的在西城憑三尺瑤琴,空城退敵過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司馬懿。

君若不信,有史為證。  《三國志·蜀·諸葛亮傳》:“(後主建興)六年春,(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嚴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

從這段權威性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

(1) 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 
    (2) 諸葛亮只是“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並未搞過什麼“空城計”。

也許有的讀者要問:魏軍主帥是張郃,那司馬懿在哪裡?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七十一上言之甚詳:“(就在街亭之戰爆發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斬孟達。申儀久在魏興,擅承製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執之,歸於洛陽。”

原來,當諸葛亮率眾與張郃拒戰於街亭之時,司馬懿遠在數千里以外的洛陽。 孔明嚇退司馬懿是“關公戰秦瓊”的喜劇


 “空城計”的發明權屬於趙子龍
  

諸葛亮既然沒有擺過“空城計”,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沒有用“空城計”以退敵兵的人了呢?

空城計在歷史上倒並非子虛烏有。

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元末明初,鄧愈(初名友德,朱元璋手下大將)率軍駐守徽州,苗軍來攻,“城中守兵甚少。苗軍奄至,鄧愈乃激勵將士,大開四門以待之,苗軍疑不敢入”。

如果說上述所引諸人所使的“空城計”或與諸葛亮不同時的話,那麼,我們倒也不妨舉出一位與諸葛亮同時而又同國的人。


此人姓趙,名雲,字子龍。

據《三國志·蜀·關張馬黃趙傳》注引《趙雲別傳》記載:“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陣,且鬥且卻,公軍散,已復合,雲陷敵,還趣圍,其將張著被創,雲复馳馬還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墜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大概是覺得把“空城計”的發明權交給趙子龍這員武將有些不太過癮,所以,就來了個“移花接木”,把它歸到了諸葛亮的頭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9/24 下午 08:19:37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0/4/5 上午 05:36:16
--  【討論】趙雲為什麼一直都不得志??
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w.asp?no=55622&ch=history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0/7/11 上午 08:57:29
--  【轉貼】趙雲的生平經歷
◎趙雲-基本認知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于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西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趙雲的條列式年表事記
 

辛未(西元191年): 初平二年。趙雲為本郡所舉,率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喜雲來附,卻嘲雲曰:“聞貴州人皆歸袁氏,君何獨迷而能反乎?”雲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之征討。劉備時亦依託于公孫瓚,見趙雲,奇之,深加接納。公孫瓚遣劉備為田楷拒袁紹,趙雲隨之前往,為劉備主騎兵。後以兄喪,辭瓚歸鄉。

庚辰(西元200年): 建安五年。趙雲見劉備于鄴。

壬午(西元202年): 建安七年。趙雲與夏侯惇等戰于博望,生擒並推薦夏侯蘭。

戊子(西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趙雲于長阪身抱劉禪、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遷牙門將軍。赤壁戰後,隨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以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原太守趙范。趙范有一寡嫂樊氏,國色,范欲以之配趙雲,趙雲辭之。

辛卯(西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劉備入益州,趙雲領留營司馬。後與張飛勒兵截江留後主。

壬辰(西元212年): 建安十七年———癸巳(西元213年):建安十八年。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率軍入川支援劉備。在攻克白帝、江州後,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陽、犍為等郡縣[。

甲午(西元214年): 建安十九年。趙雲與劉備、諸葛亮于成都會合,合圍成都。益州既定,拜翊軍將軍。時議欲以成都中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趙雲駁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劉備即從之。

己亥(西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趙雲于漢水大破曹操兵。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號為虎威將軍。

辛醜(西元221年): 章武元年。劉備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趙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劉備不聽,遂東征,留趙雲督江州。

壬寅(西元222年): 章武二年。劉備失利於秭歸,趙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癸卯(西元223年): 建興元年。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丁未(西元227年): 建興五年。趙雲隨諸葛亮駐漢中。

戊申(西元228年): 建興六年。趙雲與鄧芝率疑軍據箕谷,以誘魏軍,為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爭取時間。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趙雲。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己酉(西元229年): 建興七年。趙雲病卒。

辛巳(西元261年): 景耀四年。諡曰順平侯。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11/6/24 上午 01:01:16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12/11/14 上午 10:45:30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