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咸豐死後﹕慈禧為何能在6天內扳倒權臣肅順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6820) |
|||||||||||||||||||||||||||
-- 作者:good -- 發表時間:2009/4/4 上午 09:40:26 -- 【轉貼】咸豐死後﹕慈禧為何能在6天內扳倒權臣肅順
令肅順等人感到震驚的是﹐董元醇這個公然違抗先帝遺詔的折子竟然被慈禧“留中不發”。八大臣心急火燎﹐他們立刻責成某軍機章京擬定批駁董元醇奏折的諭旨﹐但初稿擬好後﹐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覺得此稿語氣平和﹐言辭不夠激烈﹐於是便自己親自捉刀寫了一篇﹐其中對董元醇請求“皇太後垂簾聽政和親王參政”的建議用八個字大加批駁﹐即“是誠何心﹐尤不可行”﹐並要求對董元醇嚴加懲處。其他七大臣讀後﹐交口稱讚﹐不料此稿上去後﹐慈禧不予理會﹐仍舊將折子“留中不發”。
[此帖子已經被凡夫俗子於2016/12/6 下午 02:17:54編輯過]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3/2 上午 09:21:30 -- 【轉貼】同治年號的由來 同治:兩宮太后垂簾,恭王執政,願與親貴大臣共同治國。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載淳原本的年號為祺祥 來自《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不過未及改元即被取消。這其中牽涉到一起改變中國近代史的政治鬥爭: 1861年8月,咸豐帝病死於熱河避暑山莊行宮,遺詔御前大臣:
9月5日,奕訢以奔喪為名趕赴熱河,與慈禧秘密聯繫,謀劃政變。 9月14日,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奏請皇太后垂簾聽政,並派近支親王輔政。被八大臣以我朝「向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駁回,雙方激烈辯論。奕訢在北京爭取到了外國勢力的支持,拉攏大學士桂良、賈楨、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並得到在京畿握有重兵的欽差大臣、兵部侍郎勝保和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的支持。 10月26日,咸豐帝的靈柩從承德起運回京,葉赫那拉氏暗使計策,故意讓肅順護送靈柩後行,自己和載淳先期到達北京,隨即召見奕訢安排政變事宜。 11月2日,下詔逮捕載垣、端華,派醇親王奕譞抓獲尚在密雲的肅順。肅順被抓時大罵道:「悔不早治此賤婢!」被押回宗人府,見載垣、端華斥責道:「若早從吾言,何至有今日?」 11月3日,命奕訢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並以桂良等五人為軍機大臣。 11月8日,詔賜載垣、端華自盡,肅順斬首;其餘五人撤職,穆蔭發配軍台,景壽則保留公爵及額駙品級。 11月11日,太子載淳正式即皇帝位,廢除八大臣原擬年號「祺祥」,改明年為「同治」元年。慈禧和奕訢實質掌握了清中央統治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3/2 下午 09:22:36編輯過]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3/2 上午 09:24:30 -- 【轉貼】嘉義長天宮木匾 見證清朝政變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新港報導】 2011/10/27 你知道「祺祥」是中國哪一位皇帝的年號?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長天宮這塊「祺祥」年號木匾,遊客看得一頭霧水,一問才知道這塊木匾是清朝一場3個月政變的最佳見證,台灣、甚至中國大陸有這個年號的木匾,少之又少。
全文網址: 嘉義/長天宮木匾 見證清朝政變 - 週休二日 - 玩遍台灣 - udn旅遊美食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4751#ixzz2uoNcSzHO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3/2 下午 09:25:38編輯過]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1/29 上午 04:44:25 -- 肅順[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肅順(滿語:ᡠᡴᡠᠨ 生平[編輯]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11月26日)十月初八出生於鄭親王府,為鄭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道光年間,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咸豐帝即位,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咸豐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衛,遷工部侍郎,歷禮部、戶部。 咸豐七年(1857年),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兼都統。英法聯軍入侵廣州,肅順主戰,反對恭親王主和。咸豐八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藩院事,又調戶部。 咸豐九年,力諫咸豐帝將受賄科場主考、軍機大臣、文淵閣大學士柏葰斬立決。肅順監斬,自此以後,「司文衡者懍懍畏法,科場清肅」,整整三十年[2]。 咸豐十年(1860年5月),太平軍攻陷蘇常,咸豐帝準備調湖北巡撫胡林翼為兩江總督,肅順認為:「胡林翼在湖北措注盡善,未可挪動,不如用曾國藩督兩江,則上下游俱得人矣。」[3] 是年,英法聯軍來犯京師,力勸咸豐帝置國際公約於不顧,綁架外交使節巴夏禮(Harry Smith Parkes),後隨咸豐帝「北狩」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授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至是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漸,召肅順及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東西太后意圖垂簾聽政,肅順嚴加反對,西太后與恭親王等人於是發動祺祥之變奪權,西太后命肅順護咸豐帝梓宮回京,其實是牽制其行動。九月,肅順在密雲被捕,被斬殺於菜市口。肅順曾經上奏皇帝,要求減免八旗子弟的俸餉,就刑時,道旁觀者爭擲瓦礫,首都的百姓都紛紛稱快[4]。肅順臨刑時罵道,「想不到,受了小娘們的算計。」[5] 其餘痛罵甚多,「將行刑,肅順肆口大罵,其悖逆之聲,皆為人臣子所不忍聞。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6] 評價[編輯]
肅順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清史稿》對他頗有微詞。但是近來研究發現肅順有許多作為值得讚賞。鐵腕吏治、整肅政風。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戶部寶鈔案,「求起積弊於衰靡之世」[7]。主張發紙幣、鑄大錢,以通貨膨脹,促進市場經濟。 在滿人之中,肅順的民族主義非常特別,他有大中華思想,重視漢族,對滿人貪婪慵懶的態度非常不屑,對外國勢力非常排斥。肅順自己是旗人皇族,卻最早提出應停止對旗人的供養,嘗曰「咱們旗人混蛋多」,也說「滿人糊塗不通,不能為國家出力,惟知要錢耳!」[8]用人不因民族,重視漢人,唯賢是尚[9],提拔重用郭嵩燾、尹耕雲、王闓運、高心夔、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漢族人才[10],「平時與座客談論,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故文忠公之才略。」[11]。另外也有愛國主義精神,對外國列強為鷹派,不僅英法聯軍態度強硬,對俄國主官伊格納提耶夫簽訂《璦琿條約》的貪婪要求也給予痛斥[12],「才識在滿大臣中實無其比」[13]。 |
符合您條件的共有4條 ,第:1 頁/共 1 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