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孔子教育思想的實踐者---訪日本江戶川學園取手中學校長高橋鍵彌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20133)

--  作者:amy
--  發表時間:2010/1/5 上午 08:09:22
--  【轉貼】孔子教育思想的實踐者---訪日本江戶川學園取手中學校長高橋鍵彌

作者:《參考消息》駐東京記者 何德功


早就聽說在日本有這樣一所學校,用孔子的《論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而且成績斐然,這就是位於茨城縣的江戶川學園取手中學。
孔子的思想在日本源遠流長。在江戶時代,儒家文化長期作為「官學」,佔據顯赫地位,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雖然脫亞入歐,但儒家文化的影響還隨處可見。取手中學就是以孔子的《論語》作為學校德育教材的。


學 會 做 人
在一個細雨蒙蒙的日子,我以極其關切的心情踏訪了江戶川學園取手中學。一進校門,可以看到辦公樓上方的橫幅上寫著孔子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遇到的學生雖然不知我是何許人也,但都向我這個遠方的朋友點頭微笑,致以問候,讓人感到非常親切,也有一種「不亦樂乎」的感覺。


校長高橋鍵彌先生熱情地向我介紹了自己用《論語》進行德育教育的情況。他說,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用《論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先學會做人。他認為,人有三個要素,即知識、情操和意志。情操包括同情心、親切、為美好事物感動的豐富內心世界,意志是不畏困難的忍耐和堅韌。有美好的情操和堅強的意志,人的知識可以從無到有,最終成為棟梁之才,否則知識再多都可能成為社會的廢人。
他認為,現在日本中學教育的弊端是太重視學生的分數,忽略了關於如何做人的教育。他說,《論語》就是讓學生一入校就掌握做人的道理。在初中一年級和高中一年級,每周兩節課,學習期一年。

克 己 復 禮
在講孔子的「克己復禮」時,他講到人有著漫長的進化史,受到豐富文明的哺育,是萬物的靈長,因此能夠克制欲望。克制欲望就要從我坐起,從現在做起,在學校不準染髮,不準談漫畫,不準使用手機。染髮追求時髦,會讓學生心有旁騖,不能安心學習;學生談漫畫會把很多精力用在漫畫上,影響成績的提高;手機中毒,過分關注於電子信息,分散精力,更重要的是用手機與社會上的人聯係,經不住誘惑會走上歧途。為了消除懶惰,學生和老師從學校到車站25分鍾的路程必須步行,既鍛練身體,也磨練意志。


說到「復禮」,他認為就是要講禮貌,不僅學生之間講禮貌,稱呼別人也必須帶「君」,學生要尊敬老師,言必稱「先生」,而且出入學校要鞠躬,當然,學校沒有生命,不會還禮,但鞠躬是表示自己有禮儀,而且對學校鞠躬大有深意,早上鞠躬,要想到「今天一定要努力」,放學時鞠躬,「要想到今天一天過得如何」,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意味。


入學第一課,高橋先生必講孔子思想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認為,從入學這一天起,同學們就是相互切磋琢磨的朋友,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他認為,青少年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大潛力,發掘這種潛力就要切磋琢磨,大家都是金剛石,不經過打磨不會成鑽石,不切磋琢磨,無論怎樣珍貴的金剛石,最終都會像石子一樣被人遺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自己、遵守紀律最為重要。切磋琢磨時,每人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有「君子」風範,不會因不同意見而傷和氣。

終 身 受 益
聽了校長的課以後,一位學生寫道:「我過去不知道切磋琢磨的意思,聽過校長的話恍然大悟,我想讓自己這塊金剛石發光,像先生所講,一個人能力有限,最重要的是和朋友一起切磋琢磨,互相學習,互相提高。」在這所中學,學生之間沒有欺負人的現象,大家都以禮相待,從校長的監測器顯示屏上,可以看到自習的學生三三兩兩坐在一起討論,切磋琢磨。校長講課時,學生要記筆記,要求一字不落地記下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集中力、思考力,記不下來的地方先空下來,下課後對筆記,互相切磋琢磨,記下來筆記交給校長檢查。學完《論語》,每人要寫3000字左右的隨感,裝訂成冊,初中生的隨感叫《13歲的決心》,高中生的隨感叫《16歲的決心》,這是全校最寶貴的財富,現在這所中學的隨感集摞起來有1米多高。由於德育課培養了學生的情操和意志,因而學生們學習也很勤奮,在每年陞學考試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高橋先生說,孔子思想已有2500年的歷史,江戶川學園取手中學纔有短短25年曆史。今後孔子的思想教育在這所學校還會繼續下去,直到永遠。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默想:這位可敬的日本校長,深諳中國儒家思想在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意義。更可貴的是他還將此思想落實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克己復禮、尊師重道」的精神感召下,該校的學生從我做起克制欲望、安心學習、尊敬老師、敬重學校。對比該校的學生,我們不能不承認乏少這種教育的一些中國學生,有些貪戀網吧、有些陷於不正常的早戀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他們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在家不敬父母、在校不敬老師,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置若罔聞。令父母和老師哀嘆不止,現代的孩子不好教啊!


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訓誨下,該校的學子以禮相待,切磋互助,共同提高。對比他們,我們的一些學生,從小就被過分強調競爭的環境所熏染,被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氣所染污,進而過分強化自我,與同學相處不能團結互助,甚至懷有敵意。驚人的「馬加爵」事件,已為我們重重地敲響了警鐘。
這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是我們疏忽了古代聖賢的教育。可憐這些失去德教滋養的孩子,他們自己要為自身種種偏差的行為付出沈重的代價,其危害也必會波及到家庭和整個社會。身為中國人,面對這些失教的孩子,我們怎樣面對古聖先賢立教化民的苦心和厚愛?

唯有恢復並落實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教育,方能扭轉現有的亂象,才是我們教育化民的真正主旨所在。且願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包括家長),都能達成此共識,從我們身邊的孩子教起,在每個家庭和學校教育中落實德教,就是真正的造福於後代和社會。您同意嗎?

--  作者:AI
--  發表時間:2010/1/6 上午 07:43:3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