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白居易居士(西元772∼846年)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2552) |
-- 作者:小龍女 -- 發表時間:2006/11/7 上午 01:18:05 -- 白居易居士(西元772∼846年) 白居易居士(西元772∼846年)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出身於山西省太原一世儒之家,幼年時才華絕人,文辭富麗,尤精於詩筆。唐貞元十四年(七九八年)擢為進士甲科,憲宗元和年間,官至左拾遺(職掌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舉薦人員)。為政期間,樂天對於軍國大事,敢於直言諫諍,憲宗曾惱怒地罵他「小子」、「無禮」,然而也多聽納接受,視為愛臣。後為當朝宰相所忌,出為江州司馬(州守的佐官),繼遷蘇、杭二州刺史(即州守,一州之最高行政長官),頗有政績,七十五歲時去世。 樂天早年就開始涉足佛教,「棲心釋梵」,與當時許多名僧都有往來。他曾「求心要」於洛陽聖善寺凝公禪師;(《白樂天長慶集》卷三十九)後來又問禪於鳥窠禪師,該禪師因常在松樹上築巢棲修,故名「鳥窠」。據說有一天白居易來到樹下拜訪禪師,看到禪師坐在高高的樹枝上,就問禪師坐在樹上,不覺得危險嗎?禪師回答說:「我坐在樹上一點不危險,倒是你的處境才危險。」白居易不明白,禪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不危險?」白居易似略有所悟,又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開導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覺得這是三歲小孩也懂得的道理,禪師便說:「三歲小孩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後頗以為是,遂作一偈請教禪師:「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禪師也復作一偈相答:「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意謂人生即是夢境,二者都是一回事。此說令白居易大為折服,遂拜禪師為師。(詳見《五燈會元》卷二《鳥窠道林禪師》,賴永海《佛道詩禪》第六章)會昌年間,白居易又與香山如滿禪師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並捨自己的住宅為「香山寺」,醉心淨土念佛。他為此作的《香山寺》詩云:「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充滿了歸心佛門後的安閒、解脫之情。這種思想大量表現在他晚年創作的一些詩歌中,如《在家出家》詩:「夜眠身是投林鳥•朝飯心同乞食僧。..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儼然一修行老僧了。 白居易官卑俸薄,為了興佛卻不惜錢財,樂於施捨,諸如修建山寺、營造佛像,經常破費。除上面提到的捨宅為寺,他還一次捨俸錢三萬,命工人按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上的故事,晝出高九尺、寬一丈三尺的西方極樂世界圖一幅。圖中阿彌陀佛居中,觀音、勢至菩薩侍執左右,百萬人天恭敬圍繞,七寶壯嚴。晝成後,他「焚香稽首」,對圖中佛像虔心發願。(《書西方幀記》) 白居易一生宦途坎坷,卻「常以忘懷處順為事,都不以遷謫介意」這種處世的境界深得於他的佛教信仰。他去世後,按其遺願,家人將其葬於香山如滿禪師的塔側。 (史向前編著) [此帖子已經被凡夫俗子於2014/3/17 上午 10:01:18編輯過]
|
-- 作者:monkeybb1 -- 發表時間:2008/12/28 上午 11:53:02 -- 但係他不如李白呢!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2/8/26 上午 08:53:31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發明〕此兩句,收繳全篇之局。諸惡,即上文淫殺破壞等事;眾善,即上文忠孝敬信等事。言莫作者,乃禁止之詞;言奉行者,有勸勉之意。兩句,阿難亦曾言之,見於《增一阿含經》,帝君或本諸此,亦未可知。 兒童口中,皆讀《大學》之道;曾子口中,亦說《大學》之道。同此四字,而所見淺深,有天淵之別。此二句文,亦復如是。昔善信菩薩,往劫生於無佛法世,尋求正法,空中告曰:「此去東方一萬由旬,其國有一女人,生自卑賤,形貌醜陋,仿佛能知半偈一句。然其中路,隔一淤泥,縱廣萬里,踐形即沒。」善信聞之,踴躍前行,竟過泥河,見此女人,敬禮如佛,禮拜讚歎。女人答曰:「諸佛妙法,無量無邊,我之所聞,止有半偈。」善信拜求:「願聞半偈」。女人答曰:「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已。」善信聞之,身心清淨,思維其義,洞達斯旨,即獲神通,飛還本國,遍宣此偈,降伏眾魔。可見八字之中,淺者見之得其淺,深者見之得其深,非僅為善去惡之常談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3/17 上午 10:29:47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3/17 上午 10:0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