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
雖然中國從秦始皇以來就實施中央集權, 君主專政, 但一衣帶水的日本卻始終奉行著古老的封建分封制度。 天皇雖為最高國家統治者, 但在京都以外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 卻是各藩國的管領大名和守護大名。 他們只在名義上受天皇節制, 就像中國春秋時代各國的“公”和周王的關係一樣。 各國大名的高級侍從兼負警衛之責,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一個武力集團,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日本武士的起源。 所以在日文中, 武士就稱作“侍”, 英語稱“Samurai”。 武士們作為家臣, 也能得到主君封賞的土地和城池, 成為小大名。 隨著地方大名權力膨脹, 武士集團的力量也越來越龐大, 漸漸他們開始主宰主家的命運。
為爭天下第一, 1159年當時最大的兩家武士家族:源氏和平氏展開火併,最終源平合戰以源氏的勝利結束。
1192年,大權在握的源賴朝在鎌倉開設以武士集團為主的幕府政權,逼天皇封他“征夷大將軍”。 日本平安朝結束,連綿700餘年的幕府時代開始。(幕的原意為軍幕、帳幕。《史記李牧傳》的《索隱》引崔浩云:“古者出征為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為府署,故曰幕府。 ”後來代指出征將帥的近衛府。在中國僅戰時設置, \'理無常處\'的幕府,到了日本竟一直設了700餘年而不間斷。這學生學得不好。)
從此以後, 日本出現了兩個政治體系: 以天皇為代表的公家, 和以“征夷大將軍”為代表的武家。 兩個政治實體雖一直處於對立狀態, 無奈武家掌握著龐大的軍隊, 公家統治國家的大權自然旁落, 淪落到只有祭祀大典才會出現, 充當僧侶祭司的可憐角色。 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1867年倒幕運動後, 明治天皇重新掌權為止。
1199年2月, 只做了幾年“大將軍”的源賴朝去世, 長子源賴家在母親和外公的家族, 北條氏的擁戴下, 繼承了將軍位。 可是, 自此大權也旁落到了外戚北條氏的手裡。 源賴家和第三代將軍, 其弟源實朝只不過是北條氏的傀儡, 命運非常淒慘。 最後倆兄弟都相繼死在北條氏的手裡, 源氏之嗣斷絕。 之後的征夷大將軍幾乎都由天皇的親族擔任。 而北條氏自稱“執權”, 操縱了鎌倉幕府的實權。
掌握鎌倉幕府實權的北條氏到第十四代北條高時的時候, 已經很腐敗不堪了。 大權旁落的公家, 後醍醐天皇, 彷彿看到了恢復天子榮耀的機會。 經過幾次不成功的政變,1331年, 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 “巡幸”叡山, 發詔討伐鎌倉幕府。 北條氏也出兵捉拿後醍醐天皇。 當時各藩國守護懾於幕府的強大, 都按兵不動作壁上觀, 唯有一個小豪強率兵五百, 勤王。 他就是後世傳頌的“軍神”: 楠木正成。
雖然後醍醐天皇很快就被北條氏抓了回去,流放隱歧島,但是楠木正成和他的五百勇士卻成功地敵住了三十萬幕府討伐軍,利用游擊戰術,牢牢守住了他們的居城。 貌似強大的幕府軍在小小的楠木軍面前束手無策,徹底暴露了北條氏的虛弱和無能,於是各藩國的守護紛紛起兵勤王。(老虎撲蒼蠅,當然撲不到了,北條連這點都想不到,自然中了楠木之計。) 1333年,後醍醐天皇從隱歧島脫出,各地守護遣使道賀,反鎌倉幕府勢力形成。 三月,倒幕軍攻陷京都。 四月,鎌倉軍大將足利高氏倒戈,加入倒幕方。
五月, 倒幕勢力開始進軍鎌倉。 北條氏雖然力戰, 終於不敵。 北條氏八百族人和許多忠於北條的武士集體自盡, 歷時142年的鎌倉幕府和北條氏滅亡。
1334年2月, 後醍醐天皇復位, 改元建武, 足利高氏因功被賜名“尊氏”。 後醍醐立志改革, 以為終於有機會讓他有一番作為了。 可是, 後醍醐的改革一開始就沒得到多少支持。 天皇重新啟用了那些腐朽的貴族和公卿, 而幫助後醍醐復位的武士和軍隊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賞賜。 不滿現狀的武士集團開始聚集在足利尊氏的周圍。 。 。
室町幕府
後醍醐天皇躊躇滿志卻剛愎自用。 雖然身邊有許多人才, 後醍醐卻不能善加利用, 甚至貶黜了許多對他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 後醍醐的無道, 是給足利尊氏野心的催化劑。
1335年, 足利尊氏藉口鎮壓北條氏餘黨叛亂, 重新掌握了軍權。 8月, 進入鎌倉的足利尊氏要求後醍醐天皇封自己為“征夷大將軍”, 遭拒。 足利尊氏大怒, 於是自封“征夷大將軍”, 向京都的後醍醐天皇豎起了反旗。 許多不滿朝廷的武士豪強紛紛加入足利方。 11月底, 在打退了後醍醐天皇的討伐軍後, 足利尊氏的勢力迅速擴大至十萬人馬。
1336年元月, 足利尊氏攻占京都, 後醍醐天皇再次出逃。 但是在忠於天皇的楠木正成的指揮下, 京都周圍堅壁清野, 儼然成了足利和幾十萬叛軍的牢籠。 2月, 在各路勤王兵的幫助下, 楠木正成奪回京都, 足利尊氏只率千餘眾逃到備後藩國避難。
4月,喘息已定的足利尊氏又從九州聚集了五十萬大軍, (自然是號稱。但比起曹操號稱八十萬,足利尊氏臉皮還是挺薄的。) 兵鋒再次指向京都。 驚惶失措的後醍醐天皇問計於楠木正成。 胸有成竹的楠木獻上了著名的“楠木奏摺”,表示與足利尊氏硬碰硬絕對討不了好。 楠木建議故技重施,先讓出京城,然後斷足利的糧道,並派遊騎騷擾敵軍,等足利軍疲憊不堪時,再兩翼夾擊,足利必敗。 可是昏庸的後醍醐拒絕了楠木的建議,理由是他和公卿們再也受不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了。(可惜後醍醐不是孫權) 楠木無奈,雖知必敗,也只得訣別年僅六歲的兒子,組織近衛軍, 準備和足利決戰。
5月25日,日本史上悲壯的湊川合戰打響。 在鋪天蓋地的足利軍面前,楠木正成和他的五百勇士奮勇衝殺,終於力盡敗退。 臨死前,正成問和他並肩作戰的弟弟楠木正季:“兄弟你死後願去六道輪迴中的哪一界?”正季回答道:“願早日從六道中脫出,第七次投胎做人。再與兄長一齊為國殺敵!”兄弟倆相視大笑,剖腹自盡。 正成年僅四十三歲。 僅剩的七十三騎也自殺殉國。(編的吧。。。如果都死了,這段對話是誰記錄下來的啊?難道那個時候日本已經有WALKMAN了?) 湊川戰敗,後醍醐和他的公卿們,只得重新開始他們再也受不了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6月, 足利尊氏立光嚴院為天皇, 正式被封為“征夷大將軍”。 室町幕府開始。
8月, 後醍醐天皇被足利尊氏誘捕。 但是沒過兩個月, 命大的後醍醐竟然化妝成女人又逃了出來。 在吉野建立了南朝政權。 南北兩邊相互攻伐, 戰火連天。 京都幾次在拉鋸戰中幾次易手。 南北朝時代開始。
南北分裂
足利尊氏為了對付後醍醐的南朝,不得不把京都作為他的政治軍事中心。 而在鎌倉另設一個官職:“鎌倉公方”,管理大片東部的領土。 鎌倉公方權力之大,幾乎不受“征夷大將軍”節制。 雖然足利尊氏自作聰明地讓他的次子及其後裔世襲此職,但數代以後,這個尾大不掉的雙頭政治終於造成了國家的分裂。(在權力面前,親情也是蒼白無力的。在這一點上,中日歐美全世界都一樣。)
室町幕府傳到第三代足利義滿的時候, 腐朽的南朝終於頂不住壓力。 1392年, 南朝第三代天皇后龜山天皇向北朝敬獻了三神器(天照大神傳下的八咫鏡天叢雲劍和八尺瓊勾玉), 正式投降。 南北朝時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