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國父與台灣的不解之緣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27799) |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11/7/2 上午 03:10:59 -- 【轉貼】國父與台灣的不解之緣
兩度派員赴臺
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即派興中會會員楊心如赴臺。1897年,又派香港西醫書院就讀時的同學陳少白前往開展活動。陳少白到台灣後,先後結識了良德洋行的少東家吳文秀、廣東巨商趙滿朝、容祺年等人。于同年12月在台北成立興中會台灣分會,以楊心如的住宅為會所。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逐漸傳播到台灣。 1910年,同盟會福建支會選派鼓浪嶼救世醫院王兆培,前往台灣發展革命組織。王兆培到臺後,一面在台北醫學校註冊修習醫學,一面秘密在師友、同學中尋覓革命夥伴,為在台灣建立同盟會組織打下基礎。在革命宗旨的感召和王兆培的影響下,出生於廈門的醫生翁俊明,于同年5月1日成為同盟會第一位臺籍會員,並於9月被漳州機關部任命為交通委員,負責發展台灣的會務,宣告中國同盟會台灣分會的成立。 武昌首義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台灣同胞。在王兆培、翁俊明等人的積極推動下,中國同盟會在台灣的組織逐漸發展,至1912年會員增至30余人,其中包括嶄露頭角的革命志士蔣渭水等人,會員分佈的範圍也由台北醫學校推廣到當時台灣高等學府的國語學校及農事實驗場。
四次寶島之行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孫中山決定發動惠州起義。9月25日,他自日本乘“台南丸”號船赴臺。28日抵達基隆,在台北新起町(今長沙街)設置起義指揮部。廈門人李春生為孫中山提供住處。孫中山在台灣籌措軍械、指揮起義的同時,還常與興中會台灣分會的同志接觸,直接播下了革命種子。當時《台灣日日新報》刊載報道,指出惠州起義的首領“係孫逸仙”,發動起義目的是“驅逐滿清政府,獨立民權政體”。這是孫中山的首次台灣之行。
孫中山的第二次台灣之行,是在1913年。3月,革命黨人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以後,孫中山發動了“二次革命”,興兵討袁。但由於力量懸殊,旋即失敗。8月4日,孫中山偕胡漢民等從福州馬尾港乘“撫順丸”號商船抵達台灣。他住在台北的梅屋敷(現為史跡紀念館)。當時,羅福星所領導的苗栗起義正在進行,台灣總督對孫中山的到來相當恐懼,在他下榻的梅屋敷四週,以安全為名嚴加警戒。但羅福星、楊心如、翁俊明等人還是設法見到了孫中山,並詳細彙報了情況。孫中山叮囑羅福星:台灣革命不同於推翻清政府,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沒有充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
祖籍廣東的羅福星,少時隨祖父遷居台灣,在苗栗公學校讀過書,因不堪日人的歧視和壓迫,于1906年回到祖國大陸,在廈門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派去爪哇、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新加坡等地。1911年回國參加黃花崗之役和武昌起義。1912年10月,奉孫中山之命回台灣成立中國同盟會支部,秘密進行抗日活動。1913年3月15日,他在苗栗召開各地抗日志士大會,發表《大革命宣言》,號召台灣人民團結起來,舉行全省大起義,趕走日寇,收復台灣。12月18日,羅福星在淡水被日本警察逮捕,在獄中備受刑逼。1914年3月3日,在台北監獄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凝聚一統民心
|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16/10/5 上午 10:1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