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清朝官員不懂經緯 被俄蒙走12萬公里領土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27977)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11/7/14 上午 09:56:27
--  【轉貼】清朝官員不懂經緯 被俄蒙走12萬公里領土
在天下觀里,大清朝是“中國”。可在世界觀里,地球是圓的,“中國”在哪里?

  《大清一統志》里的“天下”,在世界地圖上,被經緯度瓜分了,“中國”不再居天下中央,而是同世界各國一樣,被限定在經緯度里。在經緯度的世界里,産生了地緣政治,國與國之間的邊界,不是大喝一聲“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就能確定的,要坐下來算。

  孫子曰:“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在天下觀里自慰的清王朝,在世界觀里卻無算。

  到了晚清,西洋潮來,清之應對,遠不如明,乾隆帝不如萬曆帝,林則徐不如徐光啓,張之洞“中體西用”,何如徐光啓“中西會通”?

  洪鈞在歐洲呆了三年,混得比郭嵩燾好多了。他知道,像郭嵩燾那樣,向西方學習,那是自討苦吃。還在德國時,他就開始研究元史。為此,他還專門請了一位比利時人,幫他翻譯史料。囘國以後,官場應酬之餘,他就著手寫《元史釋文證補》。

  為什麽要花這麽大的力氣來研究元史呢?這里面有政治。元以異族入主中原,清亦如此,以元史為正統,還是為異端?牽涉到對大清朝怎麽看。

  清初經略西北,然其抱負,卻非緣起於漢唐,而是來自元史。因此,朝廷提倡研究元史,大凡有點天下觀抱負的人,都要懂得西北地理。當年,林則徐“睜眼看世界”,在天下觀里看,看不慣。可他在西北找到了感覺,翻譯世界地理,名曰《四洲志》。“四洲”乃佛家語,以此翻譯,又使世界回到天下觀里。“四洲”有如四方,有四方必有中央,以此類推,有“四洲”亦當有“中州”。何謂“中州”?自然以“中國”為“中州”,以“中國”為神州。

  他把未竟之稿,托付魏源,而將未竟之業,托付給左宗棠。

他看好湖湘人物,以為將來天下,要湖湘文化擔待。後來,魏源編著《海國圖志》,用天下觀寫世界地理,左宗棠西征,坐實了西北地理。可惜了西征,半路而止,其豐功偉績,還是不如元史。

  在新疆伊犁之西,科布爾之南的帕米爾一帶,中俄之疆界,久不分明。洪鈞講西北輿地之學,最弄不明白的便是這里,不能言其究竟。

  出使俄國時,有人拿出一張中俄國界圖來,山川道路,條列分明,他喜出望外,以為找到了劃分邊界的證據,當即出重金,買下地圖。請人譯成中文,在德國柏林印書局刻印,報送總理衙門。總理衙門也很高興,以為找到了劃分中俄邊界的憑證。誰知俄國人在國界圖上,對帕米爾高原一帶做了手腳,他沒有看出來,因而鑄成大錯。他像蔣幹盜書一樣,偷偷摸摸的行徑,送了他一命。

  他回國後,在總理衙門行走,有一天,英國公使來了。氣沖沖問道:何以好端端的,要割地數百里給俄國?

  他不知所雲。後經英國公使解釋,才知俄欲以帕米爾南窺印度,與英衝突。英方認為,如帕米爾仍屬中國,形成緩沖,俄就不能南下。

  總理衙門奉命,查明了原因,就向俄國公使提出抗議。
不料,俄公使却取出那張洪鈞譯制的“中俄交界圖”,正是在那份地圖上,帕米爾被劃入了俄國疆界。他又氣又惱,羞憤交加,病倒了。

  晚清政治,有兩大笑柄,一是張佩綸好談兵,卻聞戰逃命。另一就是這位洪鈞,自詡西北地理,卻找不到“北”在哪里。

  可滿朝文武,又有幾人知道帕米爾高原的經緯度?誰知勘定國界,最終要劃分經緯度呢?經緯度上略微偏移,在地面上一劃就是幾百公里。就算洪鈞上了俄國人的當,可朝廷呢?那麽多飽學之士,誰又能發現圖上有錯誤?如果不拿這張國界圖,朝廷還真不知要拿出怎樣的疆輿圖。大家都罵他糊塗,可罵他的人里面,有幾人真的清楚?

  明朝人是看世界的,利瑪竇來時,就帶來了世界地圖,還教會了明朝人怎樣劃分經緯度。緯度,中國人早就懂了,而經度,是利瑪竇教的。

  誰知,到了清朝,這些都成了亡國的經驗教訓,被統治者忘了。本來大清朝在《大清一統志》里高枕無憂,可沒想到,還是中了夷人的招。

  薛福成是明白人。洪鈞從德國回來時,他剛好要去英國,出任駐英國公使。他在稿本上有一段話,說清楚了帕米爾高原上那塊地的經緯度。

  他說那塊地,緯度“自赤道北緯三十六度四十五公分起,三十九度四十五分止”;而經度“居京師西四十度五十三分起,至四十七度零八分止”。在地上勘出來,有縱三百公里,橫四百六十餘公里的面積。

  當時,熟知洋務者,除了曾紀澤已死,就是這個能說清帕米爾高原之地經緯度的薛福成。而洪鈞辦外交,不過是以西北地理,來濫竽充數。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1/7/15 上午 10:18:46
--  【轉貼】唐朝設定邊戰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鳳翔特別市(陝西省鳳翔縣)副市長(少尹)李師望上疏說:「嶲州(四川省西昌市。嶲,音x【西】)地位重要,控制大禮帝國(首都苴咩城【雲南省大理市】,苴,音jum【居米】)的門戶。成都(西川戰區總部所在府)道路遙遠,難以應變。我建議另成立定邊戰區,在嶲州(四川省西昌市)駐紮重兵,而把總部設在邛州(四川省邛崢縣)。」

中央政府認為合理,遂命李師望當嶲州州長,充任定邊戰區司令官(節度使),兼眉州(四川省眉山縣)、蜀州(四川省崇慶縣)、邛州(四川省邛崍縣)、雅州(四川省雅安市)、嘉州(四川省樂山市)、黎州(四川省漢源縣)等州行政長官(觀察使),及各蠻族部落管理總監,兼各戰區道特遣兵團及軍政總監等官職(這一連串官銜讀起來真得喘一口氣)。

李師望企圖完全控制一個地方政府,所以提出這項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建議。事實上,邛州(四川省邛崢縣)距成都才一百六十華里(航空距離七十公里),嶲州(四川省西昌市)、邛州(四川省邛崢縣)之間卻遠達一千華里(航空距離三百二十公里),李師望欺上瞞下,都是如此。  

傳統史書最大的特徵是沒有地圖(二十六史及資治通鑑原書,就沒有一幅),不但沒有地圖,司馬遷於紀元前一世紀便創造的列表格式,以後也被廢棄不用。歷史學者迷信文字萬能,以致一頁表格或一幅地圖,就可以說明的事,寧可寫上三十頁,而結果仍說不清楚,尤其關於疆域方面的記載,好像癡人倘佯雲端。知識份子創造力嚴重退化,才留下如此不堪的痕跡。  

唐王朝政府大概沒有一幅邊疆地圖,即令有,官員也懶得一看,否則,對李師望的荒唐建議,攤開地圖瞄上一眼,便可瞭然,何至被愚弄得團團亂轉。時至二十一世紀,仍有視歷史為畏途的學生,恐怕就跟沒有地圖有關。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4/26 下午 10:18:59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