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28757)

--  作者:tom
--  發表時間:2011/9/10 上午 06:21:58
--  【轉貼】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911年10 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標誌著清廷腐朽的君主專制政權正式被推倒,開創了二千多年來中國從未有過的新氣象——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中國開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辛亥革命,無疑是新中國發展的里程碑。

        美國學者路康樂認為,辛亥革命不只是一個革命,而且是兩個革命:一個革命是發生在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年的政治革命,將滿清的制度推翻。另一個革命是發生在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三年的文化革命,將儒家的價值體系摧毀。[1]的確,辛亥革命對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影響是永遠性的,因為袁世凱、張勳等人曾一度圖謀恢復君主體制和儒家文化,但他們最後都失敗了。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的潮流,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一點。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影響可謂既深且遠。梁啟超於1921年10月10日發表了〈辛亥革命之意義〉,當中提及:「我想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黃帝、堯舜以來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漢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來貴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們今天所紀念的辛亥革命了。」實際上,周、漢二朝只是推翻了前朝敗壞的政權,然而它們只有較小的群眾基礎,雖達成了改朝換代的目標,卻沒有促成極端的社會變革,充其量只能說是「湯武革命」,與西方所定義的「革命(Revolution)」還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分別。[2]辛亥革命的方向卻是建立民主共和政體,顛覆君主專制,結束中國二千多年來「朝代循環」的局面,正如學者張海鵬、鄧紅洲所言:「辛亥革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用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取代封建君主專制,從此有『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3]就連意識形態與當時革命黨毫不相同的中國共產黨,也承認了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毛澤東也不對此持反對的意見:「辛亥革命以後,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了。所以我們說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4] 辛亥革命在推動近代中國的政體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義,當然不只於政治方面,它對促進思想解放也有極大的作用。歷史學家胡繩武認為:「事實上,在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在鼓吹和進行革命的同時,對緊緊禁錮著人們頭腦的封建專制主義的舊制度、舊思想、舊觀念、舊習俗,也進行了猛烈的衝擊。」[5]自漢代董仲舒把君臣關係列為「三綱五常」之首,皇帝就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帝制一旦被推翻,君主的文化權威也隨之消失。此外,儒家學說一直被視為我國二千多年來的唯一正統思想,其過度的權威性卻窒礙了其餘學說的發展,使中國的學術文化從此走上偏狹之途。當帝制被推翻,中國傳統的儒家價值觀也隨即大受打擊,這亦再次符合胡繩武的話:「幾千年來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帝居然可以提出來廢除,還有什麼不合理的東西不可以被懷疑打破?人們的思想認識提高了是不會再退回去的。」 [6]人們不再被舊思想所羈絆,勇於接受新知識、新思維,加上君主在文化上的權威性已然消失,使知識份子急切尋求適合中國的意識形態。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三民主義、社會主義,尤其是具明確進程的共產主義等等的新價值體系,為大部分中國知識份子所信服敬慕,中國社會文化的變動從此踏入劇烈變動的時期。 [7]

        辛亥革命無疑具重大的歷史意義,但可惜的是這場革命也有其局限。革命黨人選擇與袁世凱妥協,以為假手他推翻清廷,革命事業即能成功,但袁世凱後來發起的帝制運動證實他們當初的判斷是錯誤的。雖然帝制運動最終是失敗了,但它仍對日後中國的局勢帶來不少遺害,孫中山先生追求三民主義的宏願也被一手破壞。孫中山的遺言提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許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缺失。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11/10 上午 07:36:04
--  【轉貼】為何民國初年中國如此亂?「辛亥,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其實我們觀察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是混亂與秩序交替並行,特別是當改朝換代的時候,是從一個社會制度到另一個社會制度的轉變,總是要經過流血改朝換代,混亂本來相對就會產生,例如周朝結束後的春秋戰國、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等等,更何況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專制,是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1912年差不多有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中間會有一段過渡的陣痛期本來就是在所難免的事。

我們回顧辛亥革命當時的中國,當西方世界都在快速發展的時候,關門當皇帝的清朝對世界的變化卻夜郎自大,被阻隔在世界進步的洪流之外,以至於到晚清的中國陷入被西方列強瓜分的悲慘局面。當時的中國彷彿已是一個重病的病人,雖有人試圖以戊戌變法與庚子新政等藥方來醫治,但事實證明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為目的的改良主義和洋務運動根本救不了中國,這時候必須以動手術的方式才能拯救中國這個垂死的病人,這是辛亥革命發生並一舉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原因和前提。

孫中山先生說辛亥革命“做成了兩件很大的事:一件是把滿清兩百多年的政府完全推翻,一件是把中國數千年的專制改變。只是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長期的軍閥混戰,有些人據此對辛亥革命提出了批評,如果當初不把秩序破壞掉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混亂局面。這或許如同板主所說:"當初清末大家只顧著要推翻清廷,完全沒去想清政府垮台後的事",我們事後搜尋史料發現人的回憶錄,確實發現絕大多數辛亥革命的參加者主要目的只是推翻舊政權,起義者大都對民主一無所知,也並不感興趣。當時的革命者,除了孫中山同盟會這樣的革命團體有明確的民主訴求之外,大多數革命團體決不是預先想好了一個政體目標,然後考慮通過起義來實現它。

但說起來這也不奇怪,所謂真正的民主對我們也是才發生幾十年的事,西方雅典民主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經短暫實行,雅典民主的短暫成功給了西方民主一個理想的框架,但西方民主的過程也是人民在與舊的貴族專制統治進行長期鬥爭的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同樣,對於中國歷史而言,封建專制也是一種傳統,中國本來是封建專制國家,在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上,一次次地遇到專制勢力的公開反撲,是由歷史的慣性造成的一種必然現象。比如袁世凱借共和重新登基做皇帝,張勛搞復辟,和北洋軍閥“假共和之名義,以行專制之實”的混戰等等,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然而其所帶來的則是“後帝制”時代。這當然是因為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客觀來說,辛亥革命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一個共和制度。但一個制度的完善,不可能單靠一次革命一蹴而就,還有舊的文化、禮教、思想要打破,這些是後來出現的新需求。所以國父也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北洋軍閥雖然使當時的政治局面相當混亂,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這個混亂時期才會有“五四運動”出現。如果有強人控制場面,“五四運動”就不可能發生了,許多新思想也就進不來了。這是歷史的弔詭,軍閥本身自然是負面的東西,但軍閥時代卻為思想學術的自由創造了條件。因為軍閥各自為政,不管老百姓,言論反而自由。而且軍閥腦筋簡單,對意識形態沒有那麼密切關注。那個時期,從政治上看一塌糊塗,但是從社會或者文化方面看,不一定全是負面的,許多新東西就是在那個階段出現的。另外,因為當權的軍閥也管不了各地方,一些地方紳士、地方領袖在地方上做革新工作。所以,不要簡單地把歷史簡化,好像北洋政府一塌糊塗,整個中國都在往後退,事實並不如此簡單。

混亂帶來不見得都是負面的影響,美國黑人如果沒有經過南北戰爭那段混亂的時期,今日的情形會是如何?現在黑人都做總統了,中間經過多少混亂,最終釐清了道路。一個歷史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是多個面向的,我們應該整體性的來看待,才不會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