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日本民族的中華觀—「尊王攘夷」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33331) |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12/10/4 上午 05:05:42 -- 【轉貼】日本民族的中華觀—「尊王攘夷」 李冬君 南開大學日本歷史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國政治文化史,中日近代文化比較。著作有《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生活底色》等,譯著《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作者,松本三之介)等。 日本文化裡有「兩個日本」 問:中日兩國,同文同種,環顧東瀛,漢化之深者,無逾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的反而是日本? 答:日本文化裡面,有兩個日本,一個是「唐化」的日本,另一個是「歐化」的日本。這兩個日本,在文化裡面老打架,而土生土長的日本,在文化方面雖然覺醒,但還沒有獲得主體性。 日本有過兩次文明開化,一次是「大化改新」,謂之「唐化」;一次是「明治維新」,謂之「歐化」。「唐化」,為中國唐朝文化所化:「歐化」,為西方文化所化。 唐朝是中國國力強盛時期,文化裡有尚武的精神,「唐化」的日本,自然也就得了這樣的文化基因。但日本「唐化」吸收的是盛唐氣象的表象,因為中華文明缺乏侵略擴張的基因。近代歐洲,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文化則極具擴張性。 這兩種文化,特別是後者的擴張性,在日本文化裡膨脹起來,使「小日本」承載了過分沉重的「大和魂」。 「唐化」的日本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日本「唐化」的過程。 答:日本第一次文明開化是「唐化」,由聖德太子的《十七條 憲法》開了先河,憲法第一條 就是「以和為貴」,顯然受了儒家思想影響;第二條 是「敬崇佛教」。這兩條 都是倡導中國文化。第三條 才是「服從天皇」,可見當時天皇的權威還不行,需要借助中國文化的影響。 派遣唐使也是由聖德太子開始。不過,那時唐朝還沒有建立,應該叫做「遣隋使」才對,但日本人認同唐朝,所以統稱為遣唐使。他四次遣使訪隋,帶來了「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的問候。後來,又派留學生、留學僧赴隋,國書中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語,在日本歷史上首次出現「天皇」稱號。 可以說,日本「大化改新」是由遣唐使來推動的。太子死了以後,「和為貴」行不通,皇室發動了一次政變,由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策劃,滅了飛揚跋扈的外戚權貴蘇我氏。剛好遣唐使陸續回國,他們就用遣唐使,推行中 央集權的「大化改新」,從制度上進行「唐化」,官制、兵制、田制、戶籍制、賦役制都「唐化」 ——中 央集權了。一旦天皇集權了,國力有所增強,日本就要對外擴張,出兵朝鮮半島,干預朝鮮三國紛爭的局面,結果與唐朝發生衝突。唐朝支持新羅,日本扶植百濟。百濟聯合高句麗進 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於是,唐朝出兵滅了百濟,學生跟老師也打了一仗,結果一戰而潰,退回國內,遣唐使因此一度中斷。 後來中大兄皇子繼位,為天智天皇。他死後,弟弟與他兒子之間又發生戰爭,兒子兵敗而死,弟弟爭得了皇位。不久,恢復了遣唐使。日本「唐化」,經歷了約一個世紀。 「唐化」的轉折 問:日本「唐化」的動因是什麼? 答:日本敗出朝鮮半島,輸得心服口服,雖然暫停了遣唐使,可不久便已恢復。唐朝的戰略重心在西域,那裡有絲綢之路,財源滾滾。而日本是個窮國,戰敗時連貨幣都沒有,唐朝沒有給它施壓。 後來,諸侯獻銅,朝廷改元,年號「和銅」,並仿唐幣造「和同開王爾」錢,前後造了12種錢,為「本朝十二錢」。恰好唐商滾滾而來,錢的出現,可謂適逢其時。本來,唐朝的商道在西域,唐朝強盛時,西域一片繁榮,可「安史之亂」一起,唐朝自顧不暇,勢力退出西域,絲綢之路便荒蕪了,這反而給了日本一個商業機會。 陸上絲綢之路停了,但貿易不能停,於是,海上絲綢之路興起。陸上絲綢之路,日本很難分一杯羹。可海上絲綢之路,日本為終端,原來陸路屬於朝鮮的位置,在海路被日本取代了。 問:唐朝衰落對日本除了經濟上的好處,還有其他影響嗎? 答:主要是大唐的衰落,給了日本反思中國文化的機會,那個如日中天的唐朝衰落了,還要盲目追隨嗎?這有點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主張「歐化」的東方人對西方文化的失望。 問:反思過後,日本文化開始轉折了嗎? 答:這種轉折是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奈良朝,對唐朝文化無限推崇,可到了平安朝就有些挑剔了,挑剔是從日常的裝飾意識開始的。例如,奈良時代的「花食鳥」,花和鳥都是理想化的,被賦予了道德觀念,這是唐風。可平安時代的花食鳥,則變成了自然主義的完全寫實的花和鳥,其裝飾紋樣,表現了近於自然原型的紋章風。 後來,才慢慢地從觀念上根本轉變,出現了「神道為根本,儒教為枝葉,佛教為花實」的觀念,從花鳥意識到神道觀念,花了很長的時間。自以為找到了文化的根,其實是個誤會,因為在《古事記》裡,神話是日本的,而神道則是「唐化」的,如果還要追究,我們就會發現,連神話也是混合的。 從歷史上看,神道的核 心天皇,多半像漢獻帝那樣,被曹操那樣的權臣挾持著,沒有多少尊嚴,被殺死的不少,被廢掉的不少,出家做和尚的也不少,所謂忠君不過是謊言。 問:「唐化」給日本最深刻的影響是什麼? 答:日本最早的古文獻《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就是「唐化」的產物。 在這兩本書中,日本民族的神話,形成了以天皇為中心的統一的理念,而且歷史意識也開始覺醒。近代以來,日本學者大凡倡導國粹,弘揚民族精神,都要回到這兩本書,以之為文化根、民族魂。 這方面,可以舉一個現代學者的例子。二戰期間,日本哲學界出了一個人物,名叫高山巖男,他1905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這一年,正值日俄戰爭,他把這場戰爭,當做世界史的轉折點,日本命運的新起點,而他應運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