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8/31 上午 01:32:27
-- 【轉貼】岳飛背後刺的字是"盡忠報國"還是"精忠報國"?
岳飛背後刺的真是「精忠報國」嗎?南宋抗金英雄岳飛背刺「盡忠報國」4字,昭示愛國心跡,歷來為人稱道。但是岳飛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沒有詳細記載,民間流傳有多種版本,1種說法是岳母刺字,激勵岳飛報效國家。也有人考證說,岳飛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究竟從何而 來,歷史上仍然是1個未解之謎。 岳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歷史上確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勵兒子上戰場的意願,但不是岳母親手所刺。《宋史·岳飛傳》有記載,當岳飛入獄之初,秦檜 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岳飛義正詞嚴,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併當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里」。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詞窮。
岳飛背上刺有“盡忠報國”4個字,歷史上確有其事。但是這幾個字究竟是因為什麼緣故,在什麼時候,由什麼人刺的,史書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
清人錢汝雯《宋岳鄂王年譜》卷一雲:“靖康初始見宋高宗,母涅其背‘盡忠報國’。”是說岳飛背上的4個字系“母刺”所為。據考証錢氏撰此年譜,取材於《唐門岳氏宗譜》,此譜成書較晚,材料來源龐雜,不足為憑。岳母刺字是民間流傳的1個典故,但還是有一些歷史依據的。在宋金打仗的時候,岳飛是在現在的山西平 定一帶當兵,岳飛是1個很忠孝的年輕人,他很擔心家裡年邁的老母親,為了安頓好母親,岳飛就從戰場回到了家鄉河南的湯陰縣。岳飛的母親姚氏是1個農家婦 女,識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親手在岳飛背上刺上“盡忠報國”4個字。但極有可能的是,他母親為了鼓勵他放心去戰場打仗,請人在岳飛背上刺的。
宋代實行募兵制,為了加強對士兵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刺字為兵」∼ 關於岳飛背部刺字還有1種說法,岳飛久懷報國之志,曾3次從軍抗金殺敵。他於宣和4年 (1122年)19歲時第1次應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約是此時所為,因為北宋末年「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貫徹執行。所以岳飛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4字明 志。游彪教授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通過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斷岳飛背上的字不是因為他當兵才刺的。兩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1個國家正規軍完 全靠募兵的時代。
“盡忠報國”為什麼后來誤傳成為了“精忠報國”?現在也有一些關於岳飛的史料記載,把“盡忠報國”寫作了“精忠報國”。 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關系。岳飛在對抗金兵入侵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了表彰岳飛,當時的皇帝宋高宗御賜了 “精忠岳飛”4個字給岳飛,並且讓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寫有“精忠岳飛”的旗幟。以後凡是岳飛出征的時候,都會帶上這面寫有“精忠岳飛”的大旗幟。到了明清以 後,“盡忠報國”就變成了“精忠報國”,這實際上是明清人的誤解。
明清時期,把“盡忠報國”變為“精忠報國”,更多的是在宣揚1種帝權,因為“精忠”這兩個字是宋高宗御賜的。想要激勵當時的老百姓在國家危難 的時候,發揚這樣1種精忠報國的精神。實際上,在元朝的時候,蒙古人佔統治地位,漢人的社會地位相對低下。到了明朝,盡管朱元彰建立起漢人統治的政權,但實際上明朝時期,外患仍然很嚴重,北方的蒙古勢力很強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全體老百姓用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來鞏固和捍衛漢人的政權。所以“盡忠 報國”就慢慢流傳成了“精忠報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8/31 下午 01:41:15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