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考工記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39648) |
-- 作者:阿全 -- 發表時間:2014/1/19 上午 05:07:19 -- 【轉貼】考工記 成於春秋末期,收入於《周禮》一書中,所以又叫作《周禮考工記》,是春秋末期齊國人記錄的有關手工業技術的官書,分別對車輿、宮室、兵器以及禮樂諸器等製作做了詳細記載。關於建築和城市規劃的這一部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當時的「建築規範」。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前朝」即其前半部分為外廷,就是朝廷,是帝王上朝聽政之處;「後市」就是皇城的後面是市場,是都城的商業交易之地;「左祖」即紫禁城左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祖的地方,就是太廟。「右社」即紫禁城右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神的地方,就是社稷壇(社即土地,稷即五穀)。「左祖」太廟和「右社」社稷壇都是在明朝初年和明故宮同一個時期建成的。 古人和現代人的區別就在於,古人無論地位多高,他們都相信他們的頭上有「天」,如果他們不遵從「天」定下的規範,他們就會受到懲罰。而現在的人普遍不相信「天理」,所以也就不認為在社會上包括建築的方方面面遵從「天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自己的需求,比如舒適,方便,喜好,甚至是意識形態就成了第一要考慮的問題。 不只宮殿建築,其實所有古代的建築都體現了古代人對天道的敬畏、精神信仰、人文環境,而現代建築之所以發展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也是因為人們的內心發生了改變而改變了建築的表現形式。如果想讓建築從新找到和諧的秩序,從溫真正文化的內涵,而不只是保留沒有了精神的建築物本身,那麼只有先改變人們的內心才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