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看起來孫運璿真是高瞻遠矚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0444)

--  作者:lia
--  發表時間:2014/3/11 下午 12:22:21
--  【轉貼】看起來孫運璿真是高瞻遠矚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看起來孫運璿真是高瞻遠矚,所有經濟依賴中國的問題,三十年前就看出來了。若看到今天馬政府這樣亂搞服貿,孫前院長應該會被氣死吧!!

1987年,孫運璿先生腦溢血的三年後,他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談到投資大陸,孫是不折不扣的戒急用忍派,以現在觀點回頭檢視這篇專訪。

即使是30年前,即使孫中風,也還是比一堆人聰明多了。
-----------------------------------------------------------------------
訪:你對與大陸通商、投資的觀點如何?

孫:
對大陸投資我不贊成,政治上不講,經濟上太冒險,我國商人在那裡沒有地位,你不知道他給你什麼身分,那裡政治制度不改,現在看起來多自由的經濟制度,他縱使給了你優惠,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收回,而且,他們外匯一直有問題,沒有錢支付,到頭來還是廠商自己倒楣。

此外,還是去投資,以競爭力來講,他們工資雖然便宜,但生產力低,工人紀律不好,不見得是划算的投資,縱使是划算的投資,又等於是去建立自己的對手, 製造自己商場上的敵人。

訪:
但是工商界人士可以講,政府只要開放就好,賺錢虧本,我自行負責,尤其是現在已成熟的產業市場已飽和,想找另一個出路?

孫:
我也擔心工商界會向政府施這樣的壓力。

經濟上,我實在不願意看到我國太依賴一個國家,例如當年,我們鼓勵對美國貿易,而美國政府又給我們種種優惠,於是我國對美國出口比重逐年增加,到現在他們出現保護主義潮流,不滿對我國貿易赤字太高,就對我們施出各種壓力。

面對中共經濟太依賴,除了我上述所講的危機外,更可怕的是,他們會以這個為籌碼向我國施展壓力,逼得我們政府聽他的。

我相信政府在面對工商界這樣的要求時,會以全民的利益為考慮,我也希望工商 界記取美國廠商的經驗,美國廠商七、八年前也捲起一股中國熱,著眼於中國廣 大市場,阿斯匹靈廠商的想法,一人吃一片阿斯匹靈,一年就可賣十億片,但是 他們沒有想到那裡人口雖多,賺買力卻很差,所以產品的市場並不好,而且,政治制度不同,做法就有天大差別,目前很多外資已撤退了。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3/11 上午 01:08:04
--  二千年前秦朝吞併六國的手段今日仍然適用

商君書第十五篇---《徠民》翻譯 (節錄)

有方圓百里的地方,假如山、丘陵佔國土的十分之一,湖泊、沼澤佔國土的十分之一,山谷河流佔國土的十分之一,城鎮道路佔國土的十分之一,薄田佔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二,良田佔國土的十分之四,可以用這些土地養活約五萬個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其中的山、丘陵、湖泊、沼澤、山谷河流可以供給各種原料,城鎮道路足夠它的民眾居住,這就是先古帝王制定的劃分土地的定律。

現在秦國土地有五個方圓一千里的地方,可是能種莊稼的田地還不能占到十分之二,井田數不到一百萬,國中的湖泊、沼澤、山谷、溪流、大山、大河中的原材料、財寶又不能全部被利用,這就是人口與廣闊的土地不相稱啊。 與秦相鄰的國家是三家分晉後的韓、趙、魏三國;秦國想要用兵攻打的是韓、魏兩國。 這兩個國家土地面積狹小,而人口眾多,他們的房屋雜亂地交錯在一起;其中經商之民向上不能填報自己的姓名,在下面又沒有土地和住宅,卻領帶狡詐的職業經商、從事手工業來維持生活;人們在山北山南和湖澤的低窪處挖洞居住的超過半數。 這些國家的土地不夠供養它的民眾生存,似還超過了秦國民眾不夠用來住滿他的國土的程度。 猜想民眾的心情,他們所想要的東西是田地和房屋,可是三晉也確實沒有,秦的田地等有多餘也是一定的。

(中略)

現在大王頒布的大優惠政策,凡是各諸侯國來歸附的人,立刻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賦稅,不用參加作戰。 秦國四界之內,嶺坡、土山、窪濕的土地,十年不收賦稅,並把這些都寫在法律中,足夠招來上百萬從事農業生產的人。  這樣,秦以外六國的民眾沒有不向秦來的。

況且這不只是說空話,實際也是這樣的。 因為從各國來的民眾充實了荒蕪的土地,開發了那裡的天然寶物,使一百萬人從事農業生產,他們所創造的好處很多,難道僅僅是不喪失進攻的力量嗎?

秦國的擔心的是發兵去討伐敵國國內就會貧窮,安定下來務農敵人就得到休息。 這就是大王所不能將兩方面都辦好的事。 過去三代國君都打了勝仗,可天下諸侯國卻不服氣。 現在用秦原有的民眾對付敵國的軍隊,而讓新招來的民眾從事農業生產,軍隊雖然住在國外上百天,國境內也不會耽誤一點農時,這就是富國強兵兩方面都能成就的功效。 我所說的用兵,不是要全部發動盡數使用,而是要調查清楚國境內所能供給軍隊的糧食和草料。 天下諸侯國有不服從的,那大王用這些軍隊在春天包圍他們的農田,夏天去吃他們貯藏的糧食,秋天奪取他們已經收割的糧食,冬天挖出他們藏好的糧食,用強大的武力動搖他們的國本,用寬厚的文德安撫他們的後代。 大王如這麼做,十年以內各諸侯國中會沒有與秦國不一條心的嗎? 大王為什麼還要吝嗇爵位,捨不得免除役賦呢?

伊闕和華陽之戰的勝利,秦國軍隊砍了很多人頭後又向東進攻。 向東邊進攻沒有什麼好處也是很明白的,而大王手下的官吏認為能建立大功勳,原因是這樣能損害敵國。 現在我們用沒有開墾過的荒地招來韓、趙、魏三國的民眾,再讓他們從事農業生產,這樣對敵人的破壞同戰勝敵人帶來的破壞有同樣的效果,而秦國又獲得韓、趙、魏三國民眾種的糧食,這不是進攻和生產兩個方面都能做出成就的妙計嗎?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3/11 下午 01:13:36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7/16 上午 07:51:22
--  【轉貼】招聘740萬台灣青年

4月27日.第一站東莞
傳統台商大本營,見證台青「落戶」現場
說白了,就是統戰啊! 花錢讓你交出台胞證來創業

這個追蹤採訪,是從年輕人們的耳語開始的。

「食宿免費,邀請你到中國看一看」,今年四月,許多台灣創業團隊都收到這封電郵。

然後,他們會收到來自中國各地方政府發出的邀約簡報檔。譬如,打開東莞市政府的簡報檔,他們明白列出為台灣年輕人準備的服務:「人民幣5千萬(約合新台幣2億5千萬元)的台灣青年創業專項基金」,只要赴當地創業,他們「提供免費辦公室、公寓,並附贈新台幣一百萬元創業啟動基金,免還。」

「這筆錢就是針對台灣,要把台灣人挖光就對了。」一位台灣新創企業家說。

去年6月至今,21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誕生,越來越多台青跨海赴約,本刊記者於是展開追蹤。從東莞開始,跨越四個城市,在台灣政權交替的混亂時刻,我們看到一場由中國國務院發動,「收買台灣20歲到40歲年輕人」的計畫,正在展開,其涉及的金額、人數規模之大,兩岸史上首見。

4月27日,戴著耳環的周冠佑,看著擺在眼前的東莞企業「核名申請書」,他猶豫著,簽或不簽?31歲的他,是線上人力外包平台CCBOX的執行長。如果簽下這張申請書,就表示有意願註冊為一家中國公司。

這一天,他跟著台灣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帶隊的11組台灣新創團隊,浩浩蕩蕩共15個人,飛到東莞。主辦單位東莞台青諮詢管理公司先帶他們參觀辦公室、公寓;辦公室還在裝修,約90坪大;公寓一間15坪大,兩房一衛一廚、還包水電,可供兩人住。這些,兩年內通通免費提供給台灣人,只要願意入駐,即便期間人不在也沒有關係。

晚上,廣東省台辦經濟處處長肖南等省、市、地方台辦官員全部到齊,逐桌跟這群年輕人敬酒,尾聲不忘舉杯高喊:「讓我們一同為兩岸的和平努力,前進。」

酒酣耳熱之後,孵化器主持人把他們帶到房間裡,要大家填寫申請書。填下去,上述資源都有了,還有新台幣一百萬元的創業基金。

身邊的團友,大家低頭振筆疾書,然後把手中一包包文件(台胞證影本、公司資信證明等)直接遞了出去。一直沉默的周冠佑,不安的舉手發問:「請問我們的台胞證影本交出去後,我可以在上面蓋『僅供此用途使用』嗎?」

出門前一週,他的台商父親才激烈反對,「你不要去啊,大陸人都是要拿你的資料啊。」周父十幾年前曾在珠海開相機工廠,吃過中國政府的虧,在他眼裡,兒子的舉動是飛蛾撲火。

這個連台灣政府都給不出的待遇,竟然是由東莞提出。天底下有這麼好康的事?

「天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東莞孵化器主持人,也是台商第二代的林子凱極力說服著。最後,11個團隊有9團交出登記申請書。

這樣的場面,不只在東莞上演。

2011年,中國政府以新台幣1億8千萬元,契作台灣南部小鎮的虱目魚,欲收買中南部農民的心;今年4月,這為期五年的虱目魚契作案畫下了句點。然而,一場規模比虱目魚更大的契作案卻正接力進行,但這宗契作案的對象是,人。

這將是兩岸史上規模最大的契作案。這次,中國要收買的是台灣年輕人,占台灣總人口的31%,這740萬人,也是台灣最中堅的力量。

根據統計,這群人將近一半都想創業;而來自中國國務院一筆為數人民幣400億元(約合新台幣2千億元)的創業基金(編按:源自中國國務院的「雙創」政策),就對想創業的台青,發出邀請;政策執行單位是國台辦,負責動員各中國各地方政府。

「說白了,就是統戰啊。」一名不願具名的東莞台商協會主委私下透露。

去年6月,第一家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在深圳揭牌後,一年來,全中國已有21家國台辦掛牌欽點的創業基地;這些,都是中國政府認可的「台灣青年契作基地」。這場契作正遍地開花:福建省砸新台幣2億5千萬元、廣州1億2千萬元、東莞也是2億5千萬元;契作點不只是一線城市,就連三線城市四川德陽都參與……。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張榮豐分析,太陽花學運,是中國調整對台政策的關鍵,因為「年輕人指控,過去兩岸交流,都被幾大家族壟斷」,年輕人成為中國統戰的大重點。

中國共產黨第四號把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今年3月便提出:要讓台灣年輕人來體驗中國,如工作、創業等,不只是如過去的辦論壇、夏令營而已。但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這計畫是否也會如來台陸客般被中斷?

「正好相反,」一位在對岸負責孵化器的台商說,中國的十三五規畫已經表達要強化兩岸的「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青年)策略,若三中不行,讓台灣年輕人埋單中國的力道,要更強。

▲我為何甘願「被買」?創業家第一手告白
▲台灣年輕人,該西進或往南走?面對中國最大創業潮教戰守則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更多商業周刊第1496期內容,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3/13 上午 08:50:29
--  【轉貼】從「天然獨」到「漸進統」 無力的年輕世代
作者為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近日中國政府推出了惠台三十一項利多,希望透過經濟來攏絡台灣人心。近年來,類似這樣「以經促統」的對台政策,一次比一次看起來更優惠,也更直接的跟民眾生計產生連結。不同於馬政府時代透過政府單位互動,很明顯的,中國面對民進黨政府的策略,已經從政府層級的經貿往來,轉向到試圖與台灣民眾直接的對話。

不管真是基於兩岸一家親的善意,或是純粹為了統戰,值得台灣民眾共同思考的,是這一連串的對台政策,到底對我們有沒有影響?其中,被定義為「天然獨」世代的年輕族群,面對看似充滿機會的中國,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年輕族群變了心?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所主持的台灣國家安全年度調查,從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至今,支持台灣加強與中國經貿交流的民意,從百分之三十九點四躍升到百分之五十九點一。在所有的年齡層中,看法變化最大的群體,正是所謂的「天然獨」世代。

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民眾,有超過九成具有強烈的台灣認同,也因為這樣的台灣認同,被部分政治人物定義為「天然獨」世代。

然而,在經歷太陽花學運和政黨輪替之後,對台灣充滿熱情的年輕族群,卻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內,改變了態度。他們支持加強兩岸經貿往來的比例,居然從百分之三十九點五,竄升到百分之六十九點六。難道,天然獨世代已經不再擔心台灣經濟太過依賴中國了嗎?到底為甚麼有強烈台灣認同的「天然獨」,轉眼間似乎就成了「漸進統」?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得先確定究竟有沒有「天然獨」世代!

年輕世代真的「天然獨」?

過去十幾年,隨著台灣經濟條件的好轉,以及民主化的發展程度,台灣社會普遍認為現在年輕世代的價值觀,
         已經從追求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物質主義」,轉變成尋求非物質層面滿足的「後物質主義」。主張台灣年輕人是「天然獨」世代的論述,大多以台灣近年來常聽到的「小確幸」為例,認為追求小確幸的年輕世代,普遍相信幸福不是來自累積大量的財富。

然而,這樣的邏輯其實是倒果為因。年輕世代追求小確幸,不是因為不想累積金錢,也不是不願意追逐名利,而是因為主流的成功價值,對年輕世代而言,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另外,太陽花學運被解讀為年輕世代追求民主,卻忽略了他們站出來對抗政府,其實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源自於對財富分配不均,以及自己未來經濟生活的焦慮。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根本沒有轉變成不在意物質生活的「後物質主義」。

相反的,正因為缺乏對未來生活的安全感,他們面對所有的機會,可能都會更積極務實的去爭取。說穿了,台灣的年輕世代其實仍然保有「物質主義」的價值觀,所以,他們面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看法才有如此巨大的轉變。

要找到證據來支持這樣的推論並不困難,從美國密西根大學所主持的世界價值觀報告資料中,可以找到針對個人價值觀所做的調查,而根據分析結果,被歸類在具有「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台灣民眾比例,只有百分之一點五。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價值觀,根本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務實的「物質主義」思維,並沒有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而轉換成追求非物質的滿足。

台灣只能是「家鄉」!

如果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沒變,讓他們改變想法希望加強與中國經貿交流的原因,很明顯的就是為了要求生存。有強烈台灣認同的年輕世代,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自己是台灣人,可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認同,卻變成了年輕世代到中國發展的生存技能。

或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為了爭取在中國發展的機會,面對中國的同事和上司,只能默默的把台灣放在心裡。為了生計,到中國發展的台灣人,往往必須在心中自我調適,逐漸的說服自己,要在中國工作,心中的台灣,就只能從「國家」的位階,降到「家鄉」。

以最近一兩年開始受到媒體關注的學術西進人才為例,台灣的博士在台灣難以找到大學教職,而到中國的大學任教。受限於台籍的身份,他們往往不能取得正式教職和升等,然而,在最近公佈的惠台三十一項措施中,正式解禁台灣身份,讓台灣學術人才跟中國教授一樣,可以公平爭取研究經費。

問題是,中國高教研究經費分配,往往取決於研究主題是否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在飯碗和國家認同之間,台籍學術人才們心中想的「國家」能是哪一國?面對這樣的情況,沒辦法提供人才就業機會的台灣,又能給台灣的年輕人才什麼幫助?

守護民主得先能立足

民主是台灣的驕傲,但是,沒有立足世界的本事,沒有讓市井小民都能安居樂業的條件,活在舒適圈,同溫層裡的政治人物可能還在做夢,還在幻想人民都會甘願一起餓著肚子擁抱理想。的確,台灣有不少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公司和人才,但是卻沒有能為台灣作出長遠考量的政府。真想要守護台灣的民主,就要找出方向,提出願景,讓年輕人看見機會,別讓充滿理想和熱情的年輕人,無奈的成為「漸進統」世代。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3/13 上午 08:52:03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3/13 上午 09:15:41
--  【轉貼】超準!蔣經國逝世前3個「神預言」 30年後幾乎全部成真
2018/01/19 08:05:00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前總統蔣經國帶領台灣經濟起飛,充滿遠見的政策與親民作風成為台灣人最懷念的總統。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游梓翔昨(18)日指出,蔣經國逝世半年多前,曾給當時的國民黨秘書長李煥3個叮嚀,包括國民黨要徹底改造、台灣政治要邁向民主,以及台灣必須主動踏上統一之路,如今回頭來看這3點根本是「神預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前總統蔣經國(左)與父親蔣中正。(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游梓翔在臉書發文表示,蔣經國不是完美的,他做的一些決定事後也有商榷空間,但他確實有不少智慧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設法超越,許多人也為蔣經國寫傳記,其中一位中文名叫「陶涵」的美國人Jay Taylor寫的《蔣經國傳》,某段當年並未引起太多注意的文字,現在讀來讓人眼睛一亮,更彷彿是「經國先生的3個預言」。

游梓翔說《蔣經國傳》書中提到1987年5月,蔣經國在逝世的半年多前,對國民黨改革的速度不滿意,決定找李煥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當時蔣經國給了上任前的李秘書長三點叮嚀,這三個叮嚀如下:

1. 國民黨改造:國民黨需要徹底改造才能再完全公開的政治制度裡競爭,經國先生說:「如果我們不重振國民黨活力,人民會拋棄黨⋯⋯甚至黨員都會流失」。


2.政治民主:推動政治民主,包括取消戒嚴、允許民眾自由組黨、國會全面改選、解除報禁。


3. 兩岸統一:經國先生說:「我們必須採取主動,踏上統一之路。台灣和大陸終究必須統一,兩岸若不統一,台灣恐怕將越來越難獨立存在」。

游梓翔認為,第一項「改造」國民黨顯然沒做好,後來預言成真;第二項「民主」在蔣經國推動下,後來一一實現;第三項「統一」現在看來也越來越像說中了台灣目前的困境,因此套句網路語言,「如果說經國先生的三個預言是『神預言』,應該不為過吧?」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翻攝自蔣經國 Chiang Ching Kuo臉書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3/13 上午 09:16:19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