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 郝柏村嗆陸 「抗日是 蔣委員長領導」 !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2146)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4/7/8 上午 10:31:45 -- *** 郝柏村嗆陸 「抗日是 蔣委員長領導」 ! 感謝 郝伯伯仗義直言!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7/10 上午 06:09:20編輯過]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4/7/8 上午 10:41:05 -- 郝柏村於1935年入讀黃埔軍校十二期砲科,1938年1月20日由於抗戰形勢緊張,改期提前畢業。 分發到河南省寧陵縣的砲兵學校,學習蘇聯援助的火砲的射擊技術。 1940年結束砲校學習,分發到砲兵第七旅砲十四團二營五連中尉排長、代理連長。駐防在湖南邵陽、廣西興安一帶。 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戰役及1939年10月的皖南戰役。隨即調貴州砲校學習。1942年秋調任中國駐印軍砲一旅補充團二營上尉營附、二營六連連長. 在發動緬北攻勢前,1944年調重慶的陸軍大學正規班20期受訓。1946年5月,陸軍大學畢業,分發至陸軍總部三署二組任中校參謀。1946年8月29任顧祝同隨員。後任砲十二團二營中校營長。1947年9月隨砲十二團開赴東北。於1949-1955年任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上校隨從參謀。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7/8 上午 10:42:31編輯過]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4/7/10 上午 06:21:26 --
國難思良將,求賢若渴的蔣中正於8月2日電邀他北伐期間的參謀長白崇禧「共赴國難」。接獲蔣中正電邀,李宗仁本人及白崇禧的眾幕僚和許多親屬均認為早年蔣桂戰爭舊怨尤在,唯恐南京此行不利。有人勸白崇禧在西南自保,讓蔣中正好看。然而一貫堅決主張抗日的白崇禧卻深明大義,毅然捨棄個人恩怨,於8月4日從桂林飛往南京,與蔣中正共赴國難。第二天,日本報紙就以醒目大標題宣佈:「戰神」蒞臨南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 淞滬國軍鑄血肉長城 日寇三月亡華夢碎 白崇禧抵達南京未足10日,8月13日,爆發了抗戰歷史上犧牲最慘烈的淞滬大戰。蔣中正命令中國軍隊「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倭寇企圖「三月亡華」的嚴重挑戰。 蔣中正親任淞滬戰場最高指揮官,冒著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多次飛向上海火線督戰,夫人宋美齡亦曾在勞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這在所有二戰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 蔣中正在淞滬投入了全國兵力的近60%,約70萬國軍,他原本打算速戰速決,將日軍的進攻方向從華北轉移到華中。但是國軍當時僅有陳舊落後的武器裝備,又毫無與日軍交戰經驗,全憑血肉之軀鑄造抗戰長城,英勇抗擊30萬日本陸海空軍的瘋狂進攻達三個月之久。 在淞滬戰場,國軍至少有28位團長以上指揮官(包括10餘位將官)壯烈殉國,85個師拚光,傷亡總計30餘萬人,每小時的死傷動輒以千計,「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3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援5個小時死了三分之二,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10月的一天,僅桂軍廖磊集團軍便戰死6位旅長,上萬桂軍敢死隊隊員大部分壯烈犧牲,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痛心疾首,連日飲食不進,謀思對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4/7/10 上午 06:54:06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7/10 上午 10:47:20 -- 維基百科:淞滬會戰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4/7/11 下午 12:26:03 -- 七十軍,是個什麼部隊?哪裡來哪裡去的?打過什麼仗? 沒錯,它打過一九三七年的淞滬會戰。這場會戰,你記得,三個月內中國 軍隊死傷十八萬七千二百人。日軍軍備之優良強大、海空砲火之綿密猛烈, 使得上陣的國軍像進入烈火大熔爐一樣。參與過戰事的老兵說,「一個部隊, 不到幾天就傷亡殆盡地換下來了。我親眼看見教導總隊那個團,整整齊齊地上 去,下來時,只剩下幾副伙食擔了。」 陳履安說,「應台,你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 父親是國軍將領,自己當過國防部長的他,談起老兵就有點忍不住的真情 流露,「軍中一個連大概是一百三十人,一個連打得剩下五、六十個人的時 候,就要補充了。有一個打過淞滬會戰的老兵跟我說,他那個連補充了十八 次——你想想看那是死了多少戰士?」 在密集的火網中,怎麼補充呢?我問。 「我也問他這個問題,」履安說,「老兵說,那時候啊,一九三七年,年 輕人,很多是大學生,排著隊等著要上戰場,就是要跟日本人拚⋯⋯」 所以所謂七十軍,不是一個名單固定的團隊。如果一個一百多人的連可以 在一個戰役裡「補充」十八次,那代表,前面的人一波又一波地餵給了砲火, 後面的人則一波一波地往前填補,彷彿給火爐裡不斷添柴。如果前面是訓練有 素、英勇而熱血的軍人,後面就有很多是沒什麼訓練的愛國學生,更後面,可 能愈來愈多是懵懵懂懂、年齡不足、從莊稼地裡被抓走、來不及學會怎麼拿槍 的新兵。 緊接著七十軍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長沙會 戰、浙贛會戰、閩浙戰役等等,沒有一場戰役不是血肉橫飛,犧牲慘烈的。一 九四一年三月,上高會戰爆發,七十軍與張靈甫的七十四軍並肩作戰,是主力 軍之一。在這場激烈肉搏的知名戰役中,國軍擊斃日軍一萬五千多人,自己更 是傷亡慘重,近兩萬官兵死在戰場。 一場戰役,在後來的史書上最多一行字,還沒幾個人讀;但是在當時的荒 原上,兩萬個殘破的屍體,禿鷹吃不完。 http://blog.artron.net/space-168598-do-blog-id-3238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