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鄭成功參軍 韋小寶師父 陳永華顯靈要求修墓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5675)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5/4/11 上午 08:38:23 -- 【轉貼】鄭成功參軍 韋小寶師父 陳永華顯靈要求修墓 臺南永華宮所供奉的陳永華神像 http://blog.yam.com/zxc122199/article/70459036 陳永華墓 |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5/4/11 上午 08:45:19 --
陳永華(1634年-1680年),字復甫,諡文正,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其夫人洪氏,名淑貞。 陳永華十五歲時,其父任同安縣教諭。清兵入閩時,陳鼎殉國。 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1656年(永曆10年)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陳對鄭發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復甫乃今之臥龍也」,授予「諮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後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他在現代武俠小說中,常被描寫為力主反清復明、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但從歷史紀錄來看,陳永華本人應該不太可能是位武功高強之人,反而是鄭成功身邊飽讀詩書的智囊軍師,也是臺灣歷史上有名的文人。 生平[編輯]鄭森時期[編輯]陳永華年輕時,通過科舉,取得龍溪生員的資格[1]。1648年,清軍攻陷隸屬鄭森(人稱鄭成功)的同安縣,陳永華的父親陳鼎被清軍所迫而自殺,陳永華便投靠鄭成功。鄭成功聘他為其世子鄭經的教師[2], 但陳永華沒有接受鄭成功授與的官位。[1][3] 鄭經時期[編輯]1662年六月,鄭成功逝世,陳永華、馮錫範等擁立鄭經擊敗鄭襲,鄭經繼位延平王,並且任命陳永華為諮議參軍。這時在台灣的黃昭擁立鄭成功之弟鄭襲代理延平王和招討大將軍。鄭經就帶著陳永華一同進攻台灣,擊敗黃昭的軍隊,結束這場內鬥。 鄭經於1663年回到廈門後,發現鄭泰之前和黃昭有私下聯繫,對他產生疑心,想要逮捕鄭泰。陳永華向鄭經獻策[4],要鄭經假裝前往台灣,刻金廈總制的官印給鄭泰,宣稱把金門、廈門的防務交給他[5]。鄭泰收下印章,前來廈門答謝,鄭經就將他禁錮。 1664年,鄭經在金門、廈門被清荷聯軍擊敗,退往銅山島。這時人心不穩,投降清朝的人很多,就連鄭經身邊也有人力勸降清。但是陳永華和洪旭勸說鄭經[6],投降的人很多都是奴僕、商人之類,謊報是明鄭的官員,才得到清朝優厚的賞賜。萬一投降後,得到的待遇不理想,那可是會被當作笑話看[6]。鄭經於是放棄投降的念頭,退往台灣,並且將國政都交給陳永華處理。 1674年,鄭經響應三藩事變而渡海西征,命陳永華總制東寧,負責後勤作業。
1680年6月,鄭經退返台灣,陳永華被當權者馮錫範、劉國軒排擠,陳後為馮錫範所騙,辭去總制與勇衛,退居龍湖巖(今臺南市六甲區赤山龍湖巖)。1680年7月逝世,後葬於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營區果毅村)。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遺留一小部分在原位。 史載[編輯]連橫《臺灣通史》提到:「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永華聞父喪,即棄儒生業,究心天下事。時成功延攬天下士,接見後,與談時事,終日不倦。大喜曰:『復甫今之臥龍也。』授參軍,待以賓禮。」 在日本人川崎繁樹與野上矯介合著的《台灣史》中,稱陳永華「有經世之才,長於時務。鄭經經營的台灣政策,泰半出於陳永華的方寸之間」。 連橫《台灣通史》稱陳永華「開物成務,體仁長人;仿其行事,比之於諸葛武侯」。另外,連橫又評:「永華為政儒雅轉粟餽餉,軍無缺乏。及經歸後,頗事偷息,而馮錫範、劉國軒忌之。三十四年春三月,請解兵。經不聽,既而許之,以所部歸國軒。」 有人認為他輔佐鄭氏父子的功業有如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父子,而稱陳永華為「東寧臥龍」、「鄭氏諸葛」。 經濟[編輯]為解決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陳永華鼓勵明鄭將領進行軍屯,以米為最重要的農作物。甘蔗也是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將甘蔗提煉出砂糖,再作為商品販賣給日本、英國。 此外,當時台灣民眾,只會用煎熬海水來製造食鹽,因此鹽的品質很差。陳永華為了改良製程而引進淋滷曬鹽法[7][8],流程大概如下:先在鹽田附近挖水溝,使海水淋到沙土上形成鹽土,再將從鹽土提煉出的鹽滷,拿去結晶池經過日曬得到一顆顆的鹽粒,提升鹽的品質。 還有,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造成台灣物價的上漲,尤其以布料最嚴重。陳永華建議鄭經賄賂清朝海防將領,進行走私,貨物得以流入台灣,穩定了物價[9]。 教育[編輯]為了推廣儒家思想,在陳永華的建議下,1666年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建於卓仔埔,即今日臺南孔子廟,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人稱全臺首學[10]。另外在地方上設立學校,只要年滿八歲就要入學[10]。陳永華還制定科舉辦法,在天興州、萬年州,每三年有二次州試,合格後再通過府試、院試,就可進入太學就讀,以培養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此外為推動漢化,陳永華對於入學的原住民,特別免除他們的徭役[10]。 治安[編輯]陳永華引進保甲制度,來維持地方秩序。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人民無論遷徙、職業、婚姻、出生、過世都要透過保甲向地方官員報備[11]。在治安考量下,陳永華還禁止賭博[11]。 陳永華將軍墓[編輯]陳永華夫婦原合葬於赤山堡大潭山(今臺南市柳營區果毅後)。明鄭滅亡後,清朝把兩人的遺骸,遷葬於同安,原來的墓碑就此荒廢。直到日治時期,被一位日本人發現,墓碑上刻:「皇明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參軍、監軍御史,諡文正陳公暨配夫人淑貞洪氏墓」[12],墓碑才得以保存下來。1954年,在發現墓碑的原處,蓋了一座衣冠塚。
永華宮[編輯]現在位於台南市孔廟附近的台南永華宮[13],原本為祭祀廣澤尊王的廟宇。另有民間神祇哪吒三太子木像,今安座於台南慈聖宮[14],與另一觀音大士木像皆為陳永華於永曆十八年從泉州南安所迎來。清治時期廣澤尊王廟信徒打算重建廟宇,於1750年重整完成後,為了紀念陳永華的政績,就將廟名改為永華宮,並且配祀陳永華的神像[15]。 夢蝶園記碑[編輯]夢蝶園是陳永華好友李茂春退隱後所住的園子,該園為陳永華所題名,此外陳永華還為此園作〈夢蝶園記〉,刻成碑文後送給李茂春[16]。該碑今存於臺南法華寺。 永華路[編輯]臺灣臺南市有一寬闊筆直的永華路,為紀念陳永華而命名。 永華里[編輯]位於臺南最西北端的北門區有個永華里,現在是非常著名的觀夕景點「井仔腳瓦盤鹽田」,其為陳永華創建的「井仔腳瓦盤鹽田」。1665年陳永華改採【曬沙淋滷法】,在台南瀨口修築沙埕與坵盤,以沙漏(石屚)取得滷水後,送往舖有陶片的坵盤曝曬結晶成鹽,當時稱為【坵盤】的結晶池就是後人所稱的瓦盤鹽田。當時經營台灣的政策,舉凡規章制度、訓兵、撫民、墾殖、建孔廟、引進改良曬鹽技術等,大多是陳永華策畫主導,也蓬勃發展了台灣的民生經濟。 傳說人物「陳近南」[編輯]陳近南,傳說為清代秘密組織天地會(洪門)的開山祖師,一般說法即是明鄭王朝東寧總制陳永華。 民間傳說中,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開創天地會,潛伏於中國大陸[17],後傳予其參軍陳永華[18],化名陳近南[19][20]。各地聯絡人,皆用「陳近南」之名發布命令。[21],諸多傳聞流傳於文學創作,如金庸《鹿鼎記》[22]。 家族[編輯]父親 妻子
子女 姪子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5/4/11 上午 08:46:05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