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從繼承中華到積極脫漢,韓國的千年自我追尋之路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8721)

--  作者:Big-sam
--  發表時間:2016/3/12 上午 08:30:53
--  【轉貼】從繼承中華到積極脫漢,韓國的千年自我追尋之路

我在沖繩旅行時,旅途中認識一個在北方名護市名櫻大學交換的韓國學生。他是我第一個認識的韓國人,很溫柔親切,會講一些中文,我們就用中文夾雜破日文聊了很多。

他告訴我很多韓國的事情,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他說道:「我很喜歡漢字,很美很古老的文字。」那時我感到於有榮焉,覺得自己的文化被認同,但這種優越的感覺是真實的嗎?

他告訴我,其實韓國人都要學習漢字直到高中,只是因沒有強迫考試,所以大部分學生學了就忘,但現在韓國卻開始流行漢字檢定,要進大公司,除了英文外也會要求漢字檢定。韓國的漢字,不是中日那些已經經過簡化的漢字,也不是台灣的正體字,許多字形甚至比台灣使用的更複雜,更古老,我這才知道,原來韓國許多交通設施的漢字,不是給中日兩國的過客,漢字本來就是韓國文化的一部份。

這就讓我想到,柯文哲市長參訪韓國時,在光州世大運選手村看到「韓醫」的字樣大驚失色。消息傳回國內,許多人同聲撻伐,認為韓國怎麼可以無恥到不承認中醫是中醫,而自稱韓醫?但想想,韓國這樣的情況是有道德瑕疵嗎?在該國內流傳數千年的傳統醫學,就算是受中國影響發展,但自古就是該地的醫學,稱韓醫錯了嗎?當台灣人這樣生氣時,其實正犯了大中華本位主義的錯誤。而韓國最為台灣人詬病的韓國起源論,其實正是其擺脫中華文化束縛的自我價值建構過程。

首先,我們來看看韓國的歷史,傳統上,韓國被認為是商朝遺臣在武王伐紂以後帶領商朝移民建立的國家。從這個論點上,朝鮮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份,而戰國時燕國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等於是由中國人建立的古代割據政權,直到中國的漢武帝時期,這個中國人建立的割據政權終於回歸「祖國的懷抱」,武帝滅了衛滿朝鮮,在當地設立了漢四郡,這是韓國歷史上第一次被中國直接統治,那一年是西元前108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滅亡前的朝鮮半島。Photo Credit:Georgezhao

第四世紀以後,原本屬於中國的漢四郡被東北新興起的高句麗給滅,高句麗成為當時中國的頭號外患,其領土幾乎橫跨今天的東三省跟整個北韓。這個政權,創立在現今中國境內,併吞了原屬中國的領土,中國的史學家認為,他也是個中國割據政權。

這也是為什麼隋煬帝不惜傾全國之力,也要消滅高句麗,因為對隋朝來說,這個晉朝才脫離中國控制的領土,是中國的一部份,在還沒有消滅這個割據政權前,中國還不算統一。但要一直到唐代、到唐高宗,才完成這個統一祖國的大業,薛仁貴的征東,就在講這段征服高句麗的故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Photo Credit:GFDL CC BY SA 3.0

到了宋代,北方的契丹跟新的高麗王國開始分庭抗禮,高麗這個王國才真正開始走向獨立。可惜隨後興起的蒙古,又讓高麗失去了獨立的地位。到了明代,也就是韓劇常設地的舞台:李氏朝鮮,也開始了與中國更複雜的愛恨情仇。

朝鮮這個國號,其實是朱元璋命名,當時李氏朝鮮的開國國王李成桂透過篡位取得王位,上書明朝禮部詢問新政權該以何為名,朱元璋這樣回覆:「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於是,這個新的朝鮮國,就跟明朝的命運相交纏了起來。這時候的韓國,使用的是明朝年號,知道在北京還有一個真正的皇帝,沒有國家的概念,用中國中心自稱「東國」。這個有一千餘年歷史的土地,沒有自己的文字,穿著明朝的服飾,今天的韓服,其實本質上就是明代服飾,他們書寫著漢文,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中華文化的一份子,也是孔孟聖道的繼承人。

直到第四代的世宗大王,看到人民明明使用不同語言,卻只能使用漢字,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就創造了屬於朝鮮的「訓民正音」,也就是今天的韓文供平民學習,然而,這項便民的良政卻遭士大夫強烈的反彈。他們說「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爲文字者。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豈非文明之大累哉?」

當時的朝鮮士大夫,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他們思維中的「九州」,包含了朝鮮,也深深以繼承箕子遺風、中華道統為榮。這個來自上層階級的抵制,讓韓文直到20世紀才真正在韓國全境普遍使用。明朝時的韓國,心中認同的是中華,自認自己是來自中原的遺民,跟中原共享相同文化。

到了清朝,朝鮮人曾經朝思暮想的祖國大明,就這樣覆亡,對於在朝鮮實錄這個官方史書上自稱「吾東方自箕子以來,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風,女有貞正之俗,史稱小中華」,豈能接受漢人中華王朝的滅亡。此時的朝鮮仍維持明代服飾,雖然臣服清朝,民間卻仍使用崇禎年號,甚至有到崇禎200年的文書紀錄。民間仍思念明朝,甚至稱清帝為「虜王」,這種只有在明鄭佔領下的台灣看到的故事,在朝鮮真實上演。

這樣自稱小中華的國家,甚至認為自己在明朝滅亡後,才是真正的中國。在清代以後的李氏朝鮮,許多朝鮮士大夫,都認為所謂的中國已在中原九州滅亡,只剩朝鮮繼承了道統。

那到底是怎樣讓這個溫順的小老弟,突然一夕之間認清,自己不是什麼中華道統繼承人的真相?這就要講到檀君這個人物。檀君是現今韓國人民認為的開國始祖,時代約與黃帝同年,照今天的說法,檀君自古就建立的朝鮮自我的文化跟民族。

但事實上,這個檀君,一直到十三世紀才出現,並有被記載在《三國遺事》這個古代文獻中,而這本三國遺事,其實類似中國的搜神記,講的是許多民間志怪的歷史傳說。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檀君。Photo Credit:Chae Yong-sin

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朝鮮官方文書都自認是中國人箕子的後代,就連自豪的太極旗,其實是韓國使臣朴泳孝和金玉均於1882年與外國交涉時,因需要國旗,臨行前向清朝請求使用清朝黃龍旗,被清朝拒絕,當時在韓的中國使節馬建忠便畫了一面太極旗,而沿用至今。

而這樣一個認同中華的國家,又是怎樣讓這個檀君突然從神怪小說中的一篇變成開國始祖、走向自我認同的獨立之路的?

這就要講到申采浩這個史學家,他在朝鮮被日本併吞後,發現韓國人悲劇的宿命,自古受外來民族宰制,這個有數千年歷史的民族,卻沒有辦法走出自己的道路。他發現,要建立一個民族的認同價值,要從歷史的敘述開始改進。他首創以朝鮮民族自我的觀點撰寫史書,擺脫了中國中心跟傳統儒家文化的束縛,讓韓國人可以真正做自己,不再被制約。

因此他展開歷史書寫,用傳說中的檀君取代了箕子的中華文明起源神話,奠定了韓國人自我的價值認同。身為第一個韓國民族主義歷史學家,他說「沒有歷史,就沒有民族。」雖然在史學界中申采浩的著作有許多不符合傳統紀載的論述,但從他開始,韓國人開始找到自己,了解到自己不再是中華文明的一份子,而是獨立的朝鮮文化。

申采浩開始書寫已距今80年,他的著作開始發酵,韓國人也發起一系列脫漢運動,而最顯著的就是放棄漢字,在獨立後全面使用本土韓文。

韓國這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國家,開始有自覺自己是獨立於中國的思維,其實也才一百餘年。而今天的韓國,從漢朝的四個郡到東北亞可跟中日平起平坐的強國;曾經,他們以為自己是中國人後代,今天,他們找到自我,建立了自信,以身為韓國人為傲,擺脫附屬於中華文化的牽絆,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