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韋安觀點:懷念馬英九的倒數時刻,開始了嗎?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49136)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5/10 上午 08:18:42 -- 【轉貼】韋安觀點:懷念馬英九的倒數時刻,開始了嗎? 一路上人生順遂,政壇生涯平步青雲的馬英九,恐怕從來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台灣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之一。 離他即將「下臺」的日子—反對者在心中這樣認為,越來越接近,憎恨他的人愈發放肆、狂妄。獨立女記者把他的「走光照」PO到網上,說是善意的提醒,讓他以後別這樣。本土社團和綠營律師,更直接向地檢署告發發他三條罪狀,希望他在520交出總統權力的當天,也落得跟阿扁一樣的下場,立即被限制出境。 但死忠支持馬英九的鐵粉們,心中越來越充滿憤慨、惋惜。四處替他抱屈,「這麼清廉的好總統哪裡去找?」「你們為什麼總是抹黑、糟蹋他?」而且懷念、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政績與評價在總統府的最後日子裡,當馬英九再吃起「中興便當」,會不會有點留戀之感? 據說,在過去8年2900多天,只要在府內,他都會吃這種50元一份的便當。有時候會中、晚餐都吃。在「最後」的時刻裡,他會不會一邊用餐,一邊靜靜回味總統生涯的政績和外界對他的評價呢? 正襟危坐在工整、擺設整齊的餐具前(這是他向來的個性)。在吃蔬菜時,他可能會想到那些極正面的評價,自我安慰一番。比如2011年5月,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說:「我給你麻生(當時的日本首相),你給我馬英九。」稱讚馬是少數、能對自己國家做出貢獻的亞洲領袖。 歐巴馬2011年1月在美中聯合聲明中,讚揚台海兩岸簽訂ECFA,並樂見兩岸發展對話管道。2014年,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創立的「國際國民外交協會」,把年度最高榮譽「艾森豪國際和平獎」頒給馬英九,表彰他「致力於推動區域和平」。 還有,對於「馬習會」的那些評價。美國國務院表示「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領導人會面,以及近年兩岸關係歷史性的進展。」有點模稜兩可。而有影響力的國際媒體,雖然對這場見面,有著正反兩面的看法,不過都不會否認,這是兩岸66年來的「歷史時刻」。 但當吃到便當裡的魚或肉類時,馬英九則可能憶起那些極負面的批評。「 bumbler」(笨蛋),2012年11月,《經濟學人》批評他Ma the bumbler(笨蛋馬英九)。「cipher」(無足輕重、無能者),馬習會後,《時代雜誌》亞洲總編在文章中,用這樣極具貶義的詞彙來形容他。 對馬的兩極化評價幾乎無所不在,連「中興便當」本身都可以成為一種「爭議」。有些人感動的推崇,這是平民、清廉、苦幹的表徵。而另一些人則不以為然地說,「一個只知吃便當的人,不太可能懂得如何追求美好的生活,不管是他自己、他的家人,或他的人民。 」 換句話,一個不愛錢(或貪汙)的人,怎麼會搞好經濟。怪不得馬的執政導致台灣經濟停滯、薪水停漲,老百姓越來越窮。 而馬英九自己又會是怎樣自我評價? 「他當然自我感覺良好,最近還是一有機會就對外宣揚政績。」「馬是無可救藥的數字控,天天那數字來證明自己功勞。」一位對馬長期關注和同情的資深媒體人這樣說。 自去年雙十國慶以來,馬英九屢屢以數字來對外表白政績,諸如基本工資連漲5年,漲幅接近16%;兩岸簽署了23項合作協議,陸客來台一年400萬人;免簽國從54個國家與地區,增加到160多個。 馬英九還會反復發自內心的自豪,他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肯定。不但沒有「親中賣臺」或「矮化主權」,反而成為民意的主流。而講這些有什麼用? 馬的「數字政績」領域無所不包、洋洋灑灑,但也確實猶如他的反對者所言,讓人「無感」,「不懂人民感受」。甚至連他的支持者都認為,他在經濟方面「無能」,「搞砸了!」 馬最大的敗筆就是,無法用人聽的懂的話語,講出自己幹過的「好事」,和為沒幹過的「壞事」辯解。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沒有他力推的兩岸和解與經貿合作,以及大陸的「讓利」,台灣這8年來的經濟又是如何一番景象。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為過去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至今仍未走出險境。導致歐豬4國幾近破產,歐盟隨時解體。至今日本、歐洲還在負、零利率,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一延再延。連中國大陸都面臨經濟下行的危險。 過去幾年,大陸猶如牽引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大陸官方聲稱貢獻度超過30%),而台灣則在這列火車的頭等艙,享受優勢。如果沒有和諧的兩岸關係,我們將坐到普通艙,或乾脆下車,背著行囊和包袱「徒步」而行。未來新政府的經濟狀況,在兩岸「沒關係」的框架之下,很有可能面臨如此境地。 當然,任何人都無法隱晦,或視而不見,馬英九在作為國家領導人時,所暴露出各種嚴重的性格、處事及能力方面的缺失。但對他整體的評價或許要5到10年,也可能短至2、3年之內,在與繼任者做過比較後,人們才能給其較冷靜和全面的總結。 「外來者」與「賣台」嚴格的說來,馬英九是中華民國在兩岸延續100多年歷史中,唯三的總統之一(另外兩人是蔣氏父子)。原因是,他的任期夠長;在他內心深處,必然有著一股中國文化歷史情懷。而他之前的李扁兩位總統,都是道地、不遺餘力的中華民國大小「解構者」而已。 至於在台灣,有著中國文化歷史內涵,兩岸一中觀念的「中華民國」,還是去中國化,為「維持現狀」,而奉行「中華民國憲法架構」、「折衷主義」的「中華民國」,究竟哪一個才能真正帶來台灣人民的發展與福祉,目前有著不可調合的兩極化論述和走向。 「奇怪耶!」馬的老婆,第一夫人周美青,曾在一個公開場合這樣責備他。的確,馬英九是很「奇怪」。當不少人正在呼籲或行動,廢除孫中山遺像時,他卻經年累月、每天進入總統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這個「民國」創立者座像行禮。 馬的舉動,不必然是在內心裡,堅固、崇尚孫中山所奠定「三民」中的民生和民權主義。百年前這些主義或許新潮前衛,而如今早已是民主國家的「普世價值」。或許讓他所感悟和追求的,是當年孫中山在大清帝國被侵略、殖民、租借之下,因而覺醒的一種民族主義和建立共和國家的精神與觀念。 出生在香港,3歲後就來台灣生活了60多年,雖然從未踏進過大陸一步,但父母輩對他所灌輸,對故國的「祖國」觀,以及「黨國」教育之下的中華情懷,必然會烙印在像他這樣一代人的心目中。這些經歷,自然讓他抹不去濃厚的「外來者」標籤。 他的心思與國家觀念,從根本上與「本土化」當道的「主流意識」,有著明顯的距離和「政治不正確」。再加上「外來者」的身份,當上總統後的馬英九,不被貼上「親中賣台」的標籤,才怪! 在他上任不到半年內,2008年11月,為抗議大陸當時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他的反對者發起了連續數日「為台灣守護、向中國嗆聲」,近年來少有的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也自此給馬英九這個「外來者」,冠上無法擺脫的「賣台」高帽。 他每一項涉及到兩岸的政策,都被指控包藏驚天動地的「陰謀」。而既便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也會被痛批,他在強國面前有意或無意「矮化」台灣。但如果說馬英九會「不愛台灣」,則的確有失公允。 馬英九的施政作為,在「不統、不獨、不武」的框架下,充其量只是竭盡心思地,延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他所推動的兩岸和解,一方面出於經濟考量,另一方面則以此作為與美日交往抗衡的籌碼。 反對者和電視名嘴們,最近炮火猛烈地批判馬英九近期的捍衛太平島主權政策,和因沖之鳥礁而起的大動作護漁行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違反國際遊戲規則」、「給未來新政府穿小鞋」。但是不要忘了,當年兩岸聯手「保釣」的成果。 2012年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大陸及香港的相繼發起「保釣」活動。當年8月,香港「保釣」運動者成功登上釣魚臺之後,9月25日,台灣海巡艦艇和宜蘭蘇澳80多艘漁船,也前往「保釣」,成功挺進距釣魚台2.1海哩處。 海巡艦艇還首度以水炮「還擊」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第二年5月,在談判16年之後,台日首度簽訂《台日漁業協定》,保障台灣漁民在相關海域的捕魚權。 馬英九「親中和中」的兩岸政策,究竟是「賣台」或「愛台」?是否損害台灣的現實利益?還是在殘酷的兩岸及國際關係中,艱難地為中華民國謀取延續、生存的空間?可以從過去8年的實證,以及與繼任者施政的比較中,可見一斑。 未來,在中、美、日大國之間的角力,尤其是日益詭譎、對立升高的南海主權爭端中,中華民國台灣究竟要當大國聽話的「棋子」,還是有自我主張,甚至敢於製造些「麻煩」,以此來爭取、維護自身利益,而非充當犧牲品,在小英政府的「新政」之下,也將面臨極大的考驗。 倒數時刻?帶著滿身的爭議和「罵名」,馬英九即將走下政壇。116大選之後,贏得完全權力的新政府,在還未正式執政前,已經給台灣百姓頗多的「意外」。 新政府能夠從全球經濟低迷中,找到方向,讓台灣走出困境?能夠在紛擾、極端的「民意」牽扯下,展現魄力和能力,有效、有為的施政?還是成為第二個「無能馬政府」,恐怕很快就能看出答案。 很多人,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馬英九。感覺他清高、冷僻、偏執、笨拙、自戀。但在未來日子裡,或許難免會回味,或甚至懷念這位中華民國史上,最「奇葩」的總統。 在新舊交替即將來臨的時刻,不禁要疑問一下:懷念馬英九的倒數時刻,開始了嗎? *作者為專欄作家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7/6 上午 09:59:59 -- 【轉貼】朱真楷 : 新聞透視-想當台版馬哈地 恐親痛仇快 從新創基金會,到笑稱「馬哈地92歲,我才68歲」的馬英九,無疑正替自己製造拔劍再起的熱帶氣旋。只是,執政8年政績平庸,讓黨分崩離析、輸到脫褲的他,有可能成為台版馬哈地嗎?如果他真把眼前由黑翻紅的人氣,誤解成人民期待他再當一次總統,恐會是場親痛仇快的誤會。 別把政府失能 當成契機 月前結束大選的馬來西亞,由曾任首相22年的馬哈地以92高齡勝出。負面缺點不少的他能二度拜相,關鍵在他曾替國家打下經濟、科技基礎,讓馬國躋身亞洲4小虎,人民因而放棄老態龍鍾又貪腐的國陣,重新擁抱這位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 幾天前,馬在一場演講被學生拱回鍋,他說「你要我學馬哈地嗎?馬哈地92歲了,我才68歲。」這話或許是玩笑,但,他真學得來嗎? 回顧馬時代,經濟上,8年執政經濟平均成長2.8%,低於全球3.3%,也低於扁執政8年的4.8%。面對房價飆漲,他無力抑制;面對攸關國安的能源政策,他選擇封存核四,讓蔡政府執政後得以順勢終結,讓台灣能源走鋼索。如今卸任面對蔡送出燃料棒,馬又有何資格數落別人政策錯誤。 站上歷史契機 未能翻轉 兩岸上,馬雖開啟直航,簽署ECFA促進雙邊商貿,締造「馬習會」;但他卻無法進一步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甚至讓太陽花學運顛覆兩岸交流成果,讓兩岸融合功虧一簣。 政治上,馬面對國民黨這間百年老店,出手擺脫政治家族羈絆,打破地方派系,但除弊之餘卻疏於革新,讓派系尾大不掉,也欠缺新血傳承,其結果不僅痛失政權,更讓黨的頭人們各吹一把號,成為缺乏團結凝聚力的無力在野黨。 綜言之,馬當8年總統,雖屢屢站上歷史契機,卻當為不為,終而未能翻轉歷史齒輪,讓「無能」成為眾人對他的印象。 如果馬再出戰 藍恐分裂 如今,馬民調雖由黑翻紅,但說穿了,是因蔡政府執政失能,對比之下,才開始讓人覺得馬政府的平庸也不錯。但,8年的經驗還不夠嗎?民眾給了馬8年時間,難堪的政績馬應比誰都清楚。更重要是,如果馬再戰,是否將再陷國民黨分裂危機? 作為全球最老領導人的馬哈地,曾描述自己如何維持健康,他說「我母親告訴我,覺得食物很美味時,就應停止進食。」對馬英九而言,權力滋味或許很美,但為避免親痛仇快,或許該學學馬哈地這套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