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一本中世紀頂級土豪的羊皮紙聖經,要殺多少羊?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0061)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9/24 上午 10:31:20 -- 【轉貼】一本中世紀頂級土豪的羊皮紙聖經,要殺多少羊? 在中世紀的歐洲,羊兒們恨死了作家,每當他們有新著作出版,就意味着幾百上千只可憐的羊兒見了上帝。是因為作家們喜歡一邊啃羊腿一邊寫作嗎?我憧憬你腦海里浮現的畫面,但那不是事實,真正的原因是:那時的書,都寫在羊皮紙上。 中世紀的羊皮紙,其實和紙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真正的羊皮。人們挑選皮膚光潔的綿羊或山羊,將它們的皮用化學溶液浸泡,去除羊毛和脂肪,耐心鞣製,然後用木框綳起來,溫柔的陽光和煦暖的微風將完成接下來的工序。當一切都結束的時候,人們就有了挺括、半透明、可以雙面書寫的羊皮紙了。
製造羊皮紙是個很臟很累的活兒,探索頻道曾推出一檔節目叫《dirty jobs》,其中有一期就是製造羊皮紙。生產過程如此繁複,價格當然不便宜。當年一本普通的羊皮紙書,比如一本羊皮紙的《讀者》雜誌,與一座房屋等價。而一本羊皮紙的《聖經》——那是中世紀土豪才能擁有的財產,則相當於一座葡萄園的價格。書寫如此昂貴,你還為中世紀歐洲人一大半都是文盲而驚奇嗎?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座葡萄園吧——《溫徹斯特聖經》。這本手抄於12世紀的英格蘭《聖經》,是羊皮紙《聖經》中最奢華的一本,共用了468張羊皮紙。天哪!一隻羊,兩隻羊……清點一下為此獻身的羊兒,就能治癒一大群失眠者。
一位字跡曼妙的抄寫者,花了4年時間虔誠地完成了所有文字部分的書寫,瞧這細心勁兒,那時候可沒有修正液。至少有6位藝術家負責繪製書中的裝飾圖案,經過他們多年夜以繼日的工作,這本《聖經》仍有大量繪圖尚未完成。 誰發明了羊皮紙?這事可說不清。所有始於古代又說不清的事情,都算到古埃及人頭上好了,反正他們也沒法揭開布條為自己辯解。古埃及人從公元前3000多年就開始在獸皮上書寫重要文獻,羊皮是其中一種,我猜最最重要的文件一定是寫在尼羅河鱷魚皮上。羊皮紙真正興盛則是在公元前2世紀,這是個很長的故事,要花10秒鐘才能講完:
始創於公元前4世紀的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公元前2世紀,小亞細亞的帕加馬王國進入歐曼尼斯二世統治時期。這位國王想擴大本國圖書館,要與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抗衡,還企圖挖角對方的圖書館長。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內部想像圖 埃及人真的不開心了,禁止「紙草紙」出口帕加馬王國。「紙草紙」可不是上廁所用的,而是當時最主要的書寫用紙,沒了書寫紙,就無法謄寫書籍。為了抵制這種封鎖,帕加馬開始大力發展羊皮紙,羊皮紙迎來了蓬勃的春天。
羊皮紙在歐洲流行了幾百年,如果阿拉伯人厚道一點,這個時間會大大縮短。中國人很早就教會了阿拉伯人用植物纖維造紙的技術,阿拉伯人包著頭巾露出憨厚的笑容,然後把這一神技隱藏了300年。歐洲人直到12-13世紀才學會造紙術,知識的傳播從此變得輕便又廉價。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十五世紀末,歐洲人基本停止了使用羊皮紙,羊兒們喜悅得淚流滿面。但直到18世紀,歐美人還是習慣把重要文獻寫在羊皮紙上。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1789年《憲法》、1791年《權力法案》這三大奠定美國政治基礎的歷史文獻都是寫在羊皮紙上。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是的,羊對歷史的貢獻遠不止烤羊排。
就算在今天,你依然可以找到真正的羊皮紙。聽說日本就有賣的,一張A4尺寸的大約160元人民幣,又是一種買了捨不得用的書寫用品。如果中世紀的騎士喜歡一個女孩子,就買一張給她寫情書。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6/9/24 下午 10:34:48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9/25 上午 05:32:15 -- 【轉貼】【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7-蔡倫 (TS AILUN,生活在西元一O五年) 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也許鮮為人知。他的發明意義如此重大,但卻被西方忽視,實在令人吃驚。在西方幾種主要的百科全書裡.都未收錄「蔡倫」這一辭條,歷史教科書也極少提到他的名字。鑑於紙張的重要性,我們不得不對蔡侖予以格外重視。 據考,歷史上確有蔡倫其人。他曾在中國的朝中做事。西元一O五年,他給皇帝送去紙樣。中國史書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真實可靠,沒有絲毫杜撰之嫌。作為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名揚全中國。 關於蔡倫生平的資料並不多。中國史書中提到,他是位宦官。書中還說,皇帝見到蔡倫的發明非常高興,便對他封官行賞,蔡倫由此成了富翁。然而,時隔不久,他遭宮中小人陰謀暗算,敗下陣來。蔡倫深感受辱,浴後,他穿上最好的睡袍,服毒自盡。 西元二世紀,中國開始廣泛使用紙。此後的幾個世紀中,中國向亞洲其他國家出口紙張。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對造紙工藝嚴格保密。西元七五一年,一些中國的造紙工匠被阿拉伯人俘獲。不久,造紙業便在阿拉伯世界興起。十二世紀,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造紙技術,紙張開始被廣泛使用。谷登堡發明近代印刷術後,在西方,紙張代替羊皮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今天,紙張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紙,世界將會怎樣。在中國,蔡倫未發明造紙以前,人們在竹簡上書寫。可以想見,這種書是多麼的笨重。也有的書寫在綢子上,但這很昂貴。孔子曾曰:“貧不及素。”這裏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一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于720斤大米。在西方,紙張傳入之前,人們在用山羊皮或綿羊皮做成的紙上書寫,以取代羅馬人、希臘人和埃及人用的紙草。不管是羊皮紙還是紙草,既稀少又造價昂貴。 如今,書籍及其他材料得以大量印刷出版,原因在於有了紙。當然,如果沒有印刷技術的出現,紙張也不會如此重要;然而,同樣重要的事實是,如果沒有數量充足、造價低廉的紙出現,印刷術也會變得沒有意義。 那麼,何者應排列在前?蔡倫,還是谷登堡 ? 我認為兩者同樣重要。我把蔡倫排在谷登堡之前,是因為:第一,紙張除了作為書寫材料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用途。如今,紙張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已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在書寫方面的使用;第二,蔡倫比谷登堡年長,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紙,谷登堡也就不可能發明出印刷術;第三.如果紙或者印刷術,只有其中一種發明出來的話,我想,木印版圖書將會多於活字版羊皮圖書。 這是否意味著谷登堡和蔡倫都應被列入本書的前十名當中 ? 為進一步理解紙及印刷術的全部涵義,我認為有必要就中西文明史做一下比較。西元二世紀以前,中國的文明程度落後於西方;漢代以後,中國的文明發展進程趕上並超過了西方。西元七一八年,中國成了世界上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十五世紀以後,西歐在文化方面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中國。關於這種變化,學術界有各種解釋,而我相信的是最簡單,也是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種解釋。 雖然,中東地區早於中國出現了農業及書寫,但這並不能解釋中國的文明程度長期滯後於西方這一現象。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前,中國沒有輕便的書寫材料。那時,西方世界用紙草作為書寫材料,雖然這種材料有自身的缺點,但它還是優於木板和竹簡。中國文化發展的障礙,就在於沒有便利的書寫材料。在那時的中國,文人出門要用車來載書,可以想見,在如此沉重的負荷下,中國朝廷是如何運作的。 蔡倫的發明,使這種狀況完全改觀。此後不久,中國迅速趕上了歐洲。(當然,歐洲政治上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文明的進程。然而在十四世紀,中國的分裂狀況較歐洲嚴重,但這並未影響其文化的發展。)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裡,歐洲發展緩慢,而在中國,相繼出現了被後人稱作「四大發明」的其他三項發明:指南針、火藥、雕版印刷術。與羊皮紙相比,紙張造價低廉、數量充足,因此寫字用的桌子開始出現。 歐洲人在懂得如何使用紙以後,才得以直接面對中國,西歐與中國在文化上的差距開始縮小。馬可 ‧ 波羅的著作也確認了這一點,他在書中談到:起碼在十三世紀時,中國比歐洲發達。 為什麼中國最終落後於西方 ? 這涉及許多復雜的文化因素,但也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原因。十五世紀,歐洲人谷登堡發明了批量印製圖書的技術,歐洲的文化由此得以迅速發展。然而中國卻始終停留在雕版印刷技術上,造成其文化發展速度緩慢。 如果讀者同意上述觀點,那麼自然會得出結論認為,蔡倫和谷登堡是人類歷史上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兩個人物。然而,事實上,蔡倫的地位要比其他發明家重要得多。這是因為,大多數發明都是發明者所處時代的產物,即使沒有他,別人也會作出這些發明。蔡倫則不然。造紙術出現近一千年之後,歐洲人才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造紙。同樣地,一些亞洲人,即使親眼看見了中國製造的紙,卻仍然不知道如何自己生產。很顯然造紙工藝非常復雜,它並不是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而是特殊的人對人類社會所作出的特殊貢獻。蔡倫就是這樣的人,直到一八OO年機器印刷技術推廣以來,他所發明的造紙技術一直是造紙業生產的基礎。 這就是我把谷登堡和蔡倫放在本排行榜前十名,把蔡倫排在谷登堡之前的原因。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1/12/15 上午 09:08:18編輯過]
|
蝚血���冽�苷辣���望��2璇� 嚗𣬚洵嚗�1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