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3位被抺黑上千年的古代歷史人物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0152)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10 上午 08:38:03 -- 【轉貼】3位被抺黑上千年的古代歷史人物 一、法海 法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個端著盆到處抓妖精的老頭。小青更是直呼其「禿驢」。在《白蛇傳》中,法海是一個沒有情感的、冷血的阻止許仙和白娘子相愛的頑固和尚。並且大家可能都有些疑問,為什麼法海老跟兩條蛇幹上了,比如媚娘,蜈蚣精,蛤蟆精等,當蜈蚣精害人的時候,法海卻從來不管,白娘子只要一動,他即可掐指一算,聞著味就來了。 但據史料記載,法海原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後在金山寺出家,一生潛心於佛學研究,成就頗高,可謂一代禪宗大師。 而且在馮夢龍的原著《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的故事中,法海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以慈悲為懷。可是《白蛇傳》卻徹底扭曲了法海高僧的形象,他成為了封建的、黑惡勢力的代表。 二、劉太后 在狸貓換太子裡被黑成了老妖婆——狡猾,嫉妒心強,為了后位不擇手段,陷害李宸妃。但事實上她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曾表態絕不做女皇帝。劉娥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劉太后也對宋仁宗視如己出,關懷備至。 所謂李宸妃只是劉娥身邊的宮女。至於爭后之說的事實是,宋真宗本身就是要立劉娥為后,只是劉娥無所出,於是找此宮女當代理孕母。 之後此女受封,在宋仁宗繼位後,劉娥還讓李氏晉升為李宸妃,她去世後並以皇后之禮下葬。不過她干涉朝政,確實把宋仁宗弄得很壓抑,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三、龐太師 提起龐太師,看倌們都會想起《七俠五義》里的那個總與包拯、八賢王等人作對的大奸臣。他是仁宗皇帝的皇后龐氏的父親,當朝國丈,位高權重,黨羽眾多。 很明顯,這位「龐太師」是被文藝作品黑了。龐太師,名龐籍,北宋人。先後擔任過江州軍事判官、開封府司法參軍、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樞密使、宰相等。還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馬光、狄青等人的恩師,為人剛正不阿,廉政愛民、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忠臣,好人一個啊。 不過北宋仁宗年間倒是有一個外戚叫張堯佐,是個真正的大壞蛋,借姪女之勢換得個位高權重,實則無德無能、庸碌貪婪的「太師」。他才是諸多小說中「龐太師」的原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11/3 下午 05:04:49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13 上午 11:25:32 -- 金山法海禪師,俗名裴文德,唐朝宰相裴休之子,孟州濟源縣(今河南省濟源市)人,曾考取狀元,後成為禪門溈仰宗僧人,為鎮江金山寺開山之祖。 《白蛇傳》角色法海的原型即來自於此。不過故事中的法海,為一個不通情理而頑固的僧侶,許多讀者都憎厭法海,並時常戲謔法海,如2013年中國藝人龔琳娜的歌曲《法海你不懂愛》,涉及戲謔高僧法海禪師,遭到佛教界抗議。 簡介[編輯]中狀元,封為翰林學士。當時皇子生病,求醫無效,裴文德有菩提心,志願作為皇子的替身,出家為皇室祈福。但父母不捨,文德跪求父母,一家流涕,裴休送之入潭州溈山密印寺(湖南省寧鄉縣境內)出家,由溈山靈佑禪師為剃髮,取名為法海。 剃髮之後,靈佑禪師役使其為頭陀,擔柴挑水三年,以磨其心,法海出身士族,不堪其苦,一日遂對著水開玩笑說:「叢林(或作「和尚」)喫水翰林挑,縱然喫了也難消。」誰知一言之下,眾僧皆苦於腹脹,靈佑禪師聽說眾僧腹脹之後,知道是法海的玩笑話靈驗,於是當眾大喝一聲:「老僧打一坐,能消萬石糧。」從此眾僧不再腹脹,法海之姐聽聞此事,於是發心捐獻金錢,並親自督工,修一水澗引泉水到寺,從此再也不需要跋涉提水了,人稱「美女澗」。 而法海在心內懺悔,每日苦練,閉關三年,終於得道,學成後,在鎮江修道,在深林中打坐,發現一尊佛像,上刻澤心寺字樣,才知此地是晉朝的澤心寺。於是發心重修,重修之時,挖掘地基,見到許多黃金,禪師原封不動送交官府,唐宣宗大為感佩,敕將黃金送還澤心寺,並御賜廟名為金山寺,即今鎮江金山寺。 據說法海修金山寺時,有一白色大蟒蛇佔據寺地,一動也不動,工人們欲傷之,法海斥曰:「檀越!爾、我非漢高帝也。」法海召集僧眾,設壇念誦《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等畢,該蛇突然昂首,向法海吐信,法海又念誦了一遍《金剛經》,該蛇又吐信示意,之後自行離去。離去時下起大雨,水淹數日方退,時人說是;「龍王爭伽藍」,而法海禪師仍然端坐岩洞之中,後人建造「法海洞」以為紀念。宋朝宰相張商英有詩讚曰:「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小說家者流,演之為《白蛇傳》。 金山講經問檀越:「誰解《金剛經》者?」眾不應。唯一人答諾。師喜曰:「善知識,為我解『我相人相眾生壽者』一句。」其人論甚高妙,引及如來、先祖。師又喜曰:「汝解、大眾不解。」其人有喜色,師笑遣之堂外。 法海勸戒弟子重視禪定的功夫。演變到後來甚為嚴格,如打坐一動,監僧就賜以警策棒。故江南人稱:「金山腿子高旻香,海潮只是哩啦腔。」指金山寺僧人打坐最端正,高旻寺僧人坐的時間最久,必定要燒完幾炷線香,每炷香都是一個時辰(兩小時)以上,有時甚至要坐上六個時辰,海潮寺僧人不守規矩,打坐時還聊天嬉鬧。 參考資料[編輯]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13 上午 11:31:43 -- 章獻明肅皇后(968年-1033年三月),名不詳(一說名劉娥),益州華陽(今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人,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太后、唐之武則天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早年[編輯]劉娥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968年),祖籍太原,祖父是(後)晉、(後)漢的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劉娥早年嫁給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劉娥跟隨丈夫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劉娥善擊鞀(撥浪鼓),頗有名氣,後遇上王府選姬,龔美易名劉美,謊稱為劉娥之兄,並讓劉娥入王府。劉娥入府後頗得寵,但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劉娥出身寒微,勸趙恆不要親近劉娥未果,秦國夫人只好告知宋太宗。太宗大怒,命逐劉娥出京,並為趙恆選婚,賜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的八女潘氏為莒國夫人。趙恆雖迫於皇命將劉娥送出王府,卻將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中,不時與劉娥私會。 妃嬪時期[編輯]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登基為宋真宗後冊立郭氏為皇后,又追封早逝的莒國夫人潘氏為莊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未幾,又將劉娥迎入後宮。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封劉娥為美人。 景德初年,郭皇后年僅九歲的兒子趙祐夭折;半月後,另一名兩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郭皇后傷心過度,在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十六日病逝。真宗欲冊立劉美人為繼后,但劉美人無子嗣且出身低,群臣都不贊同,反而請奏冊立十四歲的沈才人為皇后。沈才人雖在真宗登基後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入宮,但出身世家,為宰相沈倫之孫。真宗不悅,未應允群臣請奏,不再談論立后之事。 劉美人雖有寵,卻無子嗣,劉美人的侍女李氏,一日突夢仙人下降為子,後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宋仁宗趙禎)。劉美人取李氏之子撫養,因此皇子雖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娥為母,而真宗早在皇子出生前三月便宣布劉美人懷孕,並進劉美人為修儀。與劉修儀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為婕妤。皇子雖是劉氏之子,實際上多是楊婕妤撫養。 劉修儀性情機敏,通書史,熟知朝政。宋真宗每每在退朝批閱奏章至深夜,多次參考劉修儀的意見。後,趙受益的生母李氏封為崇陽縣君。不久,李氏又因生下一女而晉封才人,但皇女不久夭亡。李氏自認命薄無福,終其一生都並未與兒子相認。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丁亥,真宗終於如願冊立劉修儀為皇后。 掌權皇后[編輯]天禧四年二月(1020年),真宗患病,難以處理政事,政務及群臣的奏章實際上都由劉皇后處理。後來真宗病篤,下詔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劉皇后從旁輔助。真宗對於劉皇后參政的認可引起群臣不安。 掌政太后[編輯]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宋真宗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禎此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太后處理政務。 然而宰相丁謂想獨攬大權,後被劉太后所貶。丁謂罷相貶黜後,劉太后開始和仁宗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劉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劉維岳成了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兼中書令兼尚書令,曾祖母宋氏最後封到安國太夫人;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劉太后性格簡樸,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后,劉太后不為所動,說:「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 雖然劉太后掌權日久,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太后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太后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而仁宗生母李氏,劉太后晉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劉太后連忙派太醫前去診治,並晉封她為宸妃。然而李氏封妃當天便病逝,享年四十六歲。起初,太后只想以普通宮人的身份殮葬了事,然而聽了宰相呂夷簡的勸說,以一品禮儀給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李妃的父親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晉升。 劉太后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劉太后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太后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1029年)九月頒布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太后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 明道二年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氏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並由楊太妃擔任亞獻、終獻為仁宗皇后郭氏。儀式結束後,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劉太后徹底還政於仁宗。 明道二年三月,劉太后病重,仁宗大赦天下為劉太后祈福,並四處徵召名醫,卻無法挽留劉太后的生命。幾天後,劉太后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第二日,仁宗在皇儀殿召群臣,哭道:「太后臨終前數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麼心愿未了?」參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願先帝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給劉太后換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傷感,群臣卻紛紛上議說劉太后並非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說李宸妃是劉太后所毒殺。仁宗震驚,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後仁宗前往李妃暫厝的洪福院,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身穿皇太后冠服。仁宗大悔,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並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同年九月仁宗下詔,劉太后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太后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停棺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太后死後,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劉太后曾有遺詔,命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楊太后雖未垂簾聽政,仁宗卻克盡孝道奉養。 野史[編輯]從明朝流傳下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說宋真宗的德妃劉氏和宸妃李氏同時有孕,李宸妃先產下皇子,劉德妃妒忌,勾結李宸妃身邊內官,把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去皇子,真宗以為李宸妃產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宮,將劉德妃生下的皇子立為儲君,並冊立劉德妃為皇后。 另一種說法則是劉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於是劉德妃把李宸妃的兒子據為己有,宣稱是自己的兒子,真宗照樣立她為後。 兩種說法的結局都是:劉氏逼李宸妃自盡,卻有好心的宮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間,直到包拯橫空出世,才得以揭開這樁宮闈迷案,使李妃與兒子相認。劉氏因為做了壞事不久便死去,包拯也因為替宋仁宗找回了親生母親而官升龍圖閣大學士。 近世考據此說認為是源自明朝所出的民間故事,故事當中的劉德妃相關事蹟可能是影射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的事蹟,宋仁宗應是隱喻明孝宗,時人有感明孝宗未對萬貴妃害母之行為做出嚴懲反而厚葬善待,故編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以償不平之鳴。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13 上午 11:37:27 -- 龐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單州武城(今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鎮龐樓村)人。其父龐格是國子監博士。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任黃州司理參軍,後任開封府兵曹參軍,知開封府事薛奎薦為法曹參軍,知州事夏竦甚器重之。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景祐三年為侍御史,被譽為「天子御史」,累進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元昊反,他以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今陝西西安),修築寨堡,募民耕種,嚴肅軍令,加強防禦。宋夏媾和後,召還任樞密副使。皇祐三年為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罷知鄆州,以太子太保退休,封穎國公。龐籍通曉律令,擅長吏事。「持法深峭,軍中有犯,或斷斬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頗有惠愛,及為相,聲望減於治郡時。」嘉佑八年三月卒,年七十六。同年六月葬於雍邱縣(今河南杞縣),追贈司空,加侍中,諡號「莊敏」。子龐元英,官拜朝散大夫。孫龐恭孫。 龐籍於司馬光知遇之恩,司馬光曾作《奉和始平公憶東平二首》。 戲曲[編輯]各種民間戲曲與影視劇中描繪成反派龐太師,包公的死對頭。世人僅以同姓,便以為龐太師即龐籍。但其原型可能是仁宗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 參考書目[編輯]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6/10/13 上午 11:39:27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