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0215)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21 上午 01:11:12 -- 【轉貼】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當然, 在春秋戰國時期, 除了齊國、 魯國, 還有莒、 紀、 滕、 鄒等諸多小國也存在山東地區。 但是, 要論影響力的話, 還是齊國和魯國最大。 同時兩國交流頻繁, 這也是齊魯大地這個稱呼的由來。 但是, 就春秋時期, 齊國不管是地域還是實力, 都比魯國優勝。 特別是在齊桓公時期, 經過管仲的變革治理, 齊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國家之一, 也促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至於戰國階段, 齊國照樣是東方強國, 一度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 而魯國則在戰國時期日益式微, 最終被楚國吞併。
由此, 為什麼山東簡稱作「魯」, 而不是勢力、 地域更大的「齊」呢? 其實西周分封諸侯時, 齊、 魯國土面積是差不多大的。 而齊國後來吞併了山東半島的萊國等國, 才逐漸成為山東地區最強大的諸侯國。 但是在春秋時期, 「禮」尚是十分重要的, 而不管是田氏代齊之前還是之後, 齊國都不是姬姓國家。 而魯國不僅是姬姓國家, 更是周王室近親的後代。 除了和周王室關係親近外, 魯國還是唯一一個完整保留周禮的諸侯國。 正所謂「周禮盡在魯」, 魯國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 在禮儀規格方面, 魯國是超越齊國等諸侯國的。
再者魯國雖然地盤和人口不如齊國, 但是和齊國的歷次交戰中並沒有吃多大虧。 特別是在齊桓公時期, 魯國的曹劌更是讓齊國連吃敗仗。 同時, 相對於工商業氛圍濃厚的齊國, 魯國則誕生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要的聖人--孔子。 影響歷代封建王朝的儒家思想, 也是發源自魯國地區。 所以在歷史、 文化上, 魯國的影響遠超齊國。 換言之, 齊國的強盛是一時的, 但是魯國在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 則是千古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6/10/21 下午 10:29:59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2/13 上午 11:50:49 -- 【轉貼】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孔子說:「齊國政治一變好,就和魯國的情形相似;魯國政治一變好,就可以達到正道了!」 「齊一變至於魯」,周武王滅紂以後,將齊國封給姜太公,魯國封給周公。因為周公必須輔佐周武王,所以由兒子伯禽受封。太公到了齊國,尊重有才智的人,講究治國的方法,賞罰嚴明,五個月全國就安定了。齊國人後來大都喜好治國的權術,足智多謀而且重視功名利祿,這都受到太公的影響。不過後世的齊國,卻有誇大奢侈,喜好結黨,言行不符而虛詐薄情的流弊。 至於魯國,伯禽則用禮樂教化,過了三年魯國才得到安定。當時魯國境內的洙水、泗水旁,有人民渡河時,晚輩都會主動扶持長輩、替長輩背負物品。但是到了後世,風氣不再淳厚,渡河時老者請人幫忙卻感到愧疚不安,和年少的互相推讓,親厚的感覺已經淡薄了。「齊一變」,是革除齊國偏重功利的風氣,注重禮樂教化。 「魯一變至於道」,「道」,先王的正道,也就是實行聖人的禮樂教化。孔子當時,魯國的政權被三家所把持,禮崩樂壞,孔子對此才有本章的感觸。而「魯一變」,是能振作綱紀,上下確實知禮守禮,重視仁德的修養。 魯國在魯閔公元年,已進入春秋時代,離伯禽受封也有三百多年了,是在孔子之前。有一次,齊國想利用魯國內亂來攻打魯國。這時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就問大夫仲孫湫:「魯國可以攻取嗎?」仲孫湫回答:「不可以。魯國人民還依照周禮行事,而周禮正是魯國的根本。臣聽過:國家將亡,根本一定先倒塌,然後枝葉才隨著掉落下來。現在魯國尚未放棄周禮,是無法傾動的。」 從孔子對齊、魯兩國的感觸,可知孔子著重禮樂的仁德教化。古人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為首要,也警惕我們不可急功好利,要著眼於仁德的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