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教子有方的偉大母親—敬姜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0270)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6/10/30 上午 10:11:11 -- 【轉貼】教子有方的偉大母親—敬姜 講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母親, 大家最耳熟能詳的, 也許就是孟母三遷的孟母, 以及幫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的岳母。 但是, 早在春秋時期, 也有一位訓誡兒子要努力不懈的偉大母親, 她就是當時魯國大夫公父文伯的母親, 敬姜。
話說公父文伯退朝回到家中, 看到母親正在織麻, 就跟他母親說他已經當了大夫, 母親應該不用自己辛苦織麻了, 否則別人還會以為她的兒子沒能力供養母親呢。
結果敬姜嘆了口氣, 好好告誡他為官治國之道。 敬姜先引述說以前的聖王治國, 會讓人民住在貧瘠的地方, 養成勤勞的習性, 人民才會用心思考, 因而產生善心。 反過來, 如果人民住在肥沃土地上, 享受安逸, 反而會放縱而失去善心, 從而罪惡叢生。
接著她又講了天子要在春分、 秋分時節如何祭天、 考察政務; 諸侯如何承接天子命令, 每天早晚分別忙碌不同的政事; 卿大夫、 士人, 甚至平民百姓, 又分別如何從早忙到晚, 依序完成自己該做的事務後, 才可以休息。 還有他們的王后、 公侯夫人、 卿大夫妻子、 士人的妻子, 也都要依身份不同, 從事不同的女工。 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碌的事, 有過失還得受處罰呢。 她說: 「上位者要勞心, 下位者要勞力, 這是先王的教訓, 從上到下, 誰敢放縱怠惰呢? 」
最後, 敬姜更語重心長的告誡她兒子說: 「我現在是個寡婦, 你也只是個小官, 我們從早忙碌到晚, 都怕失去祖先的事業, 結果你竟然還說為何不自求安逸? 我擔心你這樣當官下去, 你父親以後就沒人祭祀了」
敬姜身為母親的偉大, 在於她告誡兒子的時候, 並不只看自己一家, 而是引用上自天子, 下至黎民的責任分工, 以及先王們如何治國、 治理百姓, 讓人民去惡向善, 這是多遠大的視野與格局啊。 難怪最後孔子聽到這件故事時, 還特別告誡弟子們也要記得這些話, 並大大稱讚敬姜: 仲尼聞之曰: 「弟子志之, 季氏之婦不淫矣。 」, 亦即讚揚敬姜不貪圖安逸。
以上的故事記載於《國語·魯語》中, 敬姜的言教身教確實使我們尊敬。 也是告誡我們不要令自己長期處於安逸之中, 必須勤奮待事。 如果以後各位父母想教導子女勤奮實幹, 不妨講述敬姜的事蹟。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7/1/8 上午 11:00:09 -- 【轉貼】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2017-01-08 03:36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敬姜的觀點,是人民勤勞就會思考,思考就會產生善心,安逸就會放縱,放縱就會失去善心,產生惡心。是否值得台灣省思先不論,為何日本學生探討社會問題,要引用中國古文? 太郎說:社會代代都有前所未遇的難關,就像人會碰到前所未有的疾病,都得靠自身免疫力及自癒力解決,人的免疫及自癒力來自遺傳及體能,社會則是文化及國民素質。我說那古文是中國的,你們不會排斥嗎?他說文化和遺傳一樣,封閉及排外就是近親繁殖,會變成畸型與夭折,漢文的智慧是日本文化高貴而優質的DNA,我們為何要排斥? 我問他是否學校特別重視漢文教育;他說日本著名大學入學考的日文一科都有漢文,他入學考的漢文題目是:就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與晏嬰談論治國之道,述說己見。這個題目如放在台灣大學學測,我不知幾人能答? 太郎忽然問我,馬英九談不統不獨有其道理,為何要不武?我說,不武是兩岸和平,不要武力相向。他說:那應該是以武止戈,不武在古書的意思,是破壞了原有的團結,造成分裂。我楞了一下,古書有這樣解釋嗎? 他說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秦晉聯軍圍鄭,燭之武說退秦穆公,秦鄭結盟。晉文公舅父子犯要晉文公中途截擊秦軍,晉文公認為不可的理由之一便是「以亂易整,不武」,以分裂取代原有的團結,這是不武。我真的很慚愧,他父親一直跟他說,我是他父親的漢文師父,我竟然不知這「不武」的古意。 日本小學生仍要學習算盤與書法,這兩項源自中國的東西。學書法必然會習漢字,日本電視台有比賽對漢字、漢詞、漢文典故了解的益智節目;另外日本選舉不是圈選而是寫中意候選人的名字,有人怕會減少選票,而勸名字有漢字的改為「平假名」文字,但似乎沒有候選人為了選票而改掉名字中的漢字,因為漢字代表家族的文化氣質;日本皇室為皇子公主取名及年號,絕對取自四書五經之漢字。 日本民間文藝,最有特色的是「徘句」詩,只有三句。第一句五音,二句七音,三句五音。著以平假名寫徘句,一音未必一字,唯有漢字是一字一音,所以徘句大師都以漢字寫出五七五字,唸出五七五音。徘句的奧妙,在第一句是觸景,第二句述情,第三句是意境。作者會以書法寫出自己作品,意在筆先,氣貫筆中,神餘筆外,才是真正展現「徘句」的精神,稱為「余情」,即徘詩的餘韻。 徘句深受日本人喜愛,其中的漢字、書法均來自中國,為何日本的政客沒有警告大家,別讓大和文化被中國文化入侵,趕快去中國化。而台灣的政治人物,如今連民族詩人賴和的漢詩手稿「由由」都會誤認為「冉冉」,又有多少反中政客,處心積慮去中國文化,教材去文言文,去四書五經,也去掉了台灣文化源自中國的優質DNA,如何與人競爭呢?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216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