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南渡的省思,歷史上南朝的命運多半不堪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2053)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17/6/20 下午 12:25:10
--  【轉貼】南渡的省思,歷史上南朝的命運多半不堪
永嘉,靖康,南明,無不是分崩離析的時代,但北方氏族庶民大舉南遷,帶來族群交匯,文化重整,終使得南方文明精采紛呈,以致凌駕北方。
 
歷史上南朝的命運多半不堪。遠的不說,1645年,當清軍已經兵臨南京城下,南明弘光帝小朝廷還在酣暢淋漓的黨爭內鬥。鄭成功獨力開台不過三代,就被自己的子孫送交「清領」。
 
如果沒有了1949,沒有了台灣,今天以共產黨統領的「中國」文化,還剩下了什麼?
 
中華民國政權縱有千般不是,但為台灣作為政治實體的國家觀念、主權意識、文化傳承帶來基礎,即使以反面教材視之,依然有其貢獻。
 
作為國家政治實體,「中國」是現代的發明,歷史不過一百多年;作為一種文明衍生的過程,「中國」的駁雜與裂變千百年來未曾停止。
 
台灣曾在1895年有過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之後即淪為殖民統治的附庸;台灣政治現代化的早期,其實缺乏以「國家」作為訴求的動力。
 
中華民國是現代「中國」的肇始者。如識者所論,這一政權一方面推翻封建皇權,卻也繼承其領土主權與政治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延續這一矛盾。
 
1949年國民黨迫遷台灣,風雨飄搖中對政權的保衛不遺餘力。七十年代後,共和國進入國際舞台,民國的正統性愈益受到挑戰,何況島上自決意識的興起。過去二十年來歷經統獨攻防,「台灣」必也正名乎的口號甚囂塵上,「中華民國」已經被幽靈化。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儘管是流亡政權,卻帶來了軍隊、政教體系,還有國家主權論述。這一論述的功過見仁見智,弔詭的是,卻藉由統治機制,形塑或刺激了另一代人對「國家」的憧憬和實踐——哪怕新國家的內容已經有了質變。
 
彼時大陸馬列主義當道,胡適、殷海光等自由派學者,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等新儒家學者,苟無在台灣自植靈根的機會,不能發展出日後的民主花果。其他文人學者從張大千、林語堂、溥心畬、臺靜農以降,莫不攜來中西資源,結合在地民情風土,才能有了兼容並蓄的台灣文化。
 
新儒家經過喪亂,痛定思痛,逼出了儒家民主化議程。這一立論一方面讓他上通清初黃宗羲、王夫之等對「亡國」與「亡天下」的思考,一方面提出東亞政治的新典範,與歐西模式作出區隔。
 
如果日本和韓國都曾競相作為東亞儒學的代表,台灣就沒有必要自外這一「國際」對話過程。有朝一日自立門戶,不也還可以師法日韓,成為中華文化的域外詮釋者?
 
1949以來台灣新舊儒學復興是否也能產生「幽暗意識」的辯證(註三),就是一項課題。
 
政治的你上我下只有兩種選項,知識分子從事研究論證時,卻應該仔細問難,拒絕化繁為簡。
 
因為1949,徐復觀來到台中,和霧峰林家諸君子往還,埋下台灣儒學與民主種子。
 
歷史的詭譎恰在這裡,知識分子的願景和政治現實之間的齟齬從來如此。
 
(以上文字皆摘錄自《南渡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