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如果沒有他,唐朝會早滅亡100年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3507)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18/1/1 下午 12:57:30
--  【轉貼】如果沒有他,唐朝會早滅亡100年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郭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儀保駕。

<iframe class="" title="fb:quote Facebook Social Plugin" height="1000" src="https://www.facebook.com/v2.6/plugins/quote.php?app_id=776605462513893&amp;channel=https%3A%2F%2Fstaticxx.facebook.com%2Fconnect%2Fxd_arbiter%2Fr%2FlY4eZXm_YWu.js%3Fversion%3D42%23cb%3Df2d87ba80c4143c%26domain%3Dkknews.cc%26origin%3Dhttps%253A%252F%252Fkknews.cc%252Ff27f2b024d158d%26relation%3Dparent.parent&amp;container_width=620&amp;href=https%3A%2F%2Fkknews.cc%2Fhistory%2F9mzjaxq.html&amp;locale=zh_TW&amp;sdk=joey" frameborder="0" width="1000" allowtransparency="allowtransparency" name="fc6f206798b27"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146px; HEIGHT: 49px; VISIBILITY: visible;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iframe>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評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mzjaxq.html

郭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儀保駕。

<iframe class="" title="fb:quote Facebook Social Plugin" height="1000" src="https://www.facebook.com/v2.6/plugins/quote.php?app_id=776605462513893&amp;channel=https%3A%2F%2Fstaticxx.facebook.com%2Fconnect%2Fxd_arbiter%2Fr%2FlY4eZXm_YWu.js%3Fversion%3D42%23cb%3Df2d87ba80c4143c%26domain%3Dkknews.cc%26origin%3Dhttps%253A%252F%252Fkknews.cc%252Ff27f2b024d158d%26relation%3Dparent.parent&amp;container_width=620&amp;href=https%3A%2F%2Fkknews.cc%2Fhistory%2F9mzjaxq.html&amp;locale=zh_TW&amp;sdk=joey" frameborder="0" width="1000" allowtransparency="allowtransparency" name="fc6f206798b27"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146px; HEIGHT: 49px; VISIBILITY: visible;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iframe>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評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mzjaxq.html

郭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儀保駕。

<iframe class="" title="fb:quote Facebook Social Plugin" height="1000" src="https://www.facebook.com/v2.6/plugins/quote.php?app_id=776605462513893&amp;channel=https%3A%2F%2Fstaticxx.facebook.com%2Fconnect%2Fxd_arbiter%2Fr%2FlY4eZXm_YWu.js%3Fversion%3D42%23cb%3Df2d87ba80c4143c%26domain%3Dkknews.cc%26origin%3Dhttps%253A%252F%252Fkknews.cc%252Ff27f2b024d158d%26relation%3Dparent.parent&amp;container_width=620&amp;href=https%3A%2F%2Fkknews.cc%2Fhistory%2F9mzjaxq.html&amp;locale=zh_TW&amp;sdk=joey" frameborder="0" width="1000" allowtransparency="allowtransparency" name="fc6f206798b27"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BORDER-LEFT: medium none; WIDTH: 146px; HEIGHT: 49px; VISIBILITY: visible; BORDER-TOP: medium none; BORDER-RIGHT: medium none;"></iframe>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評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mzjaxq.html

子儀一生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開始,兒子唐肅宗,孫子唐代宗,乃至曾孫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儀保駕。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評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郭討伐叛軍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他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岩,收復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天寶十五載(756年),叛軍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領河北全境。這時,李光弼自太原東進收復常山,而郭子儀也兵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郭子儀返回常山,史思明又集結兵馬尾隨其後。郭子儀命驍騎輪番挑戰,乘叛軍疲憊之機,在沙河將其擊敗。安祿山聽說河北戰事失利,派遣精兵增援。郭子儀先擊破史思明部,又在嘉山擊破叛軍援軍,史思明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市)。在郭子儀兵威之下,河北各郡縣都斬殺叛軍守將,迎接朝廷軍隊。郭子儀正欲北征范陽,便接到「哥舒翰敗,天子入蜀,太子即位靈武」的消息,於是一同與李光弼率軍奔赴朔方行在。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八月,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趕到靈武,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朔方節度使。不久,唐肅宗發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陳濤戰敗,唐軍隊損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叛將阿史那從禮又率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等進攻行在。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兵進擊,俘虜數萬,終於平定河曲。[1]

克復兩京

至德二載,攻賊崔乾祐於潼關,乾祐敗,退保蒲津。會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鋒在城中,謀為內應,子儀攻蒲,復等斬陴者,披闔內軍。乾祐走安邑,安邑偽納之,兵半入,縣門發,乾祐得脫身走。賊安守忠壁永豐倉,子儀遣子旰與戰,多殺至萬級,旰死於陣。進收倉。於是關、陝始通。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率兵進攻潼關,叛將崔乾祐退保蒲津(今山西蒲州)。郭子儀進攻蒲州,因原永樂縣尉趙復等四人在城中做內應,郭子儀攻占蒲津,崔乾祐逃奔安邑。叛軍安守忠守永豐倉,郭子儀派兒子郭旰與其交戰,殺獲數萬叛軍首級,而郭旰戰死於陣,郭子儀攻占永豐倉,打通了潼關到陝州的道路。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四月,肅宗進封郭子儀為司空、關內河東副元帥,命其班師回鳳翔(今陝西鳳翔)。五月,郭子儀率部東進,在清渠(今西安以西)與叛將安守忠交戰失利,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自請處分,被降職為尚書左僕射,仍兼同平章事,其餘職務不變。九月,郭子儀又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兼河西節度使,作為中軍副帥隨廣平王、大元帥李俶前去收復長安,駐兵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叛軍齊攻唐軍,李嗣業奮戰抵擋住叛軍,之後李嗣業率前軍執長刀、如牆而進,所向摧靡。唐將僕固懷恩與回紇軍消滅了陣東的叛軍伏兵,唐軍李嗣業部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後,又與正面唐軍一起夾擊叛軍,打敗叛軍,斬首叛軍六萬級,生擒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陝州,唐軍一戰收復長安。李俶修整三日後,繼續東征。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mzjaxq.html

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率兵進攻潼關,叛將崔乾祐退保蒲津(今山西蒲州)。郭子儀進攻蒲州,因原永樂縣尉趙復等四人在城中做內應,郭子儀攻占蒲津,崔乾祐逃奔安邑。叛軍安守忠守永豐倉,郭子儀派兒子郭旰與其交戰,殺獲數萬叛軍首級,而郭旰戰死於陣,郭子儀攻占永豐倉,打通了潼關到陝州的道路。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四月,肅宗進封郭子儀為司空、關內河東副元帥,命其班師回鳳翔(今陝西鳳翔)。五月,郭子儀率部東進,在清渠(今西安以西)與叛將安守忠交戰失利,退守武功(今陝西武功西北),自請處分,被降職為尚書左僕射,仍兼同平章事,其餘職務不變。九月,郭子儀又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兼河西節度使,作為中軍副帥隨廣平王、大元帥李俶前去收復長安,駐兵於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叛軍齊攻唐軍,李嗣業奮戰抵擋住叛軍,之後李嗣業率前軍執長刀、如牆而進,所向摧靡。唐將僕固懷恩與回紇軍消滅了陣東的叛軍伏兵,唐軍李嗣業部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後,又與正面唐軍一起夾擊叛軍,打敗叛軍,斬首叛軍六萬級,生擒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 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陝州,唐軍一戰收復長安。李俶修整三日後,繼續東征。

安慶緒命嚴莊調兵馬十萬前往陝州援助張通儒,與張通儒合兵仍有十五萬人,並在新店(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擺好陣勢。郭子儀用大軍攻擊叛軍正面,回紇率軍登山繞到叛軍背後。交戰中大軍後退,李嗣業與回紇軍從後方攻擊叛軍,前後夾擊,叛軍慘敗,屍體遍地。嚴莊等逃回洛陽,又與安慶緒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郭子儀收復東都洛陽。

到至德二載(757)十二月,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均已收復,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郭子儀入朝,肅宗命人在灞上迎接,並慰勞他道:「國家再造,是你的功勞。」此後,郭子儀又返回洛陽,經營北討安慶緒之事。

兵敗相州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儀因在黃河邊擊敗叛軍,擒獲叛將安守忠,獻俘至京師,肅宗命百官到長樂驛迎接,並親自在望春樓等待,進封其為中書令。然後,肅宗詔命九位節度使合力討伐安慶緒,因郭子儀、李光弼皆為元勛,難相統屬,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卻不設立元帥。


郭子儀率兵從杏園渡過黃河,圍困衛州(今河南汲縣)。安慶緒將兵馬分為三軍,前往救援。郭子儀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於營垣之內,並囑咐道:「等我軍退卻,叛軍必定乘機攻營壘,你們就吶喊射箭。」」兩軍交戰不久,郭子儀假裝兵敗,退至壘下,伏兵立刻登上壘垣,亂箭齊發,叛軍只得退走。郭子儀回軍追擊,安慶緒大敗而逃,其弟安慶和被俘。郭子儀攻克衛州後,又在愁思岡擊敗叛軍,進而圍困相州。安慶緒被圍在城內數月,無法突圍,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

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從魏州來援安慶緒。三月,李光弼等率領前軍在鄴縣南與叛軍交戰,當時後軍郭子儀尚未布好陣勢,正交戰中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大樹連根拔起,對面不見人,兩軍盡皆潰散。唐軍因無統一號令,眾節度各自逃歸駐地。郭子儀也退保河陽(今河南孟縣南),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東都留守,東畿、山南東道、河南等道行營元帥。觀軍容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並在肅宗面前進讒言。五月,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任命趙王李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兵權雖被剝奪,但仍以大局為重,忠心於朝廷。

再掌兵權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後在百官的要求下,肅宗方命郭子儀出鎮。九月,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徑直攻打范陽,但最終被魚朝恩破壞。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兵敗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
寶應元年)二月,朔方諸軍都統李國貞、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合,於是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肅宗病重,不見百官。郭子儀請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肅宗命人將其請入臥室,道:「河東的事情全都拜託你了。」並賜他御馬等物。郭子儀到達治地後,誅殺為首作亂的王元振等幾十人,新任河東節度使辛雲京也處死作亂者,各地將領盡皆恐懼,不再敢作亂。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18/1/1 下午 12:59:29
--  

唐代宗能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再失兵權,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餘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後,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後您不要擔心。」此時,史朝義仍占據洛陽,代宗欲派郭子儀與雍王李适率軍東征。由於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代宗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

再復長安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而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由於之前唐代宗猜忌將領,導致唐朝長安幾乎沒有軍隊防禦。梁崇義在襄州反叛,而僕固懷恩駐紮在汾州,暗中召回紇、吐蕃入侵河西,破壞涇州,進犯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代宗遂起用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鎮守咸陽。之前,郭子儀自從被罷回京師,他的部曲離散,等到接受詔書為關內副元帥時,郭子儀麾下只有20個騎兵。郭子儀剛到咸陽,吐蕃軍已經過渭水,沿著南山東進,郭子儀使王延昌入奏,請召集各地軍隊,但是被程元振阻止,不讓皇帝見郭子儀、王延昌。等到唐代宗開始治兵時,吐蕃軍已過便橋。唐代宗逃往陝州(今河南陝縣),官員藏匿、逃散。郭子儀派人將宗室諸王送到唐代宗那裡。吐蕃進入長安,很多長安百姓逃進山谷。郭子儀要去商州(陝西商州)收集軍隊,在藍田遇到元帥都虞候臧希讓、鳳翔節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到商州並武關防兵合四千人。另外節度使白孝德率軍大舉出發,趕來與郭子儀匯合,與蒲、陝、商、華合勢進擊。

郭子儀派張知節率領烏崇福、長孫全緒為前鋒,在韓公堆紮營,白天擊鼓張旗,夜間多處燃火,以此迷惑敵軍。光祿卿殷仲卿在藍田募兵,以精銳騎兵安排在前面作為先遣隊,渡過滻水。吐蕃害怕,而百姓又騙吐蕃人說:「郭令公(郭子儀)自商州將大軍不知其數至矣」,射生將王甫入城糾集數百少年,夜間在朱雀街擊鼓吶喊,大喊:「唐軍來了!」吐蕃軍驚惶害怕,逃離了長安。吐蕃占長安10餘天,本來想劫掠長安士女百工,但是因為聽說郭子儀與唐朝大軍來了,所以吐蕃沒來得及劫掠長安士女百工,就逃離了長安。唐朝郭子儀收復長安。戰後,郭子儀任長安留守。

自從代宗狼狽東逃,百官都歸罪於程元振,並多次彈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勸說代宗定都洛陽。代宗應允。郭子儀聞知後,上表勸諫,並提出應對之策。代宗閱完奏表後對侍臣說:「郭子儀真是國家忠臣,我決定返回長安。」代宗回到長安,慰勞郭子儀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這個地步。」並賜郭子儀鐵券,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

抵禦吐蕃

廣德二年(764年)春正月,僕固懷恩反叛,代宗命郭子儀兼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河中尹,坐鎮河中府。又充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北大都護、朔方節度大使。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將張惟岳殺死,所屬軍隊都投降郭子儀。僕固懷恩丟下母親逃往靈州。九月,郭子儀罷司徒,代宗進封他為太尉,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觀察使,而郭子儀辭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僕固懷恩引誘吐蕃、回紇、党項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儀駐紮奉天,並問禦敵方略。郭子儀答道:「僕固懷恩雖然強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們不會忍心進攻我嗎?」不久,回紇與吐蕃軍進逼奉天。眾將請求進攻,郭子儀道:「敵軍深入我境,利於速戰,他的部下長期受我的恩德,我不進攻他們,他們將自然改變主意。敢說出戰的斬!」並堅守營壘防禦敵軍,敵軍果然退去。

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先戍奉天,虜始列營,瑊帥驍騎二百直衝之,身先士卒,虜眾披靡。瑊挾虜將一人躍馬而還,從騎無中鋒鏑者。城上士卒望之,勇氣始振。乙巳,吐蕃進攻之,虜死傷甚眾,數日,斂眾還營;瑊夜引兵襲之,殺千餘人,前後與虜戰二百餘合,斬首五千級。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進攻渾瑊,吐蕃被渾瑊打的損失慘重。渾瑊引兵襲擊吐蕃軍營,殺一千多人,與吐蕃數次交戰,斬獲的首級達5000級。郭子儀統率河南道節度行營,再次出鎮河中府。僕固懷恩遊說吐蕃、回紇、党項、吐谷渾等國,聚集三十萬軍隊,擄掠涇州、邠州、鳳翔,進犯醴泉(今陝西禮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橋,李光進屯兵雲陽,馬璘、郝廷玉屯兵便橋,駱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鳳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自己親自率兵駐守苑中,並命郭子儀率軍一萬駐守涇陽。

郭子儀到涇陽時,敵軍已經圍城。郭子儀命部將李國臣、高升、魏楚玉等各當一面,而自己率甲騎二千人出入於陣中。回紇原以為郭子儀去世,代宗駕崩,才與吐蕃軍聯合進犯。而今聽說郭子儀健在,方知上了僕固懷恩的當。郭子儀又單騎去見回紇首領,責以大義,恰逢僕固懷恩暴死,回紇答應退兵。吐蕃軍見郭子儀與回紇來往,心中猜疑,連夜退走。郭子儀派部將白元光唐軍與回紇軍追擊,自己率軍跟隨其後,在靈台西原(今甘肅涇川境)大破吐蕃十萬軍隊,斬首級五萬,生擒萬人,將吐蕃劫掠的人口全都奪回,還奪取了吐蕃的牛羊駝馬綿延三百里不絕。

大曆元年(766年)十二月,華州節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儀率軍討伐。同州、華州將領聞聽郭子儀出兵,於是殺死周智光,將其首級送往朝廷。大曆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涇州,郭子儀奉命移駐涇陽。郭子儀在靈州發動進攻,擊敗吐蕃,斬首兩萬。大曆三年(768年)三月,郭子儀返回河中。閏六月,朝廷再次加封郭子儀為司徒。吐蕃入侵靈武,郭子儀率五萬兵馬屯駐奉天,部將白元光擊破吐蕃。唐代宗以「吐蕃頻繁入侵,馬璘難以抵擋」為由,調任馬璘為涇原節度使,命郭子儀兼領邠寧慶節度使,移駐邠州。

《醉打金枝》這齣戲便是一次暗流涌動的君臣博弈。郭子儀的六子郭曖的老婆是代宗之女昇平公主,此事的導火索是郭曖要求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媽行禮。公主算起來比公婆的地位要高,現在要她向公婆行兒婦禮儀,昇平公主不能接受。在一次家宴之後,喝醉的郭曖指責昇平公主高坐在公婆之上。昇平公主對丈夫的憤怒反唇相譏。郭曖忍無可忍抬手就給了公主妻子一個耳光,要命的是他又說了一句:「你仗著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揚威嗎?我告訴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這個差事,否則,還輪得到你家?」

一面是芒刺在背,一面是醉打金枝,雖然六兒子郭曖對自己的公主老婆說了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大實話,但郭子儀的負荊請罪無疑是看透了功高蓋主的後患。郭子儀的戰戰兢兢消除了代宗內心深處的疑慮,最後換來了代宗四兩撥千斤的一句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從郭子儀出山到終老,大唐的命運緊緊地和他綁在了一起。有郭子儀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儀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蹌。比起安祿山的內藏陰謀的韜光養晦,郭子儀的不露鋒芒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否則也難有人生起落後的善始善終。

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郭子儀的兒子多次勸告父親,後來,郭子儀語重心長地說:「我家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僕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築起高牆,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略微煽風點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來滅族之禍。現在我打開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藉口啊。」兒子們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

郭子儀的一生可以用幾個數字勾勒出來:戎馬一生,為國平亂,二復西京,八子七婿,盡仕朝堂,八五高齡而終,墓加十尺,生前死後,哀榮始終。作為歷史上「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極少數名臣之一,史書對郭子儀的評議是:「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

晚年生活

唐代宗大曆九年(774年)二月,郭子儀入朝,在延英殿朝見皇帝,談到吐蕃強大時,流涕不止,又上表「乞骸骨」(退休),但未得到代宗允許。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繼位,郭子儀被調回朝廷,進位太尉,仍兼中書令,充任皇陵使,賜號「尚父」,並加食邑至兩千戶。至此,郭子儀所領使職、副元帥等職務全部被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