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李如松之死的真相:或許並沒有那麼簡單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7861)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10/9 上午 01:25:32 -- 【轉貼】李如松之死的真相:或許並沒有那麼簡單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或者對萬曆朝鮮之戰感興趣的讀者,肯定會對李如松這個名將印象深刻。第一次援朝戰爭中出色的明軍統帥,但是卻與第二次戰爭失之交臂,並且於戰爭尚未結束之際,在與蒙古人的一次交戰中不幸戰死在遼東。 就其死亡,既有正史的記載:「如松率輕騎遠出搗巢,中伏力戰死。」也有同時代的趙士禎在其著作《神器譜》的字裡行間中,透露出李如松的戰死很可能是由於叛徒的出賣的原因:「臣見遼左降虜李平胡者,以朝廷高官厚祿,以寧遠兩世撫育之恩,畢竟陰泄主帥出塞之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
趙士禎所寫的著作,加上當時內閣首輔的墓志銘,應該可信。按理說事情到這裡就差不多很清楚了。不過,一件非常蹊蹺的事情出現了,反而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那就是,李平胡後來怎樣了? 按理說,朝廷首輔都發話了,是你李平胡害死了朝廷的遼東總兵,李如松本人又是萬曆皇帝的愛將,怎麼可能不將這個叛徒斬首呢?至少也應該撤職查辦。何況李家在遼東的那麼多舊部又怎麼能輕易放過這個害死李如松的傢伙呢?然而事實是,在 明熹宗實錄第六十八卷中,再度多次出現了李平胡的名字。時間相距差不多二十幾年,李如松的墳頭草估計都老高了,但是李平胡卻依然出現在史冊的記載中,而且還在帶兵打仗。明熹宗實錄中的具體內容在這裡就不必詳談了。如果不是重名巧合的話,只能說,李如松死後,李平胡並未受到什麼實質性的嚴厲懲處,二十幾年後的天啟皇帝在位時,依舊在領兵打仗。再來回頭看一下正史一副李如松應該自己負全責的口吻。
我一直很好奇,按理說李平胡一直受到李家兩代人的恩情,對他不薄,更何況出賣李如松後其本人也沒有叛逃蒙古,而是繼續留在明朝,直到二十年後天啟在位時還在明軍中擔任將領。既然如此,他又為何要出賣李如松,對他有什麼好處呢?還是說,有某股巨大勢力或實權人物在背後指使或者暗示他這樣做,又在事發後替他擋住了首輔大人的責問?這股勢力或者某個人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呢? 視線回到李如松死的前後一年中,在其身邊的幾個主要兄弟以及嫡系將領身上,都發生了什麼變故。首先是其二弟李如柏,在第一次援朝戰爭中擔任李如松的副手,奪取開城立下功勞。班師後歷任貴州總兵和寧夏總兵,而在李如松之死的前一年,李如柏因病辭官,在家一呆就是二十多年。直到薩爾滸之戰時已經七十歲了,才再度被啟用,這不會是巧合吧?
其餘查大壽、祖承訓等其他跟隨李如松參加過第一次援朝戰爭的將領,大多查找不到之後的事跡及死亡記錄。甚至連戰鬥痕跡都沒有,雖然不確定,但或許隨著李如松的死,這些將領要麼被剝奪軍權,或者乾脆不想重蹈李寧的悲哀。總而言之,在李如松死的前後一年左右,其身旁的嫡系撤的撤死的死,到這裡你還以為李如松的死真的就只是一次意外的中伏嗎?有那麼簡單嗎? 還是說,更有可能的是,有人暗中瞄準了整個李氏軍事集團,為了徐徐的削弱兵權,而針對其將領所進行的一次悄無聲息的清洗活動?當看到在李如松死前的四個月時,此時李如柏已經從寧夏總兵撤職、楊元即將被殺,而當時朝廷推薦了三個人為遼東總兵,萬曆皇帝卻單單選擇李如松去遼東,如果對於李氏集團的清洗真的是萬曆皇帝的手筆的話,這不禁就讓人產生一種寒意。李如松的爵位傳給長子,不久長子就死了,也沒有兒子。本應接著爵位的次子李世忠卻遲遲沒有封爵。明史記載「世忠未久卒,無子。弟顯忠由蔭歷遼東副總兵,當嗣爵,朝臣方惡李氏,無為言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試談碧蹄館血戰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3338&page=1 袁了凡居士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4882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10/9 下午 02:04:01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