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源遠流長卻又曇花一現的草原帝國 : 黠戛斯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9827)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1/24 上午 08:55:42
--  【轉貼】源遠流長卻又曇花一現的草原帝國 : 黠戛斯

黠戛斯的歷史可能比匈奴、突厥、回鶻還要早。葉尼塞河很早很早的時候,就是西伯利亞的冶金中心了,而生活在這裡的人群,很早很早就用“吉爾吉斯”這個稱呼自稱了,先秦時期被翻譯為“鬲昆”、,漢作堅昆;南北朝至隋作護骨,或結骨、契骨、紇骨;唐朝通用的漢譯名是黠戛斯。”、元朝時期翻譯為“吉利吉思”,現代才譯為“吉爾吉斯”“柯爾克孜”“哈卡斯”三個類似的譯名(其中哈卡斯是蘇聯界定民族時採用的吉爾吉斯的古音,其實還是一個詞,但與吉爾吉斯有了讀音上的區別)。

 
黠戛斯第一次步入史冊,是一個北方的不知名小國,然後被匈奴給吞了,然後匈奴就有了冶金中心。
 

 
到了漢武帝時,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北伐匈奴。並授命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帶領5000步卒進入大漠,擔任後勤工作。沒想到李陵居然遇到匈奴單于的主力8萬騎兵圍攻。在彈盡糧絕之下被俘虜,被匈奴單于封為右校王,負責管轄當時被匈奴征服的堅昆一帶地區。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接著到了突厥崛起的時代,我們驚奇地發現,我擦這個小國居然還存在!而且還形成了一個雖然實力不及突厥,但一直與突厥為敵的國家。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由於葉尼塞河一直遠離文明世界,黠戛斯人除了祖傳的手藝冶金外,其他方面依然是毫無進展。唐朝官員去黠戛斯地區,也是什麼都沒注意,只是發現黠戛斯人的兵器製造工藝非常先進,而其他的……簡直就是原始人了。

黠戛斯人最崇拜的動物是牛,其次是雪豹。這一點跟突厥的狼崇拜不同,但語言與突厥、回鶻相通,到底是突厥化的結果還是黠戛斯人在堅昆時代就跟突厥語的祖宗丁零人相互交流發展出了通用的語言就不知道了。

 
黠戛斯人和突厥人一樣崇拜烏邁女神,應該是接受了部分突厥文化的因素。但在黠戛斯人的信仰中中烏邁女神變性了,成了男性的烏邁伯克……這一點也能看出黠戛斯人和突厥人的不同之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唐朝消滅薛延陀汗國後,黠戛斯首領失缽屈阿棧曾經親赴長安朝拜李世民,那時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貢團絡繹不絕,但這支黠戛斯使團有點特別,他們除了朝貢之外,還肩負著「認親」使命。真應了那句老話「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近親」,因為唐朝強大播於四海,遠在西伯利亞的部族居然來認親。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與唐朝皇帝是同民族,要跟唐朝皇帝「認親」。因為李陵是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隴西成紀,亦同為是李廣之後。另外,黠戛斯人大多為赤發綠瞳,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則為黑髮黑瞳,明顯具有同黃種人混血的特徵。因此,黠戛斯酋長自稱是李陵的後裔,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黠戛斯酋長一行受到了唐太宗的熱情款待。宴會上,認親成功的酋長開懷暢飲,請求歸屬唐朝。唐太宗當即同意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封黠戛斯酋長俟利發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此後百餘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係。關於黠戛斯和李陵這段,新唐書做了如下介紹「黠戛斯,古堅昆國也。地當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結骨。其種雜 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漢降將 李陵為右賢王,衛律為丁零王。後郅支單于破堅昆,於時東距單于廷七千里,南車師五千里, 郅支留都之。故後世得其地者訛為結骨,稍號紇骨,亦曰紇扢斯雲。眾數十萬,勝兵八萬,直回紇西北三千里,南依貪漫山。地夏沮洳,冬積雪。人皆長大,赤發、析面、綠瞳,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男少女多,以環貫耳,俗趫伉,男子有男黥其手,女已嫁黥項。雜居多淫佚。」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公元682年,後突厥曾經短暫興起,一度占據故地。而黠戛斯在後突厥時代,也發展得非常強盛,最強的時候,號稱有“勝兵八萬”。後突厥曾屢次殺入葉尼塞河,甚至斬殺黠戛斯首領做殺敵石,但一直無法消滅黠戛斯。而到了後突厥臣服唐朝的時代,後突厥的毗伽可汗還不得不和宿敵黠戛斯首領“伊悉缽舍友者畢施俟斤”一起來長安朝覲。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回鶻汗國崛起後,切斷了黠戛斯對唐朝的朝貢,一次次地攻打黠戛斯人。終於在回鶻汗國第二個王朝——阿跌王朝開國可汗懷信可汗時期,重創了黠戛斯人,殺掉了黠戛斯的首領,搶光了黠戛斯的牛馬和兵器,並對葉尼塞河採取三光政策,讓黠戛斯“國業蕩盡,地無居人(九姓回鶻可汗碑漢文版內容)”。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由於回鶻懷信可汗對唐朝非常友好,當時唐朝還得仰賴回紇出兵對付吐蕃,所以對黠戛斯這個“老親戚”的遭遇是不聞不問的。
 

 
但是。黠戛斯這個族群,作為葉尼塞河的主人,草原民族變遷史上極少穩定存在的戰鬥民族,是無法被暴力消滅的。
 

 
也就是在十幾年後,回鶻另一個強大的可汗保義可汗時期,黠戛斯人又復興了。

 
保義可汗時期的回鶻依然強盛,曾經遠征中亞。保義可汗豈能容忍黠戛斯的復興?

 
於是保義可汗組織了對黠戛斯的再一次遠征,結果這一支遠征軍被復興的黠戛斯人一舉擊敗,還被嗆聲 : 「爾運盡矣!我將收爾金帳,於爾帳前馳我馬,植我旗,爾能抗,亟來,即不能,當疾去。」此後由於回鶻深陷內訌之中,再也沒有了主動出擊黠戛斯的能力。而這位不被史料記載名字的阿熱氏猛男,就因為擊敗了不可一世的保義可汗的大軍,在葉尼塞河稱汗了。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二十多年後,回鶻的內訌越鬧越大。由於回鶻可汗家族阿跌氏既不是回鶻內九姓,也不是“九姓烏古斯”組成的外九姓,是其他跟回鶻沒有淵源的阿跌人奴隸兵的後裔。所以有野心的回鶻貴族紛紛造反,甚至不惜勾結唐朝邊將大搞政變,回鶻國內亂成一片。

 
就在回鶻內九姓的貴族,勾結唐朝邊將李國昌推翻回鶻彰信可汗後,另外一些回鶻貴族也紛紛起兵。其中就有一個回鶻版的“吳三桂”,那就是句錄莫賀。
 

 
句錄莫賀為了能打敗掌握大權的掘羅勿和掘羅勿背後的唐朝勢力李國昌,衝冠一怒,請來了回鶻的世仇宿敵——黠戛斯人。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而這時候,這位不知名的黠戛斯可汗,率軍席捲漠北,將回鶻人永遠趕出了蒙古高原,黠戛斯自此成為了草原上唯一的霸主。 在獻俘長安後,終於和唐朝完成了“連宗”。但他沒有提供名字……於是唐朝只能在宗室成員里加上了阿熱這個姓氏做他的名字,並冊封他為“英武誠明可汗”。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這位“英武誠明可汗”,直到一千多年後,才從外蒙古出土的另一塊文辭簡陋的黠戛斯碑文《蘇吉碑》中找到了他的突厥語汗號——裴羅骨咄祿亞爾汗,然而名字叫啥……還是無從得知。
 

 
黠戛斯自此後進入了極盛期,收攏了一批沒有遷徙的回鶻餘部、獲得了韃靼人的臣服後,黠戛斯已經有控弦之士有三十余萬。
 

 
在回鶻殘部烏介可汗帶著唐朝太和公主當人質,要唐朝給他賞賜塊土地建國的時候。黠戛斯的英武誠明可汗曾經告訴唐朝,他願意率四十萬大軍南下救出太和公主為唐朝分憂。雖然這是老王賣瓜,而且唐朝也很快就擊潰了烏介可汗救出了太和公主,黠戛斯終究沒有南下,但也看得出來黠戛斯的強盛了。
 
 

 
在唐昭宗和沙陀軍閥李克用(李國昌兒子)起了矛盾後,唐朝出兵攻打李克用時,唐朝也向黠戛斯下了調兵令,黠戛斯人和吐蕃人的殘餘部落服從唐昭宗徵召,雲集十萬之眾攻克遮虜軍,殺掉李克用的部將劉鬍子,但李克用實在逆天,最終又擊敗了唐昭宗的各路進攻。這也能說明,在唐昭宗時期,黠戛斯依然實力不弱。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在黠戛斯擊破回鶻,建立起自己帝國的偉大時刻,令人奇怪的是,這個最出名的君主裴羅.骨咄祿.亞爾,也就是大唐的英武誠明可汗居然成了歷史記載的有名有姓的最後一任可汗。 沒多久黠戛斯就瓦解了。  


隨著契丹人的崛起,黠戛斯逐步向北退回葉尼塞河祖地,又恢復成了部落聯盟,不是蒙古高原上的草原帝國。甚至契丹都沒有進攻黠戛斯,黠戛斯就主動歸附了。 一部分黠戛斯人則西遷中亞突厥化成為柯爾克孜、吉爾吉斯人的祖先。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而遼朝統治草原後,草原上的各部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變化,蒙古語族的人口逐漸超過了突厥語族,最後形成了成吉思汗崛起前的草原局勢: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疑似黠戛斯殘餘和回鶻人殘餘組建的新部落——粘八葛部逐漸統治了阿爾泰山一帶,最後形成乃蠻部。突厥語。


 
漠南留存的回鶻後裔,形成白韃靼部,後形成汪古部,突厥語。

 
被契丹擊敗的韃靼各部分化為:

 
1、留在韃靼故地的,稱為敵烈八部,隨後形成塔塔爾部,蒙古語。

 
2、被遼軍擊敗西遷到蒙古高原中部的,融合回鶻殘餘,形成阻卜,最終形成克烈部,蒙古語。

 
3、西遷到新疆和中亞的阻蔔,和突厥語遊牧民族融合,最終在耶律大石西征後融入西遼,突厥語。
 
以及其他新崛起的蒙古語部落:
 

 
1、貝加爾湖西南的梅裡急部,最終形成蔑兒乞部。

 
2、肯特山崛起的烏梁海部。

 
3、斡難河和額爾古納河之間崛起的劄剌亦兒部。

 
4、此時正在肯特山周圍茁壯成長的蒙古部。

 

 而為什麼,黠戛斯沒有能在推翻回鶻征服草原各部後,有效統治草原各部,像突厥汗國、回鶻汗國那樣維持下來呢?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突厥人和回鶻人懂得如何統治外族,突厥人有分封、分化的一套完整制度,回鶻人有派遣監國、給其他部落摻沙子的有效制度(即在對手陣營中安排自己人,令對手的勢力無法壯大,而最終由自己人取代。) 契丹人就長期被回鶻以摻沙子的制度統治,這也造成了後來契丹同化大批回鶻的反作用。但黠戛斯似乎並沒有想過如何統治其他外族 ?
 

 
黠戛斯人比起突厥和回鶻更落後的,還有自己的文字記載資料。我們知道,古突厥碑文除了《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穀碑》外,還有好幾塊碑文,記載了後突厥汗國的歷史。回鶻碑文也有《鐵爾痕碑》《磨延啜碑》《九姓回鶻可汗碑》,基本上也能講清楚回鶻建國的歷史。

 
而黠戛斯碑文,只有一些非常簡單的《貝格列碑》《蘇吉碑》,記載的內容不但太簡陋,而且連村口大爺講古今都不如……如《貝格列碑》內容就是碑主托爾阿帕,十五歲時就自豪地朝見了“桃花石可汗(唐朝皇帝)”,獲得了“桃花石可汗”的賞賜並獲得尊敬(可能是去長安拿回鶻人的腦袋獻俘了),然後他回到草原,英勇地戰勝了七條狼,但是他沒有戰勝雪豹和鹿(後人解讀,七條狼指代的或許是在貝加爾湖附近殘餘的木馬突厥各部,雪豹和鹿應該是不服碑主的其他黠戛斯人和鐵勒人)……
 

 
話說這種碑文內容,信息量實在是不足啊。

 
換成古突厥碑文的話,後突厥人能在碑文中上述到阿史那土門和阿史那室點密,以及追溯他們被唐朝擊敗後統治的悲慘歲月,以及他們都出了什麼能人,幹了什麼能事,擊敗了哪些部落哪些國家等等。

 
換成回鶻碑文的話,他們是如何推翻突厥的,以及碑文漢文內容中還用“阿史那革命”來概括他們革掉突厥人的命的偉大事蹟,以及他們是如何擊敗葛邏祿人、拔悉密人、黠戛斯人、九姓韃靼人的。

 
然而換成黠戛斯的碑文,嗚呼……就成了他打死了七條狼…… 

 

 
這黠戛斯,好像除了打鐵造兵器和打仗之外,別的什麼都不懂。在有突厥人、回鶻人的強權威脅時,黠戛斯人還能擰成一條繩。當他們在推翻有血海深仇的回鶻汗國後,只怕就已經很迷茫,不知道該幹啥了,最後也就只能是悄無聲息地返回原狀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3/20 下午 01:22:20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