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這啞巴虧,唐政府一吃就是八十年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9906)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1/29 上午 03:30:32 -- 【轉貼】這啞巴虧,唐政府一吃就是八十年 中原農耕與遊牧民族的互通有無自古有之,市馬便是其中的重頭戲。茶馬貿易之前,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絹馬貿易,絹馬貿易一度作為中原農耕與遊牧民族政治與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而提及絹馬貿易就不得不提到回紇與唐朝之間的絹馬貿易。中唐以後,唐與回紇進行的絹馬貿易長達八十年之久,而在這場盛勢浩大的貿易中,對於絹馬交換的價值尺度以及貿易量,唐政府居然處於啞巴吃黃連的境地,究何緣故?使大唐王朝做出如此不符合其氣質的決定。
一、貿易需求 自漢以後,絹馬貿易就已存在,「隋唐通貿易於西北」。唐前期開元年間,唐朝每年以縑帛幾十萬匹買突厥戎馬,「以助軍旅,且為監牧之種,由是國馬益壯焉。」除了各取所需,中原王朝在這種形式的貿易中,更大程度上充當的是用經濟利益換取政治穩定的角色,既然絹馬貿易並不是只存在於唐與回紇之間,那為何回紇與唐的絹馬貿易卻頗受關注。
二、權衡之舉,實力強撐 回紇作為實力雄厚的草原民族,安史之亂之前,與唐朝的貿易形式主要以朝貢和回賜為主,安史之亂後,在長達七年的平亂過程中,回紇以傾其舉國之力助唐朝平叛,平復兩京,並幫助唐朝從吐蕃手中奪回北庭。為了儘快收復兩京,唐政府不惜與回紇秘密承諾:「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這也為後來放縱回紇貪婪埋下了隱患。 安史之亂後,肅宗為酬謝回紇,採取的三項措施中就有每歲贈絹10萬匹並約定絹馬互市。「回紇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很明顯,馬貴絹賤,在後期的貿易中一度達到馬一匹易絹五十匹的地步。回紇矜功,本就懸殊的絹馬交易更是成為回紇以小投入換取大回報獲取財富的重要渠道,而唐對於回紇與日俱增的貿易需求,儘管財政緊張也只能捉襟見肘的去應對。
在雙方的互市貿易中,縱然唐朝明知與回紇的絹馬貿易中處於「舉中華之物力,結回紇之歡心」的地位,但權衡於回紇在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以及自身邊疆安全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於是以大國風範採取了在政治上爭取、籠絡的羈縻政策;同時在經濟上進行支持,寧願賠本也要讓其嘗到甜頭,麻痹安撫其心理。中原王朝歷來的心理認為以經濟利益去羈縻少數民族換取穩定要比直接戰爭征服性價比更高。絹馬貿易中,唐朝雖頗具大國風範,但「歲送馬十萬匹,酬以縑帛百餘萬匹。而中國財力屈竭,歲負馬價」,可見其所帶來的沉重經濟負擔,本是生存之策卻反加速了唐的衰落。 三、回紇強大的消化系統 回紇本身作為少數民族,內部消耗勢必有限,但為什麼還要以大量的馬匹去換取唐朝的絹帛呢?自絲綢之路暢通以來,絹帛之類的絲織品便是中西貿易的大宗商品。回紇之所以對唐朝的絹帛情有獨鍾,更多的是因為中國絲織品在西方頗有市場。 西方市場的需求促使回紇對唐朝絹帛等絲織品貿易量的增加,而回紇自身在絲綢之路中占據地理位置優勢,憑藉其在與中原的絹馬貿易中廉價獲取的絹帛,在與西方貿易時賺取高額的差價利潤,其中轉者的角色,不僅擴大了中西貿易,也促進了絲綢之路的興盛。回紇將獲取的經濟利潤,再投入到民族的經濟運行中去,開始新一輪的利益獲取,強大的西方消費市場也不斷刺激著回紇對唐貿易的需求,與唐朝的絹馬貿易便成為其產業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而正是這樣的經濟模式,無形中也加重了對唐朝的經濟依賴。 長達八十年的絹馬貿易,回紇憑藉其自身條件在貿易中把握主動權,縱然馬貴絹賤,價格差額懸殊,唐政府卻毫無爭辯餘地,對於回紇長時段超量的貿易額給唐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唐政府卻只能強撐,實乃大國運行之不易。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3/28 上午 11:00:35 -- 【轉貼】白居易<陰山道> 陰山道,陰山道,紇邏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馬時,道旁千里無纖草。 草盡泉枯馬病羸,飛龍但印骨與皮。 五十匹縑易一匹,縑去馬來無了日。 養無所用去非宜,每歲死傷十六七。 縑絲不足女工苦,疏織短截充匹數。 藕絲蛛網三丈餘,回鶻訴稱無用處。 咸安公主號可敦,遠為可汗頻奏論。 元和二年下新敕,內出金帛酬馬直。 仍詔江淮馬價縑,從此不令疏短織。 合羅將軍呼萬歲,捧授金銀與縑彩。 誰知黠虜啟貪心,明年馬多來一倍。 縑漸好,馬漸多。陰山虜,奈爾何。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9/3/28 上午 11:01:01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3/28 上午 11:11:28 -- 【轉貼】大唐的咸安公主為了國家的安定一生嫁了四次 唐德宗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有一位女兒咸安公主雖然不是嫡出,卻是李适的親生女兒,長得是美貌絕倫,天生麗質,自小就學習琴棋書畫,習武練箭,也可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是大唐實實在在的公主。
鹵簿遲遲出國門,漢家公主嫁烏孫。 玉顏便向穹廬去,衛霍空承明主恩。 一年之後也就是貞元五年(789)十二月,長壽天親可汗死去,他的兒子忠貞可汗繼立。按照回紇「收繼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了之後,子弟及侄等妻其後母按照當地北方少數民族風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貞可汗結為夫妻。三個月後,即貞元六年(790)三月,葉公主夥同忠貞可汗的弟弟篡位,將忠貞可汗毒死。忠貞可汗之弟趁亂即位。其子奉誠可汗繼立。按照風俗,奉誠可汗又娶咸安公主為妻。
這位大唐公主,從貞元四年到貞元十一年,不到八年的時間裡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可謂是風雨人生。她這枚棋子被父皇投出去之後就不再問津了,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中,當她告別家人走出長安城時,這個弱女子便擔負起國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居,咸安公主也確實不辱使命,此次和親,不僅使唐朝爭取到了回鶻幫助,同時也扭轉了一百多年來唐朝與吐蕃交戰失利的被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