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被利用的「阿拉伯的勞倫斯」,餘生愧對阿拉伯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0973)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4/3 上午 11:38:40
--  【轉貼】被利用的「阿拉伯的勞倫斯」,餘生愧對阿拉伯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1918年結束的一戰,確立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百年後的今天,中東紛爭不止,西方媒體紛紛向歷史尋找答案,相繼推出有關「阿拉伯勞倫斯」的專著。正是這個英國特工,掀起阿拉伯大起義,推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繼而對現代中東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良心好受些

勞倫斯出生在一個愛爾蘭從男爵的家庭,後因父母離異,隨家人遷居牛津。在那裡,勞倫斯深受牛津大學中東問題學者賀加斯影響,後者還受僱於英國軍隊。在賀加斯影響下,勞倫斯對中東產生濃厚興趣,他前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黎凡特(包括敘利亞和黎巴嫩)進行長達1000英里的徒步旅行。後來,賀加斯介紹勞倫斯進入英國軍事情報部門供職。


 
1914年一戰爆發,土耳其出人意料地加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與英國為敵。為了破壞土軍後方,1916年,勞倫斯潛入巴斯拉(今屬伊拉克),與試圖抗土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聯繫。當阿拉伯領袖謝里夫揭竿而起後,勞倫斯與謝里夫之子費薩爾結為莫逆。勞倫斯向阿拉伯人許諾,贏得對土戰爭後,阿拉伯人將獲得自由和獨立,可他清楚英國中東政策的本質卻是和法國、俄國一道瓜分土耳其領地。由於擔心欺騙被識破,再加上內心希望能通過戰鬥改變這一結局,勞倫斯狂熱地沉浸在貝督因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中,他身穿貝督因衣服、接受對方風俗,這一策略取得成功,謝里夫、費薩爾等人相信勞倫斯乃至所有英國人是為了阿拉伯解放事業而戰。


被出賣的盟軍


 
通過靈活機動的遊戲戰鬥,勞倫斯和阿拉伯軍團連戰連捷,他們在塔菲拉戰役中擊敗優勢的土軍,拿下紅海港口亞喀巴,還讓大馬士革-麥地那的鐵路陷於癱瘓,土耳其整個南方戰線都流傳著「魔鬼勞倫斯」的名字,而阿拉伯軍團成了英軍的重要盟友。阿拉伯人被勞倫斯傳遞的信息所鼓舞,那就是他們自己解放的任何領土都將獲得獨立。但當1918年阿拉伯人自己解放了名城大馬士革後,英軍指揮官艾倫比卻越過勞倫斯,親口告訴費薩爾,阿拉伯武裝必須離開,否則英軍將用武力驅逐,因為按照英法之前達成的密約,這裡是歸法國管轄的。費薩爾就此質問勞倫斯,勞倫斯無言以對,只能以默默離開表達遺憾,而他的戰鬥生涯就此結束。


之後,勞倫斯把精力花在推動中東問題的政治解決上,希望不辜負阿拉伯戰友的友誼。可是國際政治是殘酷的,1919年,勞倫斯陪同費薩爾前往巴黎參加和會,希望能為阿拉伯人爭取到更好的安排,可是歐洲列強早有安排,為了報答猶太社團在戰爭中的幫助,英國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家園,而按照英國之前的承諾,這片土地是屬於阿拉伯人的。1921年,勞倫斯陪同英國殖民大臣邱吉爾出席開羅會議,以「徹底解決」中東問題,結果法國獲得敘利亞和黎巴嫩,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由英國支配,阿拉伯起義領袖費薩爾「當選」伊拉克國王,卻只是英國的附庸。事實上,在列強眼中,對阿拉伯人的承諾,遠不如攫取當地石油資源那般重要。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在勞倫斯餘下的生命里,英國對阿拉伯世界的背叛,始終困擾著他,勞倫斯只能靠騎馬、飆車等刺激性運動麻醉自己。1935年5月19日,剛從英軍退役的勞倫斯因摩托車事故去世,年僅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