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萬曆朝鮮戰爭到底花了明朝多少錢?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5178)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12/26 上午 01:11:47 -- 【轉貼】萬曆朝鮮戰爭到底花了明朝多少錢? 明代中國出現白銀貨幣化,上上下下產生對白銀的巨大需求,而國內銀礦資源不足,於是私人海外貿易蓬勃興起,走向海外,惟求白銀,直接引發了日本銀礦的大開發。 日本金銀礦開採,在16世紀40年代到17世紀上半葉突飛猛進。兵庫縣生野銀礦在1542年投資開採,產量不斷增加,到16世紀末,向豐臣秀吉繳納的銀課達到每年1萬公斤。
大名們向豐臣秀吉的進獻,無疑構成了豐臣秀吉統一和穩定日本本土,並擁有經濟實力進行對外擴張戰爭的經濟基礎。 戰爭第一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據錢糧通判王君榮帳冊所載,明朝財政取自兵部常盈庫的馬價銀有55萬,到戰事結束,共用了488940餘兩,還剩61468餘兩;宋應昌手下劉黃裳、袁黃監收過銀35000餘兩,查無虛冒。這些余銀最後也留在了朝鮮。
戰爭第二階段
計算來年調兵10萬,需要糧餉80萬石,10萬石取辦朝鮮,70萬石派到山東、遼東、天津。
總花費
根據戶部尚書楊俊民在萬曆二十一年的《邊餉漸增供億難繼酌長策以圖治安疏》中明確記述戶部負擔的九邊軍餉數字:在嘉靖以前的年例銀約100萬兩白銀,隆慶初年升至約280萬,到萬曆二十一年,已上漲到了343萬。 據王德完《稽財用匱竭之源酌營造緩急之務以光聖德以濟時用疏》記載: 如寧夏用兵甫數閱月,約費餉銀一百八十七萬八千餘兩;朝鮮用兵首尾七年,約費餉銀五百八十二萬二千餘兩,又地畝米豆援兵等餉約費銀二百餘萬兩;平播之師未及朞年,約費餉銀一百二十一萬六千餘兩,連川中湊辦共約二百萬三千餘兩。將5822000餘兩,加上200餘萬兩,總計是7822000餘兩。 朝鮮《再造藩邦志》記載: 是役也。征浙、陝、湖、川、貴、雲緬南北兵,通二十二萬一千五百餘人。費糧銀約五百八十三萬二千餘兩。交易米豆銀又費三百萬兩。實用本色銀米數十萬石。 這裡所云費糧銀和交易米豆銀相加是8832000餘兩,還沒有包括計算「本色銀米數十萬石」。 台灣三軍大學編《中國歷代戰爭史》採納了諸葛元聲之說:
關於戰爭善後經費,查邢玠《東征善後事宜》,當時議留兵34100人,馬匹3000,定月餉「官兵鹽菜及新造唬船」,每年共計銀918960餘兩,這裡還沒有把「文武公費廩銀」和實物米豆130000石計算在內。 實際上,戰爭結束後,明朝派總兵官李承勛率16000軍隊駐防朝鮮,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五月撤回,根據是同月有令李承勛鎮守貴州之命。
根據邢玠之疏,在戰事第二階段「備倭之銀續發八萬兩,不足兩月之用」。麼戰事第二階段的軍費開支以34個月,每月4萬計,就是1340萬。加上留守經費520000餘兩,約達到1400萬兩,加上上述戰事第一階段戶、兵部的不完全統計155萬,已達約1600萬兩。
參考資料:《明神宗實錄》、《經略御倭奏議》、《明代<萬曆會計錄>整理與研究》、《萬曆疏鈔》、《明史》、《兩朝平攘錄》、《再造藩邦志》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9/12/26 上午 01:15:54 -- 明朝末年爲啥這麽窮:最大一次出兵不過13萬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11071&page=1 將相和:張居正之死與戚繼光的尷尬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14328&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