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20/2/14 上午 06:50:54
--
崇禎面臨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狀態了。明朝的官僚體系經過萬曆末期和天啟時期的混亂,實際上已經處於一種很不正常的狀態,正是需要恢復和培育元氣,並且逐步消除黨爭,讓整個官僚體系重新回到比較正常的狀態。但是崇禎登台之後缺沒有這個耐心,因為邊疆危機始終無法解決,兒內部又很快出現了叛亂,所以崇禎始終處在比較焦慮的狀態,沒有耐心來緩解危機,總是急於求成,最後一事無成。 也正是因為他在心理上的過分焦慮,讓他在對待大臣的態度上處在兩個極端之間,很容易一見鍾情,但是如果出現一點失誤,又會完全失去信任,甚而直接誅殺。所以,崇禎一朝閣臣變換非常頻繁,被殺的被殺,被貶的被貶,最後剩下的就是一些只能順著他說的人,或者乾脆不說話的人,以不犯錯誤為自己固寵保祿的主要手段,也沒有人敢於任事了。 而且,在這種非常時期,尤其是在戰爭狀態下,一個獨當方面的大臣,在戰爭中不敢出錯誤,只能贏不能輸,就算是贏得再多,只要輸一次,就要被殺,最後能幹事的大臣差不多就被他殺完了,留下的都是不說話,不做事,皇帝說什麼他就怎麼做的那種聽話的人。所以,他最後還說諸臣誤朕,其實是執迷不悟,始終沒有理解,是他耽誤了大臣,也耽誤了明朝的江山。 如果在承平時期,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是不太容易暴露出來的,但是這種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唯恐出錯的狀態,一旦遭遇突發危機,應對能力的短板就會特別明顯。因為其他人都怕承擔責任,所以並不獨立判斷,也不自己決策,而是逐級上報,等待上級指示,上級沒有指示,他就堅決不動,因為這樣做對他是最安全的。而這種逐級請示報告就會導致決策效率很低,在應對危機的時候反應非常慢,什麼事情都慢一拍。 而這種過度的權力集中導致的另一個很明顯的結果就是,其他人都對整個體制失去了忠誠和認同,而只是把自己當成皇帝的打工仔。反正江山是你的,好了是你的,壞了也是你的,那麼興亡就和我沒有關係了,一旦被危機摧毀,也是你的失敗,整個官僚體系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也不會覺得對自己是多大的損失,大不了敵人來了投降就是了。 這其實也是每個王朝末期官僚體系的普遍狀態,對朝廷沒有什麼認同,對皇帝也無所謂忠誠不忠誠,只是當成一份普通的工作而已,只做上級交代的任務,上級沒有指示,哪怕是再大的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也不會去做。因為在這種氛圍下,如果誰這樣做,反而顯得別有用心,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最後被其他人逆向淘汰。這也就是說,王朝中期由盛轉衰的時候,大臣的心態都是坐等出事,而在王朝末期,官僚的普遍心態都是天下興亡,關我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