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武統是國恥更是國難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7150)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0/9/13 上午 11:31:20 -- 【轉貼】武統是國恥更是國難 2020-09-13 01:06 聯合報 / 黃年 武統是國恥,更是國難。 這裡說的「國」,有二義。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武統的主體。二是指包括台灣與大陸的「中國」,是武統的受體。 武統是國恥。常聞,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能和統,就武統。豈不可恥? 古公亶父曰:「殺人父子而君之,吾不忍為。」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雖然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這卻在兩三千年前就出自中國聖賢的心中及口中。 何況,人類文明畢竟已進化至廿一世紀。連處理一個釘子戶、一條流浪狗或一棵擋住公署擴建的老樹,都不能行凶動粗。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兩千三百萬生靈的民主政體中華民國。你能說:不跟我統一,我就殺人? 即使中共的軍事較強,但「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這是價值,這是文明,這就不能「殺人以一之」。 兩岸問題在根本上是「文德」的問題,亦即是價值與文明的問題。若不能「修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以來之」,而欲以殺人了結,這是國恥。 更別說等而下之的把殺人卡通化,「寧可台灣不長草,也要解放台灣島」、「留島不留人」、「核平統一」。這不止可恥,已無人性。 武統更是國難。武統不發動則已,一旦發動就必定要「首戰即終戰」。不到登陸受降,不能終止;流血殺人,自是國難。但若「首戰不能終戰」,即顯示國際介入的僵持已經形成。至此,兩岸的戰爭亡損及戰後的對峙情勢,亦是深不可測的國難。 國際是否介入及若介入將到什麼程度是未知數。但台灣是第一島鏈的關鍵,又是一個應當維護的民主政體,此皆使國際介入具有高度動機。例如胡錫進高調鼓吹大幅置備核武,好似想像情勢可能走到核戰的地步,但即使是非核的戰爭,那是不是國難? 何況,以上只是就軍事層面想像。其實,國際介入較軍事更具威脅性的是金融、貨幣、經濟、通路、外交等超限手段。這些手段,屆時絕對有可能使出,則即使中共在初戰中暫勝,恐也勢將面對國際的超限反撲,中共即未必能勝。這也是國難。 而且,想像中,不論打不打得下台灣,中共恐皆不免有重大承受。打下了,殺人而一之,將為中共在歷史上再添一筆孽債,亦勢將使中共面對更難自處的國際環境。若一舉打不下,則大陸內部怎麼得了?國際外部怎麼得了?兩岸又怎麼得了? 總之,發動武統,若是三天取台,血染寶島,中國失去五千年來唯一的民主政體,中共則勢將面對更具敵意的國際,這是國難,兩岸皆是受體。但若首戰不能終戰,中共未能登陸,台灣不降,則兩岸將進入完全不同的對峙情勢,那也是國難,兩岸也皆是受體。 其實,何妨就將這兩年的中美對抗看成一場「微武統」的演習,前述演繹皆已證諸今日。大陸方面的評論紛紛出現警語:「武統攸關國運,不可輕率甚至輕浮」、「美國萬一真動手怎麼辦?」、「千萬不要掉進美國的陷阱」、「不隨美國起舞」、「拒絕脫鉤」,及「戰爭的氛圍要提升,戰爭的風險要下降」,胡錫進甚至說:「(美中台)都不要開第一槍!」 現在,僅僅只是「貿易戰」而已,雙方尚未開槍,中共已是捉襟見肘、手忙腳亂。若要武統,是不是國難?中共諸人應已從今日處境得此見識。 以為武統能終結兩岸問題,是把問題看小了。如前所述,兩岸對峙不能只看兩岸,因為台灣是國際爭奪的戰略要地。兩岸對峙也不能全看軍事,而是涉及世界文明的角力。也就是說,兩岸問題是一個世界等級的「文德」問題。 對於國際來說,台灣若武統落入中共之手,不但台灣的民主政體被消滅,且將減少了中共民主轉型的可能性,又增強了中共專政的實力。因此,台灣問題不能只看兩岸,且不能只論軍事,因為攸關世界文明。甚至可說,「武統」可能正是國際所等待的終極處置中共的時機。 北京必須站在這樣的高度上看世界,才知道立足國際的根本,是在國家的氣質與信譽,而不在軍事。也必須在此高度看兩岸問題,才能認清武統不是兩岸問題的解方。 中共首須認知武統的國恥性及國難性,降低了武統的企圖,始能下決心在武統以外找尋兩岸方案。 北京過去的想法是:不能和統,就武統。今後的想法應當是:不能武統,就要設法和統。 和統的必然路徑就是民主統一,民主統一的必然路徑則是要接納中華民國,放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中共以「台獨」為動武的底線。這樣的武備可說是被動的,用於震懾台獨,但不能發動武統來消滅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不是台獨,對中華民族言,中共沒有對它動武的正當性。對國際言,亦無正當性。 兩岸走到今日這個僵局,主因即在北京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最近,大陸上演《八佰》,也許可視為兩岸共同角度的《上甘嶺》(抗美援朝影片)。北京若使中華民國回復其在「中國」的應有角色與榮譽,從辛亥革命、抗日、八百壯士等題材中,建立起兩岸的歷史連結與精神紐帶,或許能使「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逐漸淡出,讓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醞釀出在現實中共存共榮的可能性。此即「大屋頂中國」。 北京不容中華民國立足於台灣,「中國」在台灣就失去憑靠。 有了這樣的覺悟,武統就必須排除,且若排除了武統,則接納中華民國就成了北京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方案。 民進黨正在「去中華民國化」,大陸卻從《八佰》回到中華民國。從這個諷刺性的對照可知,中華民國才是兩岸定海神針。 中國統一愈來愈不易。主要原因是幾十年來中共錯失了如汪道涵所說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一中各表)」,及「共同締造論(互統一)」。若要統一,必須「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人民創造救贖」,即必須以接受中華民國為張本,不能武統。 至此,「統一」的概念已經昇華。統一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滅掉中華民國,而是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一個大屋頂中國」。 武統會帶來國恥與國難,必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背道而馳。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4/24 上午 09:59:17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0/9/13 上午 11:37:46 -- 台灣是21世紀的宋國、中共是21世紀的齊國 ?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楚國、齊國、秦國被公認為四大強國。而到了戰國時期,晉國一分為三,魏國稱霸戰國前期,趙國和秦國在戰國後期進行世紀大戰。而在戰國中期,東方的齊國,可謂一方霸主。不過,在齊國國力到達鼎盛之際,一場大戰,立即將其打得到秦國統一之際都沒有恢復元氣。彼時,五國聯合討伐齊國,是因為齊國吞併了宋國。不過,對於齊國來說,這個起因實在比較鬱悶。
一 為什麼說齊國比較倒霉呢?對此,在戰國時期,不僅有韓趙魏齊楚燕秦等七雄,還存在過鄭國、魯國、越國、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國。其中,鄭國被韓國吞併,越國、魯國成為楚國的版圖,中山國更是遭到了魏國和趙國的兩次滅國。可以這麼說,在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時期,以上幾個國家,包括秦國吞併了巴國、蜀國等都沒有遭到其他國家的聯合討伐,單單齊國滅了身邊的宋國就被「群毆」。所以,從表面上看,齊國確實挺倒霉的。
二 但是,細細深究一下的話,可能就不是這樣的了。一方面,對於戰國時期的宋國,被譽為第八號強國和五千乘之勁宋。在宋康王的帶領下,宋國日益強盛,而且連續擊敗了齊國、楚國、魏國等強國。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滅的鄭國、秦國滅的巴蜀,在當時都是相對弱小的國家,在影響力上無法和宋國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宋國在戰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自身實力的強盛。彼時,宋國的定陶居於天下之中,是當時的交通和戰略要道,更是和臨淄等並稱的超級大城市。 三 並且,宋國作為殷商遺民,加上工商業相對繁榮,所以國家比較富有。在宋國最強大的時候,這個國家的領土包括了今天山東省、江蘇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區,可謂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誰拿下宋國,無疑能對當時的三晉、楚國等產生重要威脅。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宋國,還獲得了秦國的支持。對於秦國來說,希望通過宋國這個「釘子」來牽制齊國、魏國、楚國等大國。那麼,非常明顯的是,齊國吞併宋國,是當時幾大強國都不願意看到的。當然,對於五國伐齊來說,出力較多的也包括燕國和蘇秦。
四 最後,至於燕國為什麼積極聯合其他國家進攻齊國,主要還是齊國曾經占領過燕國。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齊國大將匡章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五十日,直破燕都,滅燕國。由此,燕國積極出力,派遣樂毅,並聯合五國聯軍一起討伐齊國。雖然齊國一度只剩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並且最終復國。但是,至此之後,齊國在戰國的歷史舞台上日益黯淡。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4/24 上午 10:00:27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2/4/7 上午 08:52:51 -- 【轉貼】為何五國攻齊,齊一蹶不振,而五國攻秦,秦卻最終統一天下? 戰國時期,神州大地上的上百個諸侯國通過互相的攻伐與吞併,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諸侯國了,其中比較大的諸侯國有七個,史稱戰國七雄。 而在這一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逐漸成為了戰國中比較強的國家,與山東的齊國逐漸形成了兩超多強的局面。 於是,相對弱小的國家經常會合縱起來對抗強大的國家。而強大的國家為了不被孤立,則會拉攏一些國家形成連橫。 而整個戰國史較為著名的合縱連橫莫過於五國攻秦以及五國伐齊。五國攻秦一共發生了五次,但秦國並沒有因此元氣大傷走向沒落。而五國伐齊僅僅一次,就差點讓齊國滅亡,並使得齊國從此一蹶不振。 同是戰國中的超級大國,為什麼秦國能抵擋住五次五國攻秦,而齊國僅僅一次就不行了呢? 1.地利 秦國的地理位置比較好守,一個函谷關就夠其它諸侯國吃一壺了。而齊國除了一個泰山,其它地方幾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2.綁交 秦國面對五國攻秦的時候,懂得去化解,經常使得五國不能同心協力。實在打不過的時候,秦國馬上就割地賠款,結束戰爭。 齊國則恰恰相反,五國伐齊那會,齊國算是把周圍的國家得罪了一遍了。燕國和齊國本來就是不對頭,後來燕國屈服齊國了,派遣大軍援助齊國攻打宋國的時候,齊國還把燕國的將軍殺了。而三晉平時沒少挨齊國打,而且齊國打下宋國時,原本答應分給魏國、韓國的宋國土地食言不給了。秦國自然不用說了,巴不得齊國早日滅亡,好讓自己一家獨大。 最後只有楚國看出了其中的利害,知道齊國滅亡之後,戰國格局會從兩超多強變成一超多強的局面。到那個時候,秦國一定會肆無忌憚的南下找楚國的麻煩。所以最後只有燕國、三晉、秦國五個國家攻打了齊國。 3.秦兵兇悍,齊兵弱 秦國長年抵禦西戎,可以說秦國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後來變法之後發家致富了,裝備戰術都升級了。而齊國雖然富有,但比秦國的生長環境,齊國還是相對活得比較安逸的。就連荀子也認為齊國的兵卒不如魏國的武卒,魏國的武卒不如秦國的銳士。 綜上所述,秦國在能力尚且比齊國稍強的情況下,都懂得打得過的時候就打,打不過的時候就割地賠款,保存了實力。而齊國這個愣頭青該慫的時候不慫,硬是在那麼不利的條件下以一挑五,最後元氣大傷,差點滅國。 齊國和秦國截然不同的命運告訴我們 什麼事情都要量力而為,該求饒的時候就求饒,不要硬撐,最後吃虧的是自己。平時不要老是欺負人,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閒著沒事的時候多看看書,鍛鍊鍛鍊身體,讓自己有更多的智慧以及力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3/4/24 上午 10:02:43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