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m
-- 發表時間:2020/9/18 上午 01:14:33
-- 【圖文】1989年,22歲的李一平參加了遊行抗議和絕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六四25周年前夕,加拿大《環球郵報》駐北京記者納森-範德克里普(Nathan Vanderklippe)採訪了加拿大華人、《變局策》一書的作者李一平,這位香港黃雀行動的最後獲救者認為“經濟衰退是革命的極好機會”,它“不僅屬於職業革命者、屬於像他一樣經歷過天安門屠城仍堅守理想的人,更屬於對社會不公心懷不滿的新一代普通中國民眾”,他相信在中國,革命“非常、非常接近,從理論上講,革命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天”。
在以《誰將奮起反抗不公?》為題的六四紀念文章中,範德克里普向加拿大讀者介紹了這位中國流亡者的經歷。25年前,李一平走在天安門附近的街道上,襯衫上浸透着搶救同學時沾染上的鮮血。如今他居住在離溫哥華不遠的薩里市,以銷售豐田汽車為業。自1997年移民加拿大後,他在石油大省阿爾伯塔做過電纜工,還在溫哥華的餐廳洗過碗。
但時空變遷無法令他忘卻1989年的6月4日,這一天中國軍隊的坦克闖進了天安門廣場,屠殺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學生和民眾。多年來,他一直在晚上和周末勤奮工作,致力於推翻共產黨的獨裁,勤奮工作的碩果是他出版了200頁的《變局策》一書,為中國革命描繪藍圖。 這本被稱為亂世奇書的作者李一平有着不平凡的經歷,兩年半歲時,全家因父親冒犯地方領導被遣送到偏遠山村去忍饑挨餓,十年後才被允許回到長江邊上的家中,這一經歷使他失去了童真,他說“如果你經歷過那種生活,你就會知道這個社會肯定有問題。”他曾在求知慾的驅動下用省下的半個月早餐費買了盧梭的《懺悔錄》,後來更以湖北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當時這所中國最高學府還是自由主義思想的避風港,他在學校圖書館裡閱讀盧梭、伏爾泰,約翰•洛克和希臘哲學家們的著作。他十分驚喜地發現“人人生而平等!”,李一平說:“它是如此簡單,西方思想擊敗了中國體制下所有的錯誤觀念。” 1989年,22歲的李一平參加了遊行抗議和絕食。 6月3日晚上,坦克在天安門廣場橫衝直撞,學生們在木樨地設立路障,並點燃了一輛巴士。李一平當時正騎着自行車,聽到槍聲時還認為是橡皮子彈,但很快他就看到了軍隊大屠殺的真實場景。他把傷者擡上救護車,起身向軍車投擲石塊,一名士兵舉槍瞄準他,子彈打在他身後的牆上。 那一晚改變了他的人生。在獲得法律學位後,他沒有去干本行,而是走遍全國去喚醒農民和農民工。1994年,他和同伴遭到當局鎮壓,有人被抓進監獄,李一平躲藏了一年,經過黃雀行動的營救逃到香港,30歲時輾轉來到加拿大。 在學習英語和洗碗打工之餘,李一平一直在思索如何推翻這個朝他開槍、逼迫他逃離祖國的政權。他以少年時認真閱讀法國哲學著作的嚴謹態度,研究了發生在韓國、菲律賓和東歐的革命,密切關注阿拉伯之春,發現 “他們大量使用的互聯網戰術,在中國完全可以效法”,中國政府監控即時通信,嚴格審查輿論,關押任何被它視為危險的人,但由於不能徹底關閉社交媒體,審查制度並非沒有空子可鑽。李一平說:“在他們刪除之前,信息已經擴散。” 首先獲得傳播的是他在《變局策》一書中的言論,這本書可以在網上閱讀,也可以在香港購買,在中國大陸也流傳甚廣。李一平的策略無聲地對中國產生着影響,儘管不知道確切數量,但人們正在結群,一旦群體開始協調如何推翻政府,自然會誕生領袖。李一平說:“我們可以在全中國編織一張網,有權力無中心,每個部分都可以單獨運行。今天的中國猶如‘乾柴’,只需一點火花就會燃成烈焰,中國人奮起反抗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一天如何早日到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0/9/18 上午 01:14:58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