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硃砂奇案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7245)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0/9/27 上午 09:29:34
--  【轉貼】【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硃砂奇案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古人服毒求長生

杜甫寫過一首詩〈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當時是唐玄宗天寶四年,前一年李白四十三歲,剛被唐玄宗良性開除,「賜金放還」,離開了長安,拿著遣散費四處遊蕩,在洛陽認識了三十二歲的「大齡落榜無業青年」杜甫,造就了聞一多先生所歌頌的「青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的兩大詩人的邂逅。之後兩人又招了另一位大詩人高適,三人成團,自助旅遊了好一陣子。次年杜甫再度往尋李白,又一次親密結伴遊蕩,「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次分別之後,兩人一生再未相見。

上面那首〈贈李白〉中那句「未就丹砂愧葛洪」的來由,是李白本來就醉心於修道成仙,當時無業的杜甫也跟著動過修道的念頭,「丹砂」就是道士煉丹的原料。只不過嚮往歸嚮往,說歸說,混了許久,誰也沒有真的拋去俗念,認真修道,所以才說「愧葛洪」,葛洪是晉朝的出名道士,著有《抱朴子》,是道教的頭面人物。雖說杜甫與李白修道不成,內心有愧,但還好他們沒有真的去修道煉丹,要不然這段美好的情誼,可能會終止於汞中毒

「丹砂」就是硃砂,主要成分「硫化汞」,在中國除了被用來煉丹之外,也被當成中藥材,一直持續到今天。所以自古以來,為了求長生而服用丹藥的道友,或是為了治病而服用中藥的病人,汞中毒者不計其數。硃砂近日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頗出了一陣鋒頭,因為有民意代表的家族服用了含有硃砂的昂貴中藥,造成集體鉛中毒,後來案子愈滾愈大,受害者頗眾。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患者血中的汞含量雖然也很高,但鉛中毒卻更明顯。上面說過,硃砂含汞,造成汞中毒自古有之,不足為奇,但為什麼它也會引起鉛中毒呢?這題等一下解答。

古人用各種動物與植物入藥,這很可以理解,因為動植物本來就在人類的食物範圍當中,某一些由於含有特殊成分,會造成人體的特定反應,古人自然就會把它們拿來當作治病之用。但是礦物呢?怎麼會有人想到把礦石拿來磨一磨,吃到自己的肚子裡面呢?這牽涉到一種微妙的心理:人壽有時而盡,動植物也會自然消亡,唯有礦物金石看起來永恆不變。《古詩十九首》有云:「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可見古人很早就遺憾生命有限,羨慕金石長存,從而衍生出一種幻想,就是把礦物吃下肚,也許就可以吸取它們的耐久特質,讓自己長生。前面提到的《抱朴子》中就有說:「食金者壽如金,食玉者壽如玉。」就是這種心理的展現。

服用礦石的行為,從長生的幻想出發,被追尋長生的道家奉為圭臬,成為煉丹的方術。而在沒有科學的古代,信仰、玄學與醫學的畛域並不分明,它也就順勢進入了古代的醫學系統。比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金石」部。舉個例子:黃金。《本草綱目》說黃金的療效是:「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服之神仙。」即使到了今天,也有人對此深信不疑。近年盛行過一陣食用黃金的風氣,先流行在日本,接著傳到台灣,在各種料理、甜點上面鋪上金箔或撒上金屑,認為把黃金吃下肚去,能達到某種神祕的療效。其實黃金是自然界不活潑的金屬之一,既不能被消化,更談不上被吸收,吃下去只會原樣排出,除了讓我們的大便閃閃發光、貴氣逼人之外,對人體全無作用。

服用丹藥以求長生卻適得其反的例子,在古代屢見不鮮。比方說秦始皇,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志得意滿,接著就想要長生不老,所以經常服用方士所煉的丹藥,得到汞中毒的機會不小。汞累積在人體裡面,主要傷害的是腦神經系統與腎臟,引起思考遲緩、智能退化,甚至癲狂、平衡感喪失、腎衰竭等等。那麼,秦始皇的種種倒行逆施行徑,以及後來盛年暴卒,有沒有可能就是汞中毒所造成的呢?魏晉時期「名士風流」,好清談,好玄虛,服用丹藥丸散也是常事,他們的一些看似癲狂的言行舉止,恐怕有部分也跟腦神經中毒脫不了關係。所以在同一篇《古詩十九首》當中,還有另外兩句話:「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這表示當時的人對這一點是有自覺的。

現代硃砂成奇案

硃砂煉丹以求長生雖然荒謬,但信者恆信,暫且不去說它。藥用硃砂又是怎麼回事呢?汞有劇毒,能用它來治什麼病呢?綜合許多家醫書的說法,硃砂主要是用來治療「心神不寧,煩躁不眠,驚悸怔忡,癲癇發狂,狂言亂走,小兒驚風」等等症狀。古人對疾病的生理病理並無真正理解,所謂的診斷治療都是看症狀。就硃砂來說,大人只要心神不寧、吵吵鬧鬧、瘋言瘋語,小孩睡不安穩、哭鬧不停的話,就可以用硃砂來治療,所以用硃砂製成的此類藥品,常會取名為某某「安神丸」。它們會有效嗎?當然!汞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腦部,汞中毒會降低意識反應,讓人變遲鈍,所以不管原先是什麼病因造成了躁動與瘋狂,病人只要吃了夠多的硃砂,都有可能會暫時安靜下來。

說到用硃砂來治療「小兒驚風」,讓人聯想到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之間,美國曾經流行過一種隨處可以購得、給嬰兒服用的「安神糖漿」。小孩若是夜驚哭鬧,媽媽給他餵食幾滴,其效如神。那糖漿的主要成分卻是海洛因,直到後來終於被禁用之前,它已經殺死了不少嬰兒。看起來,在古代不分中西,有那麼多莫名其妙的醫術在,小孩要平安長大還真不容易。

回頭來破解一下那件病人吃了硃砂,卻得了鉛中毒的奇案。

別看硃砂的療效胡說八道,又會讓人中毒,它因為產量有限,價格還滿高,算是名貴藥材,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可是另外有一種「鉛丹」,價格就便宜得多。鉛丹的學名是四氧化三鉛,標準的工業用途是塗在金屬表面再上漆,有防鏽的功能。它因為含鉛,所以也是毒,但偏偏也是中藥材之一,應用的症狀範圍還滿廣。

硃砂與鉛丹的價格差距很大,但成品都是鮮紅色的粉末,一般人很難區別。若是把便宜的鉛丹混入昂貴的硃砂,當成純硃砂來販賣或使用,成本就會下降,利潤就會提高。病人吃純硃砂本來只會汞中毒,現在吃了「混合砂」,就會加上鉛中毒,裡面摻入鉛丹的比例愈高,鉛中毒的程度就會愈大。所以這次鉛中毒事件的起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吃了不正確的毒藥,所以中了錯誤的毒。

這個案子如果是由大偵探福爾摩斯來偵辦,結局時他可能就會這樣說:「嗯,華生,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案件。你當初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受害者被下的明明是汞毒,最後卻還中了鉛毒,既然兩種毒都有效果,兇手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同時下兩種毒,對嗎?那是因為你只從一位醫生的角度來思考,才會有這種疑問。你要是像我一樣,常常親自去黑市買這些東西(不要問我為什麼)的話,你就會知道,這裡面並沒有什麼複雜的陰謀,其實兇手就單純為了省錢而已。呵呵。」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0/9/27 上午 09:30:50
--  【轉貼】
唐王朝很多皇帝,包括英明蓋世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死於道教的長生不老仙丹,他們用自殺方法,去追尋健康和長壽!吞食毒藥,好像吞食糖果。奇怪的是,前人的失敗,對後人竟然毫無教訓。連野獸都不會犯的錯誤,豺狼一旦發現獵人的餌是有毒的,牠絕不會再吃,還會阻止小狼吃。只唐王朝的皇帝老爺,屢犯不改,而且代代相傳,越犯越勇。

  

從四世紀晉王朝開始到九世紀唐王朝末葉,是道教外丹術盛行時期,他們用「鉛」「汞」之類重金屬,和「硫」「砷」之類的化學元素,當作仙丹,而完全不管它們所含劇毒,像「鉛」,即令吸收一點點,也會在體內凝聚,引起慢性中毒,輕則改變一個人的性情,重則癱瘓不起,神精錯亂。而「汞」中毒更為慘烈,首先是口腔麻痺、四肢麻痺,接著是中樞神經損害,肌肉抽搐痙攣,失去平衡。「硫」「砷」更能迅速致命。以這些為主的道教仙丹,連道教自己的高士,都不敢下肚。孫道胤已經煉出「仙丹」,可是自己不肯下肚。名震天下的陶弘景,還嚴加斥責說:「世界上哪有白晝升天的仙人!」不過,晉王朝的知識份子和唐王朝的皇帝,卻深信不疑。皇帝緊閉深宮,臨死時是什麼模樣,外人不知,史書更語焉不詳。但我們卻可引述兩段文字記載,代作說明:一是韓愈撰寫的李於墓誌銘,記載李於在吞服仙丹後:「往往下血,經四年而斃命。」一是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歸登,自述吐血十年的慘景:「有如燒紅的鐵棍,從頭頂直插,像火炭一樣強行而下,火焰焚燒七竅,狂痛如割,哀號大哭,乞求一死。」我們可以想像唐王朝那些尊貴的皇帝老爺,在宮中受的是何等酷刑!世間的事,往往如此,有一百個理由絕對不可做的事,只要有一個理由動心,就會全力以赴!那個理由不過是可告人或不可告人的一點私慾而已,能不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