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權傾天下慈禧太后掌管清朝47年 一生只怕過這個女人?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7303)

--  作者:guest
--  發表時間:2020/10/4 上午 06:33:11
--  【轉貼】權傾天下慈禧太后掌管清朝47年 一生只怕過這個女人?

歷史上對於朝政影響深遠的女人,除了武則天之外,另一位榜上有名的就是慈禧了,他幾乎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而他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萬人之上,沒人可以制約,但是實際上,慈禧一直被一個女人壓制著,她就是慈安,雖然慈安沒有兒子但是一直穩坐皇后之位,甚至到後期還掌管晚清的軍政大權,給慈禧不少困擾。

有學者甚至認為,如果慈安沒有早逝,也不會有後來親政的慈禧,清朝也不會腐敗到如此地步,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清朝的地位也會高很多,那慈安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慈安和慈禧是同一屆入宮參選的秀女,當時能夠入宮參加秀女競選的女子,都是官僚仕族的子女,在各方面的素質都是不錯的,入宮後慈禧被封為貴人,兩年後晉升為嬪,此後兩年生下皇子載淳,被封為妃,第二年再封貴妃,也就是說慈禧在短短五年內,從貴人升至貴妃,這樣的晉封速度是史上少見的。

反觀慈安在入宮的時候被封為嬪,一個月後晉升貴妃,五個月後被立為皇后,從嬪到皇后只用了短短六個月時間,和慈禧的五年成為強烈對比。而且慈安一直沒有生下皇子,卻還能穩坐皇后之位,可想而知慈安的手段更不一般。

慈禧和慈安後來同為太后,但是慈安為東太后,慈禧為西太后,很多人以為兩人是平起平坐的關係,但實際上東太后的頭銜是高於西太后的,因為根據陰陽五行中的方位學說,東和西相較之下,東為上,所以也才有莊家被稱為東家的說法。

雖說頭銜上慈安高於慈禧,但是兩人關係一直很穩定,這也是歷史少見的,《清宮遺聞》中的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咨訪利弊」,這話的意思是說慈安德行方面優於慈禧,政治才能也更出色。所以涉及重大的事情都是慈安掌握決定權,而西太后在文才上優於慈安,再加上她對權勢的野心較大,所以一般是她在批閱奏摺,處理日常生活及朝政上的小事。

這以上的話可以看出兩人的主次關係,類似現代上下級的概念,所以看起來是慈禧在垂簾聽政,但實際幕後主導人則是慈安,對於慈禧這種權欲薰心的人來說,按道理是不甘屈慈安之下的,但兩人卻一直將這種關係維持了幾十年,甚至同進退,史料記載,咸豐駕崩前為了幫助年幼的載淳穩固勢力,設立八大王輔佐載淳,但是此事卻被慈安和慈禧聯手破壞,也就是晚清有名的辛酉政變。

兩宮太后掌權後,慈安無心權勢,慈禧掌握大權,雖然如此,慈禧還是被慈安壓制著,再加上載淳不聽慈禧的話,更加親近慈安,所以慈禧的地位並不穩固,光緒六年,慈禧因病無法治理朝政,慈安掌管朝政,但是所有大臣都沒有發現慈安有異樣,但慈安在三月初暴病身亡,身亡前一天還在和大臣討論政事,多數學者認為,慈安是被慈禧毒死或是逼死的。所以有學者認為,如果沒有慈安,清朝會腐敗的更早。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0/10/5 上午 08:04:28
--  【轉貼】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嗎?
咸豐帝死後佈局除任命八大顧命大臣外,為權力平衡,分別以“同道堂印”賜予慈安皇后,以“禦賞”印予同治帝,因為同治帝尚年幼,事實上掌握在慈禧手上,並規定同治帝的下的聖旨,同八大臣擬旨,加蓋兩印方能生效。有傳言說咸豐帝曾下密旨給慈安皇后,必要時可賜死慈禧,慈禧獲知後因此害死慈安皇后,但缺乏證據支持。

 

也有一個傳說,說咸豐帝在病重的時候,曾寫一道遺詔交與慈安,曰:“兩宮絕非可倚信者,若其驕縱不法,汝可召集廷臣,將此旨宣示,立即賜死,以杜後患。”咸豐死後慈安並未發現慈禧有不臣之心,便將此遺詔示以慈禧。慈禧看後震驚,小心數年。有一年,正好趕上慈安小病,慈禧一直在旁邊照顧形影不離,慈安大為感動,便取出遺詔當著慈禧的面焚燬。在此之後,慈禧便逐漸放肆專權,而慈安太后卻悔之晚矣,這個傳說也是沒根據的傳聞。

 

  光緒七年(1881年)的三月,慈安病逝于鐘粹宮,時年45歲。人們對東太后的死,歷來都有“病死說”和“被害說”兩種版本。從正史的說法,是病死。而從野史的說法,是被慈禧害死。但很顯然,病死的說法得到了很多史學家的一致贊同。因為很多歷史材料記載:慈安並非初次發病,之前也曾經有過兩次,都是心血管之類的疾病。慈安死前數月,慈禧生病,不能打理朝政。當時朝廷內憂外患,都是慈安一人主事。
     

 

其實,記載慈安死亡前後的最權威的第一手資料是《翁同龢日記》。翁同龢當時任毓慶宮行走,是光緒帝的師傅,參光緒帝的師傅翁同。與國家機要大事。而且,親自參與了慈安的葬儀。他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是權威記錄。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慈安的死因分析

慈安其實是死於突發的疾病。那麼,慈安到底死於何種突發的疾病呢?細查《翁同龢日記》,可知慈安早就患有嚴重的隱疾。《翁同龢日記》中有兩則關於慈安發病的記載十分重要,但多年來一直被人們忽略了。

這兩則日記是:

第一則日記。同治二年二月初九日(1863年4月6日):

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躬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

這時慈安才28歲。從正月十五日到二月初九日,共病了24天,病勢沉重。

 

第二則日記。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

6年後,即她34歲時,病情又一次發作。

 

從這兩次發病的情形看,慈安肯定患有嚴重的疾病。發病的特點是“不能言語”,“厥逆半時許”。一個時辰是2個小時,半個時辰是一個小時。即突然暈倒,不省人事達1個多小時。

 

從用藥看,枳實、萊服子是起降氣調肝、安神寧志作用的。懂些醫道的翁同龢懷疑是“肝厥”。請教了著名的中醫專家,專家認為慈安患的確是厥症。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輕者昏厥時間較短,自會逐漸甦醒。重者則會一厥不醒而導致死亡。

 

《類經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什脫絕,是名為厥……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急候。”《素問》認為:“暴厥者,不知與人言。”《石室秘錄》記道:“人有忽然厥,口不能言,眼閉手撒,喉中作酣聲,痰氣甚盛,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而死者。”

 

慈安這兩次發病類似厥症。

但這次發作來得突兀。剛開始沒引起足夠重視,以為只是“偶爾違和”。實則是危症的前兆。從五個藥方看,慈安的病十分嚴重,“風癇甚重”、“神識不清”、“遺尿情形”、“痰壅氣閉”,等等。這些症狀説明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氣粗的典型的氣厥症。據專家對這三次發病的綜合分析,他們認為,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出血。腦出血即使現在,也是不治之症,何況100年前呢!

 

慈安為什麼得此重病?一般誘因有兩種:一種是惱怒驚駭,一種是疲勞過度。慈安是一位性情溫和的人,此時也沒有什麼引起她煩惱的事。她的發病是因為疲勞過度。其實,光緒六年(1880)慈禧大病一場,光緒七年(1881)一月又病了一場。


《翁同龢日記》光緒七年一月記道:“雲慈禧聖體漸起,十日如此,可保無事。”慈禧患病期間慈安不得不出來處理政事。慈安的知識容量、決策水準和應對能力都遠遠不如慈禧,她感到十分吃力。因疲勞過度引發腦出血,是極有可能的。


她的病至少發作過三次,一次是28歲,一次是34歲,一次是45歲。最後這次沒有醒轉過來。慈安應是正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