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70233)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22/3/10 上午 10:01:36
--  【轉貼】古人原來很會過日子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文:王磊(講歷史的王老師)
古人如何下館子?

今人下館子喝酒,只要你有錢,隨便點就是了,大不了照著菜單上一遍。古代酒樓的服務方式與今天很不一樣,接下來我們以宋朝為例,教教大家如何去酒樓下館子。畢竟萬一穿越回去,吃飯喝酒這種事咱可不能露怯。

酒樓行業興起於隋唐,繁盛於宋朝。在《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汴京街景中,酒肆鱗次櫛比。宋朝的酒樓分為兩種:「正店」和「腳店」。二者的區別在於是否有釀酒權。宋朝官方掌握國營釀酒坊,同時也允許民間釀酒,但需要獲得官方授權,並且只能從官方購買釀酒用的酒麴。擁有釀酒權的酒樓便是正店,其餘的大部分酒樓沒有釀酒權,它們要麼從國營釀酒坊進貨,要麼從正店進貨,統稱為腳店。通俗地講,正店相當於今天的「旗艦店」,腳店則是「加盟店」。

走在汴京的大街上,你一眼便可認出哪些是酒樓。除了皇宮,裝修最豪華的便是酒樓,尤其是那些正店,很高很顯眼。其中最著名的酒樓名叫樊樓,樓高三層,下面還有兩層石砌臺基,總高度有五層樓。這個高度在古代非常了得,周圍街景一覽無餘,但是樊樓內的西側房間是不能開窗眺望的,因為西面就是皇宮了。吃飯之餘,還想順便看看皇帝家的「直播」?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3/10 下午 10:04:20編輯過]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22/3/10 上午 10:05:21
--  

酒樓不僅高,門面裝飾也非常「豪橫」。門前用長木杆搭起與樓齊高的「綵樓歡門」,每一層搭出山形花架,裝點上花鳥飾物,再在簷下垂掛絲綢流蘇,精巧又華麗。酒樓門口或屋頂上,還掛著高聳的「望子」,又稱「青帘」或「酒旗」,多用青白布製成,上面寫有酒樓的宣傳廣告,很遠便可望見。此外,高檔酒樓大門兩側還會裝一排木質柵欄,用來攔擋行人和車馬,這種特製的柵欄被稱為「櫃馬叉子」,宋代以前只有官府門前能用,可見宋代酒樓的牌面之高。

走到酒樓門口,千萬別慌,裝作常客的樣子,穩當地走進去。門口會有兩個帥氣的小廝招呼你,相當於今天的門童迎賓。他倆「頭戴方頂樣頭巾,身穿紫衫,腳下絲鞋淨襪」,俯首躬腰將你引導到座位。如果你想體會市井的熱鬧,坐在大廳就好了。大廳裡有很多張大小不一的桌子,名曰「座頭」。如果你想和朋友邊吃邊聊點私事,那就上樓上的「閣兒」,也就是包廂。

入座後,先來服務的是「過賣」,即點菜的夥計。過賣很有眼力,而且記憶力非常好。幫你點完菜後,他會將所點菜品一次性傳唱給「鐺頭」,即廚師長。二人配合十分默契,所有菜品只需傳唱一遍即可。接下來,專管點酒的酒保會過來為你服務。和今天不一樣,宋代高檔酒樓裡菜和酒是分開點的,過賣和酒保各司其職,保證服務的專業性。

酒菜點完,稍息一會兒,「行菜者」就會為你上菜。這些行菜者端菜可是絕活,左手捧三個碗,右臂展開能托二十個碗,並且保證不會上錯。高檔酒樓對服務品質的要求極高,假如菜名報錯或菜上錯桌了,行菜者會被扣薪資甚至開除。菜上來後,就要輪到「量酒博士」出場了。雖稱博士,但他們並非學者,只是負責打酒、量酒、篩酒的服務生。博士是大家對他們從事專業的尊稱。上酒菜的過程中,過賣也不會閒著,他們會觀察桌上的菜品變化,不斷為你換菜。當你舉杯飲酒時,會為你換上「細菜」,也就是開胃小菜。換完細菜後,高檔名菜就會壓軸上場,讓你整場飯局的吃喝很有層次感。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2/3/10 下午 10:05:40編輯過]

--  作者:老佛爺
--  發表時間:2022/3/10 上午 10:06:48
--  

宋朝酒樓裡還有很多閒散的編制外服務生,比如「閒漢」,長年在酒樓等待為顧客提供有償跑腿服務的機會。如果你想加點外面的菜品,閒漢就會幫你去買,相當於今天的送餐小哥。從中可以看出,宋朝酒樓的經營之道很是大氣,並不會「謝絕自帶酒水」。

酒到酣處,有人助興嗎?當然有。宋朝酒樓為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給顧客,允許歌妓在酒樓賣藝,時人稱為「趕趁」。常見的賣藝項目是彈唱,另外還有吹簫、彈阮、鑼板、散耍等。客人們在品嘗美酒佳餚之時,「隨意命妓歌唱,雖飲宴至達旦,亦無厭怠也」。古今人心是相通的,孔子講「食色性也」,今人說「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人性中最渴求的兩件美好事物,宋朝的酒樓都能夠滿足你。


古人為什麼分桌吃飯?

王老師小時候在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時,總感覺古人吃飯很「傲嬌」,都是一人一桌分開吃,而且還要端端正正地跪坐於桌前進食,真替古人感覺累。古人為什麼分桌吃飯呢?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共坐在一張桌上吃飯的呢?

分桌吃飯是一種分餐制,源於原始社會的飲食方式。那時候食物較少,獲得食物後要平均分配,大家一人一份,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存活下去。進入農耕社會後,儘管食物充沛了,但由於文化慣性,古人依舊延續了分餐傳統。分餐制在周朝被固定下來,成為一種禮制。貴族吃飯時,要正襟危坐於筵席之上,面前放置一個低矮的小餐桌,名曰「案」。案上放有食物,每個人的食物都是相同的,就像原始社會大家平均分配一樣。如果某人發現自己案上的食物比別人少,便會認為受到了怠慢甚至侮辱。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僕從不小心擋住了燈光,一個賓客就多心了,以為這是在掩蓋自己的飯食比別人少,站起來就要走。孟嘗君見狀,就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走到賓客面前給他看,證明大家的飯食都是一樣的。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隨即自刎以謝罪。可以看出,古人不但講究食物規格,而且都很「要臉」。後來的秦漢和魏晉南北朝,基本也保持著這種分餐制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