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禍猶未也、不足懲君——楚成王獻捷魯國以釋宋襄公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71996)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2/12/19 上午 01:49:05
--  【轉貼】禍猶未也、不足懲君——楚成王獻捷魯國以釋宋襄公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秋的『盂之會』中,楚成王設計將自大而狂妄的宋襄公給當場擒獲,原本楚成王以為可以憑藉著這個『戰利品』來威脅、訛詐宋國,讓在中原諸侯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宋國就此服軟、並歸附於楚國。


可楚成王萬萬沒想到,宋國還有司馬目夷這樣的『硬骨頭』,居然毫不理會自己的脅迫,在楚成王率楚軍押著宋襄公打到了商丘(宋都)城門外後,非但不顧及被俘的國君的安全,還強硬地向楚軍表示:

『我們宋國已經有新君了,這個舊的就送給你們楚國吧!』


楚成王對目夷的『不要國君、只要社稷』做法一時抓瞎,想趁勢打下商丘吧,又沒有那個條件(楚成王是裝作參與『盂之會』去的,所帶的軍隊主要是起埋伏、突襲宋襄公的所用,人數不多;因此這次押著俘獲的宋襄公伐宋,楚軍包圍商丘的兵力確實不足以降服宋國,並且事前楚成王也沒有制定以武力拿下商丘的計劃,只想著以俘獲的宋襄公來威脅宋國歸附);思前想後之餘,楚成王只得掃興地從宋國撤軍,帶著高級俘虜宋襄公,怏怏地返回郢都去了。


本來楚成王是將宋襄公是當做威脅、收伏宋國的籌碼來用的,結果宋人直接改立了新國君,直接將宋襄公這個籌碼給廢了;楚成王費了好大的勁、前前後後付出了多少代價,最後只得到宋襄公本人這麼一個殺也不是、放也不是、養起來也不是的『雞肋』,心情簡直是鬱悶死了。所以,回到郢都之後,楚成王乾脆把宋襄公給安置到館捨去住,遠遠的打發掉,免得看見他就生氣。

可長期將一個『大國』的國君給放在家裡住著,這也不是個事(楚國倒是做過相同的事情:蔡國前任國君蔡哀侯,就是被楚軍俘獲,然後在楚國住了九年,最後在楚國去世;不過蔡國不能和勉強可稱強國的宋國相比,蔡哀侯被軟禁在楚國,也有他自己作死的原因在內),楚成王放了宋襄公不甘心,殺了他又怕引起諸侯公憤,長期軟禁的話,寡人還不想出那份伙食費呢!

於是,心情很是不好的楚成王特地召集了楚國群臣前來商議,就如何處置宋襄公之事展開討論,看究竟怎樣才能將這個『燙手山芋』給甩出去,又能給楚國帶來一些利益。


商議中,楚國大夫申宜給楚成王出了個主意——舉行『獻捷』儀式,讓別人來幫楚國遞一個『台階』,使得楚、宋兩國都能比較體面地結束這場因為『爭盟』而產生的糾紛。但申宜所說的『獻捷』,並不是按照周禮中的規定——『諸侯討伐四夷獲勝、應向周天子奏凱』的儀式,而是別出心裁的請楚成王向魯國舉行『獻捷』。


根據周禮制度,諸侯們作戰獲勝後,只能向周天子獻捷,自周武王滅商建周以來,從來沒有一個諸侯向另一個諸侯獻捷的例子,就是當年的諸侯霸主齊桓公,也沒有接受過其他盟國的『獻捷』;但申宜為什麼偏偏向楚成王提出,要國君向魯國去獻捷呢?

原來,申宜考慮到——楚國本來就和周王室關係極差,雖然之前有屈完在『召陵之盟』後,奉楚成王之命特意去雒邑王都『朝貢』過,還獲得天子周惠王所賜的『胙肉』,但這都是周天子在利用楚國的威勢牽制『稱霸』勢頭越來越大的齊國,以作『平衡』之用,並不是王室要與楚國修好,重建君臣之誼;這種情況,楚成王明白、周天子明白,就連諸侯霸主齊桓公也明白。


因此,如果楚國主動去向周天子『獻捷』、並請周天子出面來調解楚宋之間的矛盾的話,天子周惠王只會坐著看笑話,或者嘲諷挖苦楚國一方,甚至都有可能幫倒忙、拉偏架,故意偏袒宋國,導致宋國和楚國再次打起來;這就有違楚成王想要順利甩掉宋襄公這個『包袱』的本意了。

因此,申宜向楚成王建議『獻捷』改換對象,由周王室改為諸侯中『王室宗邦第一、周禮儀制所在』的魯國。

魯國,是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後裔的封國,周公旦在兄長周武王駕崩後,『代攝王室』,輔佐年幼的侄子周成王,制定周禮、平定三監之亂、修建『成周』,是周王室的『元勛功臣』;而且周公旦在代理攝政之時,也曾經代表未成年的周成王接受過諸侯的『獻捷』,因此,申宜建議楚成王向魯國『獻捷』,就是借用了周公旦的身份和地位,將魯國作為周王室的『代理人』。



對申宜的建議和隨後的解釋,楚成王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委派申宜本人為『獻捷』使者,攜帶著從『盂之會』上繳獲自宋襄公手中的『乘車』(諸侯國君專用),以及隨後攻伐宋國時所獲得的軍械、禮器、車馬,專程前往魯國,向時任魯國國君魯僖公進行『獻捷』。

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楚成王,居然毫無先兆地突然派出使者,向自己這個地位相同(其實魯僖公還要高兩級,魯國是侯爵,而楚國按照周王室的賜封,只是子爵)的諸侯來『獻捷』,這把一向恪守禮制、謙虛謹慎的魯僖公給驚嚇得不輕,對到達魯國、拜見自己並提出舉行『獻捷』儀式請求的楚國使者申宜連連推辭,直言寡人受不起這種『禮敬、尊崇』,貴使還是轉道去雒邑向天子『獻捷』的為好。

面對莫名其妙、哭笑不得的魯僖公,申宜早就有所準備,於是當面向魯僖公細述,並將楚成王請求魯國出面來調停楚、宋之間矛盾的意思給解釋得明明白白,這次之所以向魯國的『獻捷』,為的就是這個目的。

魯僖公雖然不是什麼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君主,但總還是有那麼幾分精明、圓滑,處事的水準在諸侯的平均值以上,再加上申宜的解釋,魯僖公當即明白了這是楚成王拉不下面子、也不屑於去和周天子套近乎,讓王室來做楚、宋之爭的『仲裁者』、和稀泥,所以才找到了自己這裡,還費盡心思的搞出了實在不符合禮儀制度的『獻捷』之舉。


既然猜出了楚成王的意圖,要是再拘泥於周禮制度而拒絕了楚使的請求的話,雖然魯國距離楚國比較遠,魯僖公不怕楚成王惱羞成怒之後率楚軍千里奔襲伐魯,但結善緣總比結仇怨要好,況且還能幫助宋國和宋襄公就此脫難,魯僖公當即決定可以出面來做這個『調解人』,為楚、宋兩國化解矛盾。


不過,魯僖公還是向申宜表示——請貴使將此次帶來的『獻捷』之物給帶回去吧,寡人確實是受不起,也不敢承擔因此帶來的『僭越儀制、覬覦王室』責任。

既然已經和魯僖公談妥了出面調解之事,那麼禮品收不收,這就不是大事了(正好還省了一筆開支);因此,申宜在辭別了魯僖公之後,興沖沖地帶著原封不動的『獻捷之禮』返回了楚國,並向楚成王匯報了魯國已經同意調解楚宋矛盾的好消息。


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即魯僖公二十一年)的十二月,應楚成王的請求,魯國出面充當了楚宋矛盾的調停人,邀請各國諸侯(也就是陳、蔡、許、鄭這些楚國的盟國,以及楚成王本人,和被楚成王帶來的、實際上還是楚國俘虜的宋襄公)在宋國的薄地(即亳地,安徽亳州至河南商丘之間某地)舉行盟會,一起『商討』怎樣化解楚、宋之間的矛盾。

由於是事先就說好了『流程』的原因,所以魯僖公的『調停』行動非常成功,諸侯們都沒有異議(楚國在背後安排的),楚成王也假模假樣地把宋襄公『請到』盟會現場,毫不客氣地將這個『自大狂』給狠狠地『訓斥、教育』一番後,再「順水做人情、就坡下台階」,以聽從魯僖公的勸解為理由,就此釋放了宋襄公。隨即,諸侯們也在訕笑中各自回國,『薄之會』順利結束。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記載——『冬,十有二月癸丑,公(魯僖公)會諸侯盟於薄,釋宋公(宋襄公)。』


宋襄公被楚國釋放後,因為當初被楚軍裹挾至商丘城下時,親眼見到,親耳聽到庶兄、宋司馬目夷駁斥楚軍的話:「我們宋國已經有新國君了!」,同時,自己在盂地被楚人抓住時,也曾經要求目夷逃回國去,代替自己『守護國家』(就是接替自己繼任宋公);所以宋襄公既羞愧又茫然,實在不好意思回國去和目夷爭奪國君之位,於是便跟著幫助自己脫困的魯僖公去了魯國(一說是跑到衛國,投奔舅舅衛文公),打算就此在魯國流亡算了。

讓宋襄公沒有想到的是,在國內代理國政的目夷得知不靠譜的弟弟已經被楚人釋放、且暫居在魯國後,立即派人趕到魯國,把宋襄公給接回了宋國,並親自出城,以迎接國君的禮儀將宋襄公迎進商丘城,重登君位。

在迎接宋襄公回國時,目夷誠懇地向他解釋說:

「當初,臣之所以對楚人聲稱『宋國已改立國君』,其實就是以此來粉碎楚人想要借著國君您的名義,來逼迫我們宋國投降的陰謀,是騙楚人的;如果臣不這麼做,宋國就會被楚人所訛詐成功,商丘也會陷落,估計國君您的位置也難保(楚國很有可能改立傀儡);宋國自始至終就沒有改立過新君,您依舊是我們的國君,臣只不過是尊奉您的命令,代掌國政而已。現在,您回來了,自然該將社稷宗廟還給您掌管,請您繼續帶領我們!」

對兄長的大公無私之心和忠君愛國之情,宋襄公簡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拉著目夷的手痛哭流涕,激動萬分,對目夷當初為了保護宋國(和自己)的安全而欺騙楚人的「假稱更立新君」做法根本不予計較(也沒臉去計較)。


就這樣,在目夷和宋國群臣的無私擁戴下,當了小半年楚人俘虜、實際上已經失去宋公之位的宋襄公,終於安全回到了宋國,並由目夷率群臣簇擁著進入了商丘,重回宋國國君之位。

多說一句————目夷和宋襄公,才是最經典的『兄弟君臣相處』的典範,這也可以看出春秋時期人們的道德水準和為人品質有多高;相比之下,兩千年後另一對有著相同經歷的帝王兄弟——『大明堡宗、瓦剌留學生』和他那『不改立親子為儲、絕不罷休』的弟弟之間的故事,就實在讓人無話可說了。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2/12/19 上午 01:55:09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明朝景泰年間,逼瘋了錦衣衛指揮使的「金刀案」幕後真相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58755&page=1


奪門之變中的于謙為啥沒有反抗,原因很簡單于謙是個忠臣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64350&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