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貼】“后秦”為什麼成不了北方霸主“前秦”?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作為苻堅太子的侍讀,長在苻堅小盛世之下的姚興雖然把苻堅理念全盤繼承下來,但姚興頂多就是復制苻堅的角色,卻沒有人能做王猛那個角色啊。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北方至少有五大命題:
胡漢矛盾 胡胡矛盾 士庶矛盾 文武矛盾 東西矛盾
王猛是什麼人?
王猛是漢族。他與苻堅合力,可以暫時緩解胡漢矛盾。這個胡指此時作為統治民族的氐族。
王猛是布衣。他放棄追隨南朝軍閥,選擇效忠士族力量最薄弱的關西政權,本身是找到了士族門閥和庶族寒人之間的平衡點,有緩解士庶矛盾的杠桿,那就是利用他與苻堅的合作緩解胡漢矛盾來側面降低士庶矛盾的主要程度。這一點需要苻堅和他君臣合力
晉愍vs匈漢 前趙vs后趙 前秦vs前燕 后秦vs后燕 大夏vs北魏 西魏vs東魏 北周vs北齊 李唐vs關東
從西晉愍帝,或者說鎮守長安的司馬颙作為八王之亂的[高·潮],把晉惠帝挾持到長安一年半,司馬颙之死也是八王之亂結束的象征,這個時候關西與關東的點矛盾就已經凸顯出來了。這場漫長的亂世之中,一個明顯主軸矛盾,就是關西與關東的東西地緣矛盾。
王猛自小浪跡關東各地。他對關東掌握到什麼程度?王猛隱居華山經營關西。他對關西掌握到什麼程度?王猛能夠被苻堅收攬,本身就是關隴氐人呂婆樓向苻堅推薦,他此前也被后趙的官員征召,王猛對關西關東都沒少經營。所以王猛是個對苻堅政權多重要的人啊?前燕的關東主力就是人家王猛親手滅的,後來又親自鎮撫的。
前秦在火候未到時,就能強行統一北方。苻堅近乎極端的邀名表演是一個關鍵,王猛的戰略意識更是一個關鍵。 他倆人,應該說缺一不可。
所以凡是反叛的都善待,凡是忠心的往死里逼的苻堅,也非常識貨,把王猛當做寶中寶供起來。一貫好名聲的苻堅,誰動王猛他就弄死誰...
由于五胡都是部落兵世兵制,所以軍閥輩出。苻堅作為氐族領袖,氐族世兵這塊他可以直接控制。然后選擇漢化儒制大旗來強化文官系統,緩解其他民族軍閥。因此他可以暫時穩住文武矛盾大命題。
民族矛盾分兩塊,胡漢矛盾,苻堅與王猛合力可以緩解。胡胡矛盾,奧斯卡影帝苻堅用他極端的胡漢胡胡俱一家理念也給強行緩解了。自古能夠把做秀做到極致,做到有效管控做秀帶來的后續風險的,苻堅其實已經是最厲害的了,走鋼絲走到9/10才掉下去,雖然也是失敗,但人家那也明顯是有絕活的。
所以最后就能看到苻堅與王猛君臣二人組的絕活名單:
苻堅緩解胡胡矛盾大命題;
苻堅緩解文武矛盾大命題;
苻堅與王猛合力緩解胡漢矛盾大命題;
王猛緩解士庶矛盾大命題;
王猛緩解東西矛盾大命題。
五大困擾三百年亂世的緩解方案,這君臣二人組一塊給拼出來了,能不差一點就統一嗎?
但為什麼最終失敗了?
慕容垂代表什麼?東西矛盾中的關東聲望領袖。胡胡矛盾中的慕容鮮卑。文武矛盾中的他族軍閥。胡漢矛盾中的王猛的眼中釘肉中刺。士庶矛盾中的關東士族青睞的第二選擇。
苻堅不殺慕容垂,其實是弊大于利。尤其是不殺慕容垂是苻堅胡胡矛盾解決方案的一環,卻與王猛的胡漢方案沖突。苻堅晚年重用慕容垂,甚至讓其上升到了接近謀主的位置,勢必讓這一票鮮卑勛貴擠壓了漢人在前秦的政治資源。王猛死后,其實苻堅的決策層和大將中,氐族宗室不再像繼位初那樣有威脅,小一輩氐族宗親和其他胡人占據的資源越來越多,反而此前苻堅與王猛的氐漢軸心聯盟此消彼長變弱了。
也就是說,重用慕容垂,其實加劇了胡漢之間的矛盾。對苻堅而言,前期重用漢臣和后期重用胡臣,都是他氐族的外族,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對王猛而言,重用胡臣一定會擠壓漢臣的資源和空間,是對王猛路線的背叛。王猛代表的漢臣與慕容垂姚萇等人代表的胡臣有競爭關系。
苻堅緩解胡胡矛盾時,與王猛倡導的胡漢矛盾緩解方案——氐漢同盟是有沖突的。
王猛不讓苻堅打東晉,說東晉是正朔...問題是哪個正朔不都是被非正朔滅的?王猛其實是給漢臣在找一個生存空間。只要代表漢人政權的東晉,尤其是北方漢人普遍心懷好感的東晉只要不滅亡,那麼苻堅在用漢臣還是用胡臣上就要傾向漢臣多一些。這才是政治上能解釋通的目的。
東晉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動了東晉,其實就象征著前秦對漢人的態度,會牽一發動全身,讓苻堅失去漢族人心,包括漢臣。 這是王猛給苻堅指的路,只要不伐東晉,北方漢人就能繼續王猛的民族與地緣路線設計,效忠苻堅。只要伐東晉,就是苻堅與王猛路線好不容易統戰過來的北方漢族集團撕破臉的時候。
可惜苻堅心里癢癢,忍了八年還是選擇了這條打破胡漢關系平衡,尤其是氐漢關系的路。沒了這個氐漢同盟的杠桿,氐族就是一個小族,還是一個在淝水之戰中露餡兒,既無法號令諸族又實力遭遇重創的小族,前秦維系北方統一的杠桿就斷裂了。原本被勉強平衡住的五大矛盾,全部撒開重新浮現出來,前秦直接崩解。
姚興一心學苻堅,但他有王猛嗎?苻堅本人沒有王猛,又偏離了王猛路線,就會崩解,姚興再賢,又能如何?沒有王猛,就無法吃下關東。更無法整合關西。
姚興其實五大矛盾一個也解決不了。 但姚興已經盡力了。他一個人,把賢君做到極致,在這亂世里也就是這個天下四分有一的程度了,再多很難了。苻堅四分有三,至少一分半是王猛帶來的。
姚興不是沒想過破局。比如姚興想要解決民族問題,用的除了崇漢制崇儒學,還把當時被視作胡神的佛教給發揚光大,試圖用本身就生長在碎片化亂世的印度次大陸的佛教,來化解眾生的分別心,讓不信儒家禮儀忠信的胡人軍閥們,受佛教的教義影響產生克己文化。鳩摩羅什,是姚興最終請來長安的。法顯是姚興派出去的,而且法顯晚年從距離后秦國土最近的南燕國土登陸歸華,顯然也是想回到后秦長安。只不過法顯消息不靈通,沒想到后秦的盟友南燕當時恰好滅國了,自己被東晉截胡。所以姚興也是努力過的,但沒用。 他至多至多解決五大矛盾中一兩個吧,甚至一個都沒有。后秦整合西北幾個氐族、鮮卑小國都夠吃力了。
其實像后趙那麼殘暴,都能簡版統一北方,是因為后趙比前趙多解決了一個矛盾。前趙不僅胡漢分治,還搞胡胡分治。作為統治民族的五部屠各,與其他少數民族,不僅包括雜胡,連非五部的匈奴分支別部都搞分治。而后趙雖然對漢人很兇殘,最終也遭遇了冉閔帶領漢人的一度反抗,但起碼立國之初,它把各族胡人看做一個整體,胡胡政策搞得比前趙強。
后秦不能繼續做大,是因為慕容垂把軍事做到極致,后秦吃不下后燕。而姚興把賢君政治做到極致,后燕也拿不下后秦。
東西地緣矛盾拖著不解決,就無法整合中原來壓制草原。剛好恰逢新一波草原民族崛起,找到了二元帝國這個暫時能解決好幾個大命題的方式,來了一波真正的草原民族南下。
其實五胡這些民族,沒有真正是草原民族南下的。屠各匈奴就是個漢化的匈奴,氐族本身就是個漢族一樣的農業民族,羌族在西北也差不了多少。羯族是個奴隸族,慕容鮮卑雖然占據著一部分草原,但在遼東經營難麼久,也是農耕游牧漁獵綜合合化。這五胡實際上是東漢魏晉歸附內遷的邊地五胡,漢化水平不算特別低。但拓跋鮮卑就真的是一個草原民族。這一波南下,羌族和慕容鮮卑無法整合北方,處在分裂狀態那誰能招架的住。要不是草原民族還有自己的問題,加上東晉南邊寒人軍閥也快解決了士族門閥大命題,北魏南下的速度肯定會更快。有北魏在,關西、關東的對峙會被逐個擊破。草原民族崛起,是再也出不了一個簡版統一北方的后趙的原因。
實際上看最后的南北朝。 文武士庶等矛盾是宇文泰時期解決,胡漢矛盾是楊堅登基才算解決,東西矛盾甚至唐玄宗了才算解決。當然楊堅也不是搞胡漢分治,而是漢主胡輔,起碼重新變為了漢人政權。雖然楊堅、李淵自稱什麼弘農楊氏、隴西李氏,但其實都是唱敕勒歌的武川鎮邊漢。但起碼,胡漢矛盾算是解決了。
因此,姚興這個時候,想克服矛盾才哪跟哪,民族融合形勢差得遠。北魏那純粹是中原草原二元帝國強行把北方捏起來。但五胡沒有草原,到哪二元?苻堅和王猛這個超級組合的出現,才是歷史的小機率事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苻王君臣的難能可貴。
我看排東晉十六國南北朝軍事排名的,從來沒人把苻堅排上榜。但這種上不了榜的帝王恰好能天下四分有其三,哪怕是暫時的,不也說明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苻堅縱然是作秀,但身為帝王,把攻心的大秀做到這種程度,鐵定算絕活了。當然,後來忍不住不秀了,賭了一把然后又失敗,只能說終歸還是太在乎「名」,人之常情。
姚興能以一己之力,博得一個與苻堅一樣的賢名,已經不愧是苻堅的學生了。他在實力上確實不行,但在戰略上總能做到精準挑揀軟柿子捏,在上限已經劃死,根本沒能力統一北方的限定下,硬把版圖弄得比一般割據政權大很多,而且看起來正統性十足,外表上看起來終歸是個逐鹿的架勢。姚興是硬撐著做到了自己實力本不該做到的事,滅小國不足蠶大國之邊有余。他比十六國南北朝那些普遍敗家的軍閥二代,比開局條件差不多的酒鬼劉曜都強的多。 可正是由于這是個人標注給政權的特征,他一死,后秦立馬打回原形,消失不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1/27 下午 03:15:35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