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歷史風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2)
----  【轉貼】當十七世紀大清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時,他們用什麼語言談判?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2&id=76314)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24/6/8 上午 06:16:12
--  【轉貼】當十七世紀大清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時,他們用什麼語言談判?
在十七世紀,歐亞兩大帝國大清與俄國於西伯利亞相爭,最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東西伯利亞的勢力範圍。從此相安無事百餘年。但到此,我想有些人可能自然產生了一個困惑:

「清朝方沒人懂俄語和當時俄國的宮廷、教會語言「教會斯拉夫語」。反過來說,俄國也沒人懂滿語或北京/南京官話。這談判怎麼談的?」

答案是:拉丁文。

大清宮廷中,有從歐洲遠道而來、學養深厚的耶穌會傳教士。於是法國籍的耶穌會士張誠(Jean-Francois Gerbillon)以及葡萄牙籍的徐日升(Tomás Pereira),就成為清朝方的翻譯人員。另一方面,俄國雖是東正教國家,但要找拉丁語人才,當然不難。於是一位名叫 Andrei Bielobocki的波蘭人就擔當了俄方的拉丁語翻譯員。

這就導致了一個十七世紀的神奇現象:歐亞兩大陸地強權的談判,是由一個他們根本不使用的語言,拉丁文,全程進行的。而條約文本的正本,既不是滿文,也不是俄文,而是拉丁文。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24/6/8 下午 06:20:30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