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佳佳/台北報導】 2009.09.04 03:47 a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舊公寓公設比最低,不過民眾要注意,不少舊公寓其實是將公設算入主建物坪數,實際上並非零公設。
本報資料照片
房價愈來愈貴,建商灌水的撇步愈來愈多。住商不動產企畫室主任徐佳馨建議,買房前要多打聽建商口碑,碰上經常與住戶對簿公堂的建商,民眾要小心了。
目前房屋交易是以建物登記面積計算價格,除了室內使用面積外,公共設施、附屬建物(例如陽台、雨遮等)也都會記載在所有權狀。
不過,建商將面積灌水的手法很多,例如將同一層的樓梯間面積,計入主建物的室內面積,表面上看起來公設比減少、室內坪數變大,但使用空間不如預期。也有建商將地下室的車道及車位灌給所有住戶,這對沒買車位的住戶吃虧最大。
此外,市場上也常見將陽台外推,將陽台的面積納入主建物內,讓民眾以為公設比較低。
徐佳馨說,有些建商灌水坪數,是把樑柱、雨遮都作得很大,雖然建物外觀變得有設計感,但這些根本用不到的地方,加起來不止三、四坪。如果以一坪五十萬元來算,等於兩百萬花在不能用的窗戶造型上,購屋者虧大了。
太平洋資產管理總經理張欣民說,民眾購屋若要避免高公設比,老舊公寓或透天厝是最佳選擇。五年內的新大樓,公設比普遍偏高,因為現在流行氣派寬敞大廳、健身房等設備齊全外,建築法規還規定,八樓以上還要配備兩套逃生梯。
目前大樓公設比幾乎都在三成;如果建物戶數少,分攤者少,或是近年流行的飯店式小豪宅,公設比更高於三成。
張欣民表示,屋齡十年到十五年的電梯大樓是比較經濟實惠的產品,因為當年梯廳較樸實,公設比約兩成,同樣的預算可以享受到較大的室內空間,又不用爬樓梯。
信義房屋經理蘇啟榮說,公設比高低,市場各有好惡,有的人在意屋內實際使用面積,也有人偏好有多樣休閒設施的新成屋,但價格通常也會比同區其他建案高。
投資人在買房子時,要如何分辨公設比?蘇啟榮建議,若買中古屋,只要目測室內坪數大小,看清楚房屋權狀上登記的公設坪數,即可看出大致的公設比,較不會吃虧。
業者表示,中國人置產對私有領域注意的程度遠高於公共空間,這種有效空間的計算法,可以讓人很明白地換算出「我所住的每一坪到底是多少錢」,實際衡量投資價值;現在台灣連雨遮、機房等用不到的地方,都要算進建物權狀,讓消費者莫名「買了大空間,卻住進小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