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同性戀的問與答 斷袖癖者的千古沉冤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21003)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0/3/19 上午 01:35:33
--  同性戀的問與答 斷袖癖者的千古沉冤

同性戀的問與答

Q:同性戀是不是不正常、不自然的?
A:根據心理學的定義,所謂「正常」是指大多數人通行的模式,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人。
就性取向而言,異性戀佔多數,同性戀占少數,不應該用正不正常」來區分。
就好像台灣的原住民、客家人和外國人都是少數,但我們都在學習尊重他們的權益,欣賞他們的多元文化。

Q:同性戀可能再變回異性戀嗎?
A:對同性戀者來說,喜歡同性是自然的事,硬要他/她們跟異性在一起,才是痛苦而不自然的。
因為愛的真諦在於兩個人之間的心靈契合、真心相待,而不在於對方的性別。


Q:同性戀的感情生活都很亂,常常換伴侶?
A:不是!同性戀跟異性戀一樣,有花花公子,也有癡心的人。
不過,新聞媒體卻很喜歡窺視同性戀者的感情生活並加以負面渲染,因而加深社會對同性戀者的誤解。
同性戀的感情和異性戀一樣,是「愛上一個人」,但是他們的愛不被社會接受,常常必須躲躲藏藏,也加深大眾的誤解。
 
Q:同性戀是傳播AIDS愛滋病的媒介?
A:同性戀不等於AIDS!在國內AIDS的患者中,異性戀患者的比率高於同性戀患者。
AIDS的傳染途徑很多,包括輸血、打針、不安全性行為等。我們除了要小心預防AIDS,對AIDS患者也不要心存歧視與偏見。

Q:是不是感情受創或被朋友帶壞,才變成同性戀?
A:一個人的感情與性取向是自然而然、勉強不來的。
自古以來就有同性戀的存在,只是在社會壓力下必須辛苦的隱藏身分。事實上,許多同性戀者最好的朋友都是異性;
許多心胸開放的異性戀者,也有不少同志好友呢!

Q:同性戀是否也分男生女生?(如0號、1號、娘娘腔;T、婆、男人婆)
A:有些同志的確會區分性別角色,有人比較陽剛,有人比較陰柔,但也有人沒有區分。
不必堅持「男主外、女主內」的劃分,也沒有「男尊女卑」的包袱,兩人可以平等相待。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應具有「兩性化」的特質,可以既理性又感性、既陽剛又溫柔!

Q:同性戀不能傳宗接代,是違反自然的?不會遺憾嗎?
A:人生有許多值得追求的理想和事物,結婚生子只是其中一項,就像現在許多的異性戀夫妻也不想生小孩。
如果為了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而強迫同性戀者結婚生子,對彼此和家人造成的傷害可能會更大。

Q:同性戀是不是都來自破碎的家庭?
A:不是,許多同性戀者都來自完整的家庭,有愉快的童年。
許多人認為一個家庭一定要有父母有小孩才算正常,而單親家庭、同志家庭或不生小孩的夫妻都不正常;事實並非如此。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核心是「愛、關懷和支持」,而不在於家人的多寡和生活型態。
在異性戀離婚率越來越高的今天,我們更要調整「家庭」的定義以及對同志的偏見。

Q:如果全世界都是同性戀,人類不就絕種了嗎?
A:首先,不可能全部的人類都是同性戀;
其次,自古以來就有同性戀的存在,人類也沒有因此而滅絕。

Q:既然認為同性戀很正常,為什麼不光明正大的承認自己的性取向?
A:因為社會大眾對同性戀仍有相當多的歧視、害怕和誤解,讓同性戀者無法勇敢的呈現真實的自己,我們應對同性戀有更多的了解。

Q:同性戀需不需要去看醫生?
A:早在1974年,美國精神醫學界就已認為同性戀不是疾病,不需要就醫。
但是,如果同性戀者自己感到不安、不快樂、壓力大,可以找人談談,或是尋求輔導人員、醫師的協助。
資料來源:花工輔導室網站

斷袖癖者的千古沉冤

「情欲更甚於污濁的泥沼」,同在泥淖中的凡夫其實只有沉陷程度深淺的差別,要緊的是早日走出泥淖而非輕蔑他人。

一位佛學社團的男同學默默地佇立於門診室外,直到所有患者離去才閃了進來,面色凝重地懇求撥空長談。
心知有異下,便邀他到僻靜的研究室裡,一坐下來開門見山地就表示自己是同性戀者,小時候和男女孩都玩在一起倒是渾然不覺。
上了國中進入青春期,在人群中目光搜尋的焦點,總是不自覺地落在同性的身體上,只有與心儀的男孩相處才會覺得興致盎然,一切來得那麼明朗那麼自然,甚至於他會好奇何以男人會愛上女人?

【瘟疫的同義詞?】
但是,不久就警覺到周遭的社會文化對同性戀充斥著鄙夷與戲謔;
尤其在愛滋病盛行之後,同性戀在許多人心目中更是瘟疫的同義詞。
他不得不學會隱匿自己的性向來保護自己,但是長期強自壓抑也帶來情緒的不穩定;
有時會藉故和不知情的父母對立吵鬧,但是終究無濟於事。
考入大學後,生活領域頓時開闊了起來,也有機會結識屬於圈內的伴侶,甚至包括院內的一名教授。
但是心中猶抹不去世俗道德批判的陰影,不免懷著罪咎看待自己的行為,也因此投身宗教性社團,希望更了解自己的心性以及生命的真諦;
儘管如此,情欲的衝動與尋求清淨聖潔的努力常在內心掙扎交戰。

直到最近,社內有觀察力敏銳的學長發現了他的問題,善意地鼓勵他尋求專業的諮商,
此外,自己也面臨了即將畢業入伍的兵役困擾,更覺得自己的問題遲早要向家人坦白,因為期望從此活得坦然自在,更期望得到所愛的親人的接納。
紛至沓來的壓力已經讓他有招架不住的感覺。

在他蹙著眉頭一股勁地說完了之後,我反倒鬆了一口氣安慰他說這不是嚴重的問題,更不是疾病,只是個人的性傾向在社會中屬於少數族群,必須去適應。
因為醫學先進的國家經過長期審慎討論後,已經把同性戀從疾病分類欄中剔除,從此它不再被認定是一種病,而只是性向分類裡的一種屬性。
我先開了診斷書,好讓他處理迫在眉睫的兵役問題。

不料,提出申請之後才發現兵役法規已經修改,同性戀仍須服役。
我告訴他軍中不過是社會的縮影,能夠在部隊裡適應得過來,將來在社會上就可以應付裕如。
親人方面,知道他一向與姐姐比較談得來,姐姐的心思也比較細密,似乎她心裡已經有個譜,只差沒有點破而已,因此邀來姐姐與醫師對談。
姐姐說證實了擱在心中多年的疑慮,一旦大家攤開來反而覺得輕鬆,她願意扮演橋樑的角色,慢慢地讓父母親由了解到接納,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將是一段漫長而艱鉅的過程。

【貼上恐怖標籤】
在廿世紀之前的西方基督教社會裡,同性戀被視為精神異常、先天畸型、變態、變種、淫亂,乃至於是干犯天地倫常的罪惡。
因此施加在他們身上的是恥辱的標記與嚴酷的型罰,一旦被貼上了標籤,人人視如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也註定他們一輩子孤寂與受歧視的命運。
例如英國文壇巨擘,以文字幽默雋永傳頌於世的王爾德就曾經因為同性戀而被判處兩年的勞役,也因而結束了璀璨的文學事業。
中古世紀的歐洲,有些國家甚至以同性戀為唯一死刑的重罪。

近數十年來,遺傳學的成就逐漸地揭開了許多精神疾病及行為偏差的生物學病因之面紗,同性戀的緣起也吸引眾多學者探索的興趣。
大規模的研究報告顯示男同性戀者在同卵雙胞胎中的發病一致率高達57%,異卵雙胞胎為22%,非雙胞胎的一般兄弟同時出現同性戀的機率則只有12%。
女同性戀的調查也同樣顯示了遺傳基因決定同性戀發生率高低的驚人威力。

而分子遺傳學的長足進展,更使DNA連鎖分析法成為窺探遺傳秘密的利器,
也赫然發現男同性戀者在X染色體長臂的頂端部份排有相同的基因密碼序列,
這個重大的突破更成為遺傳基因決定同性戀傾向的有力佐證,
而且也知道此種傾向是透過母系的性聯遺傳來決定是否在世代中顯現。

隨後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同性戀行為確有其生物學的基礎,
也因此他們一旦進入青春期便能夠自覺到自己的同性戀特質,
而且此種特質如同膚色,一輩子如影隨形,即使經過漫長的心理治療過程仍然無法洗刷。

性愛的行為取向上居於少數族群的同性戀者在某些處境上類同於慣用左手的左撇子。
左撇子因為先天大腦半球的功能特質使其無論後天如何訓練甚至處罰,
左手仍然會比右手靈巧,左手寫出的字始終比較工整,
即使刻意的去壓抑,在不經意的動作中仍然會不由自主地伸出左手來作。
人們實在沒有理由因為他們先天的行為取向居於少數而輕賤他們。

過去由於醫學知識不足,許多先天疾病的患者在承受病痛之餘,還要背負社會文化的不諒解。
而往往後者在精神上的凌虐之苦遠勝於前者的肉體之痛,
例如白化症的病人因為皮膚色素的問題,渾身毛髮與皮膚盡成白色,對陽光的曝曬較為敏感,而有「月亮之子」的稱謂。
在古老的社會裡也被視為不祥之兆,而處處受排斥。
可笑的是,同樣經過由色素細胞突變而產生的白蛇、白虎…卻被傳為人間至寶或難得一見的瑞象。
這些無謂添加在少數人的苦難,恆常只是源於人類的無知,過去同性戀者所受的歧視泰半也是如此。

【走出情欲泥沼】
經典中說未出三界的欲界凡夫心中都有男女相,也就有情慾,有愛憎,只是執取的對象各有不同。

愛欲的纏縛是煩惱的源頭,原始佛典中記載佛陀曾經如此開示弟子:
「…凡是奉行這道諦的人最好步耕牛的後塵。
牛負著重荷,在深泥沼裡前進。
牠雖疲乏,而眼神卻堅定地向前望著,牠永不懈怠,直到牠走出了泥沼。直到那個時候,牠才略事休息。
比丘們啊,記住!情欲和罪惡更甚於污濁的泥沼,唯有殷切思念,念念不忘這條道諦,才能免除苦厄。」

同性戀者的世界裡一如異性戀者有情、有愛、有嫉妒也有憎恨,當然也有綿綿不絕的煩惱。
居社會多數的異性戀者的情欲並不會因為執取的對象不同而在本質上比較高尚。
「情欲更甚於污濁的泥沼」,同在泥淖中的凡夫其實只有沉陷程度深淺的差別,要緊的是早日走出泥淖而非輕蔑他人。
修行的過程猶如緩慢而堅定的耕牛步伐,引領依教奉行的人一步一步地走出情欲與煩惱的纏縛,而得最終的自在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