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如何帶孩子欣賞藝術作品?美學大師蔣勳帶孩子欣賞富春山居圖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27476)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6/15 上午 02:54:59
--  如何帶孩子欣賞藝術作品?美學大師蔣勳帶孩子欣賞富春山居圖

如何帶孩子欣賞藝術作品?

  您覺得什麼才是欣賞藝術品時的正確態度?請從以下的四個選項中,選出較符合您的看法的敘述:
1) 美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只要個人喜歡的就是美的作品。
2) 能畫得像實際的物品,就是好的作品。
3) 欣賞畫作之前,應該先瞭解畫者的生平、時代背景等,才能體會它的美。
4) 作品的優劣與創作者的表現手法有關,包括素材、用色、造形、空間關係等客觀因素。
  請先在心裡選好你的答案,再繼續往下讀這篇文章。

兒童美感判斷的發展階段
  前述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但這四個選項,其實依序代表了兒童美感判斷的四個發展階段。如果我們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來當評審,請他們從幾幅畫作中挑出他們認為最好看的一幅,結果會發現,不同年齡的孩子所挑選出的作品以及評斷的理由,可是大不相同呢!

1. 主觀偏好期
  如果我們請幼稚園大班或國小低年級孩子來當評審,他們可能會以色彩的豐富程度來選擇作品。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被高彩度、單純的色彩吸引,對於表現立體或光影的色彩反而沒興趣,因此克利的抽象畫,可能比印象派的畫更容易入選呢!此外,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因此如果畫中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也會引起他對這幅畫的偏好。

2. 寫實階段
  不同於一切以主觀偏好為判斷標準的低年級,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認為寫實就是美,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為畫中的物體一定要和實際物體的顏色一致,並且開始注意色調,及表現立體感的色彩變化。因此,寫實主義的畫作、照相式作品,或特別強調細膩技巧的繪畫,特別能引起此階段孩子的共鳴。

3. 表現性時期
  國中以上的孩子,則開始關注作品的表現性,認為能表達感情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因此他們開始猜測畫家選擇色彩的意圖、注意畫面整體的表現等。他們認為具創造性、獨特性和情感性的作品,才是美的作品。

4. 形式與風格階段
  第四個美感判斷的階段,不再受年齡成長的影響了,而是經由學習,認識藝術的形式、風格、配色、結構、形式、質感等概念。依據這些客觀因素,學習如何批判作品的好壞,分析畫面上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去瞭解作品的社會文化價值。

引導孩子欣賞藝術作品
  近年來,許多大師的作品或世界級美術館的名畫都來台灣展覽。有些父母為了應付學校開出的學習單,不得不趁著假日帶孩子前往參觀,有些父母則是想從小培養孩子藝術人文的素養,然而心裡卻又擔心:「這些名畫,我自己都看不懂了,要怎麼帶孩子看?」
  前述的兒童美感發展階段告訴我們,其實不同年齡的孩子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所需要的引導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以下我們便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您指導孩子欣賞藝術作品的原則:

1. 幼稚園及低年級的藝術欣賞
  4∼7歲兒童鑑賞繪畫的標準是「題材」與「色彩」,因此,父母在帶領孩子欣賞藝術品時,應選擇活潑、亮麗的作品,最好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在欣賞作品時,父母可以問孩子在畫面上看到什麼,要孩子描述畫面上的故事,或讓孩子猜猜藝術家要表達的是什麼,並引導孩子注意畫家使用的色彩與實際物體的關係。
  圖畫書中的插畫也是引導孩子親近藝術的途徑,由於插畫中使用的媒材、表現形式及風格都十分多樣,最重要的是隨手可得,是培養藝術欣賞的好材料。父母可以從「造形表現」的角度引導孩子賞析,如插畫家使用的媒材、人物造形、場景、色彩表現、圖文關係等,都是可以觀察比對的素材。

2. 中高年級的藝術鑑賞
  國小中高年級的學童,已由主觀的自我中心,漸漸轉為理性思考的客觀表現。由於孩子開始以寫實作為判斷美感的標準,因此引領孩子欣賞藝術品時,應鼓勵孩子多注意畫家描繪物體的技法。
  此外,由於孩子開始對專家的判斷感興趣,因此可以帶領孩子認識藝術名家及其作品。在此階段,帶孩子去美術館前的準備工作變得很重要,爸媽可以先與孩子一起收集及閱讀資料,包括畫家的生平背景、作畫的風格、畫派等,再帶孩子到美術館中參觀這些名畫原作。
  欣賞之後回到家,爸媽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據不同藝術家獨特的風格或創作方式,來進行自己的「再創作」。如此,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熟悉各重要畫派及畫家的作品,一方面也由實際的繪畫製作,更明瞭各畫派、畫家欲表現的造形目標。

  最後,特別要提醒您的是,藝術教育的重點,並不是要孩子能背誦藝術史或藝術家的畫派、生平等,重要的是讓孩子打從內心愛上這些美麗的事物,既使將來沒有學習單的要求或父母的帶領,他仍願意時常到美術館裡逛逛,和素未謀面的大師們用心靈對話。


--  作者:yikinki123
--  發表時間:2011/6/15 上午 02:55:40
--  

美學大師蔣勳帶孩子欣賞富春山居圖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圖片提供:故宮博物院

對孩子解析名畫的方法,與引領大人是截然不同的。美學大師蔣勳在羅浮宮觀察法國老師帶領學童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時,從未聽到老師解釋光線、室溫等專業的問題,而只是單純地問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孩子也只答以個人的主觀感覺。在藝術欣賞的世界裡,累積孩子們的視覺經驗,可能比其他的知識都更為重要。引導孩子欣賞每幅名畫的方法可謂各有不同,美學大師蔣勳對於如何帶領孩子欣賞富春山居圖,也有一套獨特的見地。他提出了以下三個具體的方法。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方法1:為孩子述說富春江的故事

中國山水畫因為缺乏漂亮的色彩、戲劇化的人物,以及故事性的畫面,而不易獲得小朋友的青睞。家長在帶領小朋友欣賞富春山居圖時,與其要求孩子執著於繪畫上的技巧,不妨先從這條河的故事開始聊起。

富春江在中國歷史上頗負盛名,從嚴光的隱居、謝翱的哭臺,到歷代文人留下的豐富的詩詞筆墨,形同載滿了歷史的哭與笑,累積了不少動人的文化故事。畫家黃公望行走江邊,內心一定也懷抱著這些感人的故事,才創作出如此偉大的畫卷。

而富春江裡最動人的一段典故是嚴光的故事。嚴光與劉秀原是摯友,年輕時他們一起讀書,一起追求同一個女人陰麗華,陰麗華選擇了劉秀,後來成為東漢的開國皇后。嚴光在感情受挫後,並未斤斤計較這段情仇,還協助劉秀打天下,功成之後又婉謝冊封,自願至富春江邊隱居。嚴光的包容與退讓,陰麗華很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成全自己心愛的女人,又為了不讓自己受傷,所以遠走他方。這是一種偉大的胸襟與豁達的人生觀的表現,是愛烏及屋的大愛的具體實踐。

家長可以反問孩子,如果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淡水河或是基隆河裡是否也有屬於它的故事呢?此外,其中又有哪些故事會尤其令我們感動?


方法2:請孩子細數畫裡的人物,尋找畫面的飽滿與留白

唐代繪畫經常以人物為主角,主人翁的穿著打扮與喜怒哀樂,往往從畫面裡就一覽無遺,這個現象自安史之亂後才開始逐漸改變。人們發現自我的渺小,在歷史的洪流裡僅是滄海之一粟。到了元代,這個概念更為明顯,富春山居圖尤其具有代表性。該圖的全卷都是山水的險峻與氣勢,人物縮到極小,僅以抽像的線條與簡約的筆觸完成,連表情都沒有,大自然的力量與人類的謙卑形成明顯的對比。

家長在帶領孩子欣賞這幅畫時,不妨請孩子來數一數在高山遠水間總共躲藏了幾個人物?全圖的隱士、樵夫與漁夫前後總共有七名,找得越多就給予孩子越多的獎勵。也趁此機會告訴孩子,一條河裡承載了多少的生命,擁有了多少故事,即便曾經是高峰低谷、激流轟浪,綿延至水口最終仍然是被一片闊遠所終結,風平浪靜、淼茫無限,宛如船過水無痕。人的生命不也是一條穿流不息的河流,再多的愛恨糾結,最終也都將化為無形。

這個道理對年幼的孩子或許仍太深奧,但為只要在孩子身上「儲存美的庫存」,有一天他就能領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深意。蔣勳老師的親身經歷是,他曾經帶領東海大學第一屆學生看富春山居圖,當年這些學生正血氣方剛,生命裡充滿著激情與色彩;他們前一晚還在舞會裡熱鬧,第二天早晨被帶去了故宮,對面這幅畫時自然毫無感覺。數十年後,這些學生已五十歲了,經過了人生歷練,再看到這幅畫時已感觸良多。這些學生因此向老師表達了謝意,感激老師曾在他們的人生裡儲存了這幅畫,並讓他們在日後有機會從中得到啟示。

因此,帶孩子欣賞富春山居圖時,就當自己為孩子儲存一筆未來才會提領的「美」的支票。試著詢問孩子這幅畫哪裡畫得最滿?哪裡又留白最多?或許未來有一天他會明白,人生有時飽滿、有時空白,實虛互動、有無相生,本是人情之常。


方法3:孩子如果是收藏家,會怎麼做?

富春山居圖另一個充滿戲劇色彩的故事是,清代收藏家吳洪裕曾帶著這幅巨作火殉,而這也是該圖會燬斷為兩截的原因。告訴孩子這段歷史時,也不妨問問小朋友,如果他是收藏家,他會怎麼處理呢?當孩子體悟私心的恐怖結果時,可以再進一步追問他:「如果玩具不是你的,而是我們家的,你還在乎弟弟借去玩嗎?如果玩具不是我們家的,而是社區的,你又是否在乎鄰居小孩借去玩呢?」經過層層的對話與討論,孩子會萌生「以天下為私,是以不失天下」的老莊精神,發現有緣的快樂更勝於其他,胸襟也會更形寬闊了。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