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 菲律賓式貧窮 讓人生氣又洩氣的真窮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29119)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1/10/8 上午 03:24:43 -- *** 菲律賓式貧窮 讓人生氣又洩氣的真窮
在馬尼拉灣畔的落日大道,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在Atedeo de Manila大學8月舉行的論壇中,學者表示,光是在大馬尼拉地區,就至少有170萬名貧童終日在街上流連,前途堪慮。 馬尼拉遊民充斥,到處可見蓬頭垢面的人在餐廳外的垃圾堆裏找食物。本該在學校裡讀書的小朋友,穿梭在大馬路上叫賣茉莉花串或香煙。到了晚上,一家數口擠在小推車裡過夜,窮人太多,社會福利部門也束手無策。
把鏡頭轉到菲國首善之區馬卡蒂市的高檔商場。櫥窗內的名牌商品,無論是香水、皮包、腕表,價格都要比台灣貴上兩到三成。座落於市內的高級村莊,區內道路寬敞、林木森森,上百棟別墅,棟棟以億元計價,難以想像這是座落於地價昂貴的金融區旁;不論是在規模、豪華度和安全管制上,台北陽明山別墅區都望塵莫及。 每個國家都有貧富懸殊的問題,但像菲律賓落差這麼大、現象這麼普遍的,卻是十分罕見。根據菲律賓Stratbase調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在東南亞國家當中,菲律賓民眾收入差異最為懸殊,基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去年高達44%,高於泰國的42.5%、印尼的39.4%、馬來西亞的37.9%和越南的37.8%。 國際多邊機構如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稍早前的研究,也取得類似的結論。 亞洲開發銀行曾指出,菲國金字塔頂端10%最有錢家族,囊括了國家逾三分之一的總收入,貧富差異不僅顯現在收入上,還存在於土地分配、福利和人類發展等方面;世界銀行的研究也發現,菲律賓20%的最富裕人口,消費額比最貧窮的20%人口高出八倍以上。 另外,根據菲律賓「國家統計處」的報告,菲國「貧民」與「非貧民」在2006年到2009年之間的收入差異,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兩者之間的差距高達四倍有餘。 菲律賓的窮不只是顯現在街友身上,連克勤克儉的工作者也都是貧窮一族。
Maria現年才20出頭,但已經成家,目前在有錢人家中長住幫佣,她把兩個小孩寄在鄉下由母親照顧,父親早已因無錢洗腎病死,丈夫在鄉下開三輪車。 她省吃儉用,每月賺到的3,000披索只留下500披索在身邊應急,其餘全部寄回家鄉,夫婦倆合起來不到8,000披索(約新台幣5,500元)的月入,不但要做家用,還得養活兩名無業前來投靠的親人。 錢不夠用,只好進當鋪或借錢度日,利息日積月累,愈來愈窮。 Jenny是一家連鎖百貨公司的售貨小姐,容貌端莊、笑容可掬,但她穿的絲襪卻已明顯脫線。她說,公司為了逃避員工福利及阻止員工組成工會,只和員工簽試用合約,試用期到了就把她轉到另一家分店「重新試用」,也因此,她的薪資一直是試用期的工資,根本買不起像樣的個人用品。 一名退休來菲的台商觀察到,在菲律賓,窮不只是沒錢,而且是「沒機會」,中下階層民眾再努力也無法扭轉命運,連下一代也難以翻身,這名台灣人感慨地說,「這種絕望才叫真的窮,也是菲律賓模式的窮」。
社會學家分析,菲國貧窮有結構性的原因:政治世家、地方勢力、財團等既得利益集團,從殖民統治時代到現在,經營出根深柢固、盤根錯節的連結,不論哪一個政權上台都難以撼動。 菲律賓號稱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但人民有選票卻沒有力量,導致政府、國會優先照顧的順序是企業或家族利益,而不是整體人民福址,經濟運轉的果實集中流向上層結構。 以馬尼拉的的汽油價格為例,羅慕斯總統執政時力排眾議,解除油價管制,宣稱市場自由競爭可以抑制油價,但後來發現各大石油公司的油價幾乎是同步漲跌,民眾不由得懷疑石油商是否組成「企業聯合」(Cartel),但能源部門只是「袖手旁觀」;相形之下,油價漲車資卻不准漲,馬尼拉計程車收費不到台北的一半,油價卻比台灣貴近兩成,司機們即使開一整天車,收入也少得可憐。 菲律賓人民的所得是台灣的三分之一,但2011年菲律賓電價每度11美分(約新台幣3.25元),全亞洲最貴;手機通話費每分鐘約需7.5披索(約新台幣5.12元),高於台灣;便利商店裏的飲料與麵包也不比台灣便宜。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1/10/8 下午 03:43:23編輯過]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1/10/8 上午 03:40:20 -- *** 垃圾堆天使 呼喚菲失學貧童 垃圾堆天使 呼喚菲失學貧童 在馬尼拉惡名昭彰的「煙山」垃圾場,43歲的珍.渥克(Jane Walker)光著腳踩過臭味撲鼻的黑色爛泥巴,來到一名瘦弱憔悴,雙眼佈滿血絲的小男孩身邊。 「你今天怎麼沒來上學?」渥克輕聲斥責道:「我不是告訴過你,我會找我的學生?就算遲到,你也該來上學。」接著她緊緊抱了抱小男孩,告訴他:「記得明天一定要來上學,我們會等你。」 隨後她便讓男孩回到垃圾堆,去撿拾可以換幾個銅板的東西。 曾是英國一家出版公司主管的渥克女士過去10多年來一直是「煙山」的常客,她前來這個露天垃圾場,是為了尋找那些失學的小孩,供給他們食物並送他們去上學。 珍.渥克來自英國 幫助窮人 1996年,渥克從英國來到馬尼拉觀光,那時她期待見到一個東南亞熱帶天堂,沒想到眼前卻是一個人口過剩,混亂無序的城市,街頭隨處可見行乞的小孩,不少無家可歸的人只能住進公墓裡用紙箱搭建的臨時住所。 「煙山」垃圾場位在馬尼拉通都區的沿海地帶,這裡每天都可見到許多一貧如洗的窮人在裡面檢拾破爛,說明在這個國家存在嚴重的貧富不均。 垃圾場內常冒出沼氣燃燒產生的煙霧,使馬尼拉市部分地區不時被煙灰覆蓋。煙山有部分地區已被改建成供窮人居住的廉價住宅區,但垃圾場邊陲仍住著很多貧困人家,且每天仍有數千噸垃圾被運到這裡扔棄。 渥克回憶說,當年她搭計程車四處亂逛,意外來到這個地方。她對這裡的人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感到震驚。 她說:「我知道我必須為這兒做點事情。…我看見小孩,他們本應帶著笑容,可是他們的眼神空虛茫然。和這些人住的地方比起來,我家的花棚簡直成了豪宅。」 回到英國之後,渥克成立「菲律賓基督基金會」,開始為援助菲國窮人四處奔走。朋友們對她的熱忱和轉變感到擔憂,有些人甚至指責她走火入魔,將辛苦獲得的生涯事業扔棄。 渥克最終辭去出版公司的工作,而後兼了3份差事以便存更多錢。她的同居人在兩人的兒子出生後離開她,對她無疑是一大打擊。但渥克存夠錢後,毅然收拾行囊,遷居馬尼拉,以便就近照顧她的「其他小孩」。 渥克說,過去雖有份好工作,但她始終覺得內心空虛。她已經享受過各種美好生活,該是她回饋的時候了。 「菲律賓基督基金會」將煙山附近一棟舊公家倉庫改建成學校,提供當地拾荒者的小孩基本小學教育,學生的父母也可以到校接受職業訓練。 學校鄰垃圾場 挑戰惡劣環境 要落實計畫並不容易,每到雨季當地髒水氾濫成災,志工們還得保護食物不被老鼠偷吃。幸運的是,一直有志工加入,目前渥克的基金會已僱用了數十名老師和衛生保健人員,且不斷得到慈善捐款。 「她是這裡的天使。」資深教師費爾蒙.朱伯塔這樣形容渥克。朱伯塔自己也辭去在政府所辦學校的教職,前來協助渥克。 目前渥克的學校已有500名學生。學校提供免費的書籍和文具,但他們仍必須設法應付惡劣艱困的環境。 |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1/10/8 上午 04:09:23 -- 菲挾巴士案頻傳 五年內三起 【訊息】 菲律賓長達12小時的香港旅行團巴士挾持事件落幕,其實這樣的巴士挾持事件(不幸遇害的人質總共有九個人),這幾年在菲律賓發生好幾起,前年在菲律賓北部小鎮發生的巴士挾持事件,也造成一人死亡的悲劇 槍聲大作,菲律賓警方衝向被挾持的巴士,車上的乘客倉皇逃出,挾持巴士的男子已經被當場擊斃這是發生在2008年,菲律賓潘帕嘉省的巴士挾持事件,死亡的男子原本是一名保全,因為家庭因素,他手持手槍和一把刀,在三十多人乘坐的巴士內開槍,結果槍傷兩名男性乘客,其中一名在送往醫院途中不幸死亡,,對峙五個小時,這名保全最後還是被的警方開槍擊斃。 |
蝚血���冽�苷辣���望��3璇� 嚗𣬚洵嚗�1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