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11/10/10 上午 04:25:48
-- 【轉貼】兒科醫生不如水泥工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K 小兒科醫師
Q:這幾年台灣兒科醫師大量流失,主要原因是什麼? A:我在小兒科任職10多年。以發展來看,10幾年前,我讀醫學院時,小兒科非常熱門。我第一年要申請進入醫學中心小兒科時,錄取5位,就有60位來報考,特別是87、88年,前後幾批都出現小兒科醫生過剩情況。在醫院工作幾年,我身邊一些兒科醫生都自己開診所,後來,隨著生產率降低,診所一家一家關,像我兩個同學也都把診所收起來。 少子化導致醫學院的學生不選小兒科,醫院也招不到兒科醫師。我們今年要錄取5位,還招不滿,有資歷的醫師都紛紛轉科別,就算健保局最近提高兒科申請健保費的優惠,效果仍然有限,許多醫生還是想走。像我們班當初有15個小兒科醫生,現在差不多有一半已經轉調,而選醫美當做轉行指標佔多數。其實重點就在醫院經營的好壞。 一般來講,經營的好,醫院通常是擴編,但像我待的這家醫院,病床逐年縮減,按比率,目前大概縮了十分之一。病床數縮減,主治醫師的缺就遞減。我們醫院的狀況是,小兒科遇缺不補,如此一來,有心的醫生要往上升遷的機會更難。有的醫生覺得沒有發展空間,不願意等,當然會想離開。升遷對醫生來講,很重要,多半醫生一定都希望能達到主治醫生的位置。 考慮赴中國發展 醫學院就屬內、外、婦、兒四科風險最大,醫生所承擔的壓力也高。我當住院醫師時,每天工作12個鐘頭算正常。最高紀錄是加上值班,連續工作70幾個鐘頭,都沒下班,自己找空檔吃飯、睡覺,比水泥工還不如,不過,這是這行必經過程。所以,住院醫生大概能撐3到5年,無法長期,辛苦過後,又升不上去,當然想走。 Q:面對龐大壓力如何排除? A:小兒科的病患本來就比較不好照顧,新生兒只要存有先天性或代謝異常等疾病風險,由於這些疾病變化非常快,有時一個判斷錯誤就會危及生命。像這種死亡率較高的科別,壓力很大,糾紛也多,大人的反應通常最激烈。 現在病人更了解自己的權益,醫病關係比以前緊張,所以很多醫生在這等情況下,第一思考到的,會是有沒有被告的可能性?兒科醫生一旦碰上醫療糾紛,通常會被家長咬著不放。家屬永遠認為是醫生判斷不夠精確,處理不好。這對醫生來講,是很大的壓力。我有時下班臉都很臭,脾氣也差,家人最常遭殃。 Q:你會想轉科別嗎? A:我目前有在評估,當然年紀也愈來愈大,沒辦法讓醫院這樣操。現在有些台灣醫生也在觀望大陸那一塊,在對岸,小兒科醫生相對很缺,醫生素質也不如台灣。我最近常跟同學說,既然台灣環境不適合,到對岸發展或許不錯。 記者許家峻採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