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轉貼】〈專訪〉連勝文:創造就業機會、促進薪資提升才是解決台灣貧富差距的關鍵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31922) |
-- 作者:lia -- 發表時間:2012/5/22 上午 05:31:52 -- 【轉貼】〈專訪〉連勝文:創造就業機會、促進薪資提升才是解決台灣貧富差距的關鍵 作者: 鉅亨網記者尹慧中 台北 | 鉅亨網 – 2012年5月22日 上午11:45 國民黨中央委員、現任避險基金Evenstar Fund資深顧問連勝文。 針對近期證所稅議題對資本市場影響,國民黨中央委員、現任避險基金Evenstar Fund資深顧問連勝文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表達不贊成開徵證所稅,但贊成以提高證交稅做為替代方案。另外,歷經生病、槍擊案等大事轉捩點,他也提及未來人生規劃的想法,並分享創業以來的心路歷程。 以下是專訪全文: 問:以您專業的外資投銀背景,證所稅的復徵,對台股量價的影響,您有何看法?有何解套的建議? 答:我是屬於個人一年在台灣證券市場投資獲利不到新台幣400萬的人。目前身為避險基金Evenstar Fund資深顧問,Evenstar是於2005年在香港成立的亞洲避險基金。在亞洲市場投資以大中華區為主,在台灣投資不到總資金的5%。 照理而言,政院版證所稅對我個人與公司並無直接影響。但即便如此,作為一個關心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人,我認為,證所稅對台灣資本市場將產生嚴重衝擊並恐將影響經濟的長遠發展。(接下頁) 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心臟」,負責提供如血液般重要的資金給予企業發展。若「心臟」出了問題,怎麼能夠期待未來的總體經濟發展穩健?若稅制政策的變革太快且欠缺周詳的考量,對台灣經濟恐將產生嚴重且長遠的負面影響。 我對於近期台灣市場反應稅制議題的量縮價跌感到非常的擔心,且近期台股更一度量縮到467.64億元,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也幾乎都跌破承銷價,這也反應了資本市場信心的變化。 解決貧富不均 醫頭痛卻割「心臟」肉 現在的情況,就像是為了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而去開徵證所稅,感覺上就像是「為了醫頭痛、卻去把心臟割了一塊肉」。 我一直認為,有錢的人多對社會多貢獻一點並不是壞事,但現在這種要解決所得不均的「頭痛問題,卻去挖掉心臟一塊肉」的邏輯,卻讓人想不通,因為我實在看不出來這樣的稅制變化,如何能夠為社會底層的人民創造財富,況且在這一灘死水的交易量中,最倒楣的還是平民百姓、散戶。 特別是在龍年開市,樂觀的認為台灣可以在金融風暴衝擊下,休養生息四年,而去買股票的投資人最可憐。 創造優質就業機會,促進薪資結構改善才是解決台灣貧富差距的關鍵 我認為,台灣經濟真正的難題不是有人能從資本市場上賺到錢,而是台灣優質的工作機會太少,且正因優質的工作機會太少,導致國民所得成長緩慢、甚至還「倒退嚕」,尤其是年輕人薪水真的太低。因此,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從而引導薪資結構的提升才是解決台灣貧富差距真正的方法。(接下頁) 但要達成這個目標,似乎不是僅透過稅制的改變就能達成,應透過全面性的政策檢討並確實執行。 例如: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市場,政府應如何調整產業政策並確實執行該類政策,而非僅是作秀搏取媒體版面?或是透過法令制度的修正,使台灣的官僚體系願意為民興利,而不是動輒遭人指控圖利,進而導致官僚體系因噎廢食,不做不錯的心態。 同時,我們也應檢討台灣的教育制度是否能真正培養大量本國企業或國際市場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必須推出友善的政策才能吸引優質的企業投資,進而形成一個良性的、擴大就業機會的循環。 過去,台灣企業能在亞洲維持競爭力,在於有效率地管理,同時擁有一個友善的本國資本市場,能提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高風險的新創企業以及科技業,相對容易且迅速的募資管道,使這些企業可在資本市場上取得必要的資金來源,才能持續擴充生產規模並聘雇更多人才加入。 但現在這樣把心臟割一塊肉走,衝擊資本市場,未來這些中小企業、新創高科技、高風險產業將如何募資? 大企業因為股票的市場流動性較佳,且債信良好,同時國際化佈局完善,資金來源不虞匱乏,但中小企業若從資本市場籌不到錢,這些產業將如何取得企業成長所需的血液?(接下頁) 如果臨近亞洲國家新加坡、香港、韓國、中國大陸提供更優惠的政策措施,那麼不用多說,可以想見資金與人才,將會流往哪個方向?同時,台灣的投資大戶在過去十二年中,因政治動盪因素,多數都已架構好各種海外投資管道,因此除非證所稅的稅率能夠降低到與利用假外資回台投資的成本相近,否則我實在非常懷疑政府到底能課到多少稅? 證所稅議題衝擊 台股進入「雙低」惡性循環 隨著證所稅議題浮上檯面,我們看到近期台北股市的交易量與本益比都明顯降低,交易量降低,本益比也隨之降低(De-Rating);本益比降低也連帶使投資人投資意願降低,進而回頭再使交易量降低,進而形成「雙低」惡性循環,衝擊市場動能。 就亞洲市場而言,如果大家覺得台灣不好玩,相對於台灣市場,鄰近的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市場如果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條件,那麼資金自然就會往那邊去。台商或海外企業也不會選擇台灣作為掛牌上市的地點,等於拱手將優質的企業及可預期的稅收讓給我們的競爭對手。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競爭力隱憂。故基於降低市場衝擊原則,我贊成研議提高證交稅但不要開徵證所稅的修法方向。(接下頁) 開徵證所稅對於解決台灣經濟真正的難題並沒有實質的幫助;我認為,政府仍應回歸產業、法令制度及教育政策等根本問題來解決。在降低對資本市場衝擊,同時考量國家稅收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證交稅而不課徵證所稅或許可作為一個立法的方向。 問:您對於目前證交稅稅率調高比重部分有何建議? 答:目前看起來各種建議的版本還很多,但我的想法是,政府政策不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認為,證交稅提高對於創投業、中小企業未來募資的衝擊將相對低於證所稅。對於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而言,政府應提供一個友善、充足的募資環境,而只有資本市場具有充沛的流動性,才能鼓勵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進行更多投資。 特別從創投業者的角度來說,創投受益憑證現在也涵蓋在證所稅的範圍裡,但這些創投不是以經營證券交易維生,卻也要負擔如此重擔。 創投業者在生化科技、App等高風險新興產業,常常面臨到投資10家倒閉7家,僅僅3家賺錢的情況,且每家公司投資的時間點都不相同,這時間點上該要怎麼計算獲利虧損?是一家公司一家公司來算,還是能夠以整體盈虧互抵?投資人承擔風險是自己的事情,但在盈虧不平衡的情況,現在卻出現賠錢要自己買單、好不容易賺一點錢卻要課稅的情況,這樣誰還要去投資創投業?而創投業又如何有能力去投資對國家經濟未來發展至為重要的新創產業? (接下頁) 問:奢侈稅實施至今,您覺得台北房價是不是真的「回不去了」?政府應有那些措施來健全房市? 答:我認同奢侈稅,我一直認為經濟上有能力的人,多為社會貢獻一點,絕對不是壞事。但是,奢侈稅與證所稅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奢侈稅不會衝擊整體消費市場,但證所稅卻會衝擊整體的資本市場。同時,資本市場不振時,民眾基於預期心理,也會減少消費,反而比奢侈稅更加影響消費市場。因此,政府雖說證所稅直接影響僅幾萬人,但間接會影響多少人,則沒有人知道,政府也不敢告訴你。 我不是房地產市場的專家,但我也覺得台北的房價實在是高了,尤其東區! 紐約市中心的房價也不見得比台北東區貴,「像我這樣的咖,工作這麼多年,靠自己還是買不起東區的房子」,就算買了,也可能就只能過著天天吃泡麵的日子。台北的房價真的是貴了!奢侈稅,這個政策應持續施行。 問:就國民黨接班態勢,不少聲浪指出您是台北巿長熱門候選人,您是否考慮參選?令尊及夫人的對此事的看法及態度? 答:許多前輩及朋友都在鼓勵我,但對我個人而言,這件事情,還要好好想一想。 以台北市而言,我最尊敬的是黃大洲前市長。因他奠定了這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基礎,而他這種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過程讓我非常佩服。但是自己要不要這樣去做,真的需要好好思考。 畢竟我在悠遊卡公司服務的經歷可以說是「直的走進去,橫著抬出來」,身體累到病倒。後來頭又被「打一槍」,疑點至今未明。這個槍擊案偵辦的過程,讓我深刻的感受到站在國家機器對立面時,小老百姓的那種無助與無奈。但是在台灣現實政治的制肘下,是否有人能夠真正實現改革這個國家機器的理想,我非常懷疑。(接下頁) 我熱愛這個城市,但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當我擁抱我的妻子及兒子們的時候,就如同已經擁有了全世界!對我而言,任何職位,都比不上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問:聊點輕鬆的,倫敦奧運快開始了,您最有興趣的運動比賽項目是什麼?是否想培養兒子成為下一個林書豪? 答:我最喜歡的運動當然是藍球。 就我家人的身高來看,我的兒子們身高應該有不低於我的身高194公分的機會。 身為一個家長,是希望他們該念的書好好念,當然從小能養成運動習慣很好。現在快兩歲的會拍球了,四歲的讓他玩灌小籃框的遊戲,一步步慢慢來,讓他們從小就培養打籃球的自信。這樣很好。 問:您對台灣年輕人創業方面有甚麼想法? 答:這個問題,我想,有一個重點,年輕人絕對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只能做到什麼或不能做到什麼。不要讓別人決定你的命運。不要讓別人告訴你會不會成功」。 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好了,在全球金融海嘯時,我接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有許多人看衰我。而我天天起床就是擔心公司財務狀況,公司賠的錢雖然不是自己的,而是國家的錢,但如果虧損擴大或甚至倒閉的話就是我的責任,所以每天都在努力轉虧為盈。幸好最後有達到一些成果。(接下頁) 悠遊卡的時候是這樣,Evenstar 也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 我 35歲的時候第一次創業,和一個美國人、香港人合夥設立Evenstar Sub Fund I,主要投資可轉債、PIPE(以私募股權方式投資上市公司)。一開始從親朋好友募集700萬美元做起,第一年都沒領薪水,好險過去在投資銀行工作,稍微存了一點錢,自己養自己,熬了三年才慢慢上了軌道。 這個過程中非常辛苦,還有很多人唱衰我們。這種被人看不起,唱衰的痛苦過程就像是把我們當成「螻蟻」般在地上踐踏。 700萬美元你可能認為很多了,但現在要作避險基金的額度都很大,有人口袋很深,隨便一募就是2億美元,或者,吹口氣就50億元人民幣都是常態;我們這樣東拼西湊,弄一個700萬美元,去外面跟人談生意,是怎樣呢? 我跟某個老外談,那個老外當時在喝水,一聽我說700萬,馬上嘴裡喝的水就都直接噴出來,還一邊笑一邊跟我擺手,不想談了。 很多被人看扁、完全沒有尊嚴的事情真的說不完,但我們也沒有放棄,我們是這樣想,既然決定目標就要戰鬥到底。(接下頁) 當初募資一毛錢都募不到,這幾百萬都是親朋好友與夥伴的友情投資。後來在艱難的過程中,一個人的能耐慢慢被逼出來,我們慢慢獲得了一些肯定,在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2009年及2010年連續兩年獲選Asiahedge雜誌亞洲前10大優質避險基金,2005年開始到現在7年期間管理資產規模也成長18倍,來到了1.2億美元。 目前Evenstar Sub Fund I團隊約20人,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我們仍有正報酬7.8%;去年面對歐債衝擊,我們亦維持正報酬5%;今年到目前為止,正報酬率在3.2%,現在看起來我們還是期許下半年會比去年好。 這整個過程,我只想跟年輕朋友說一件事情,那就是絕對不要讓別人告訴你會不會成功。 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只能做什麼不能做到什麼,不要讓別人決定你的命運。命運應該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台北有錢人說話就是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