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社會萬象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3)
----  *** 我們正在當白老鼠-揭發國人吃【基因改造黃豆】的真相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3&id=35384)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3/4/7 上午 02:28:01
--  *** 我們正在當白老鼠-揭發國人吃【基因改造黃豆】的真相

揭發國人吃基改黃豆的真相   13-02-02.1

經典雜誌新出爐的2月號有一篇台灣人當應該知道的文章:「不願面對真相的黃豆」。
文中提到大量食用黃豆的亞洲各國家中,大概只有我國國民吃的主要是作為飼料用的基改黃豆,
不但有基改的風險,豆子農藥(年年春)殘留容許量比起其他食用穀類都還要高很多。

文中提到國產黃豆的好處時,指出豆之味豆腐坊的黃學緯認為「連台灣的爛豆子我都覺得很好」。
因此作者最後寫到:期盼有那麼一天,豆腐上面的標籤不只是基不基改,還能印上「台灣生產」的驕傲字樣。

原文大部分檔案見:蔡佳珊 2013 不願面對真相的黃豆
    網址:http://gmo.agron.ntu.edu.tw/report/gmsoya201302.pdf

以下是  該文節錄
=============================================
  「除了少數講究養生的人,美國人根本不吃黃豆。」豆之味負責人黃學緯直言,美國種黃豆就是為了榨油和飼料,其生產流程的思考邏輯,跟給人吃的就不一樣。

  根據美國黃豆出口協會食品項目經理林裕祥的觀察,在美國豆漿並不普遍,比牛奶貴兩、三倍,且養生人士吃的大都是有機豆漿。

  那麼和我們一樣酷嗜黃豆的日本呢?二○一○年美國堪薩斯大學農經系學者山浦光一(Koichi Yamaura)的研討會報告中言明:「日本是基改黃豆的第三大進口國,但人類直接食用的豆腐、味噌與納豆等食品,只使用非基改黃豆,而基改黃豆僅供油脂與飼料用途。」
  美國黃豆出口協會也證實,日本每年進口一百萬公噸的「食品級」黃豆。

阮怡仁估計,台灣人直接食用的二十幾萬公噸黃豆裡面,食品級黃豆只有兩萬多公噸,大多製作成有包裝的豆漿、豆腐,並特別標明「非基改」或「有機」字樣。換言之,沒有標示這些字樣的產品,譬如傳統市場的豆腐、豆乾和一般早餐店的豆漿,大多由選豆製作。

  對基改食品一向抱持審慎態度的歐盟,持續有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嚴密監督。去年(2012)九月,法國學者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就發表了一個驚人的研究,在長達兩年的動物試驗當中,他發現餵食基改玉米(NK603品種)與嘉磷塞(農藥)皆會導致小鼠致癌,一年後就長出明顯腫瘤,其他器官如腦下垂體與肝腎器官也發生病變,以致壽命顯著縮短。

  這個實驗之所以深具意義,在於過去的動物試驗往往只有短短幾個月,無法呈現基改成分的長期影響。此外,生技公司的研究報告大都只萃取出插入基因所衍生的蛋白質來餵食動物,而非整個種子或果實。

  已有不只一篇的國外報告顯示,比起天然黃豆,基改黃豆的異黃酮含量明顯偏低。而異黃酮正是黃豆當中最為人稱道的防癌成分。

  在南美洲,大片雨林被砍伐改種基改黃豆,數以萬計的小農和原住民流離失所。紀錄片《殺戮農場》(The Killing Fields)揭露了這起殘酷真相:巴拉圭的黃豆田因大量噴灑嘉磷塞除草劑,水源遭受汙染,導致周邊居民發生皮膚潰爛、嘔吐、痢疾、眼盲等病變,以及孕婦流產或生出畸形兒。人們只好離開家鄉,在都市邊緣掙扎求生。始作俑者,正是號稱要幫助農民的農化企業。

  GM Watch網站報導,巴西自種植基改作物後,農藥銷售量在2006年到2012年間,增加了72%。基改公司的另一個宣言「基改作物可減低農藥使用量」,也不攻自破。

  愈來愈多的報告證實,基改工程並未提升糧食產量,且其中為數最多的黃豆和玉米,在世界農糧體系中根本不是提供給飢餓人口,而是用作牲畜飼料。而生產1公斤的肉食,則需要耗費3到10公斤的榖物。世界畜牧業對於基改飼料的依賴,反而可能讓糧食問題更加惡化。

  台灣的畜牧業也極端仰賴進口的黃豆和玉米。目前進口黃豆有55%來自美國,42%來自巴西,基改比例在九成以上。玉米則有64%來自美國,24%來自巴西,基改比例約八成。

  少吃肉,就能幫助緩解糧食危機。
 而拒吃基改食品,不僅是為了避免健康陷於未知風險,更是為了地球永續與人類福祉。

fff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10/18 上午 01:26:53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4/8 上午 08:27:04
--  【轉貼】台灣餐桌上的黃豆,有 90%是美國豬隻吃的基改豆?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2012/10/18 22:09

本文摘要:當媽媽們為了家人健康,或者響應多吃素救地球,大量採購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時,可能沒想到,市面上九成的黃豆製品都是來自美國的基改豆,而且是餵給豬隻吃的飼料豆!而且,在栽種時就大量使用農藥,長途運送過程再噴灑抑菌劑,最後製成食品,成為餐桌上天天下肚的食物!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黃豆,其中高達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 這些基改豆在國外大部分都拿來加工成動物飼料,換言之,美國人用來餵豬吃的黃豆,被製成台灣人餐桌上的豆漿、豆腐、豆干等,且從栽種到運輸,全程使用農藥與抑菌劑等 ,令人膽戰心驚。

別人拿來餵動物,我們吃下肚

目前市面上黃豆可分成特級、一級和二級:
特級指的是非基改且有機種植,
一級則是食品豆,包含基改和非基改,專門供應人類食用,
二級又稱選豆、飼料豆,為了追求產量使用基因改造,再混進其他物質專門供應動物飼料,二級和特級黃豆價差可達三倍。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進口的230萬噸黃豆,有高達九成都是基改黃豆,這些基改黃豆多半從美國進口,絕大多數都是飼料黃豆,但是美國國內食用的黃豆,卻是食品級黃豆,飼料級用豆則外銷,目前台灣市面黃豆製品,就有90%是以美國豬隻食用的基改飼料豆製成。 基改飼料豆,從栽培到採收全程大量農藥 飼料黃豆從栽培過程就和食用黃豆不一樣,台南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昭慧表示,美國的黃豆農場多在一千公頃以上,農民都是乘著直升機噴灑農藥,由於飼料黃豆大部分都植入抗除草劑基因,所以旁邊的雜草都死光了,黃豆卻仍然屹立不搖。

採收完畢後,一輛輛大卡車將黃豆運上船艙,生性怕水的黃豆,本來應該要在運送前就分袋包裝,隔絕空氣和水分,但台灣進口的是飼料黃豆,規範不嚴謹,都是到了高雄港才分裝,一粒粒散裝黃豆就在悶熱的船艙翻攪一、兩個月,而為了防止黃豆氧化膨脹,因此必須在表面噴灑抑菌的抗氧化劑,這些,也都一併進了人類的肚腹。經過了漫長旅程,越過整個太平洋後,黃豆終於從美國來到台灣,這些除草劑殺不死、熬過高溫潮濕的船艙、從發霉的夥伴中脫穎而出的黃豆,再經各種榨油脫渣的加工手續,最後在我們的餐桌上成功達陣。

基改風險成謎,民眾卻無清楚選擇權

基改飼料豆除了在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汙染,飼料黃豆的基改成份才是學者最擔心的事情。「基改」指的是將某生物的一段基因轉植到其他生物,最常見的就是將細菌的抗除草劑基因轉植到黃豆。 推動「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長達10年的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表示,基改作物目前風險還不明,不過有法國研究顯示,白老鼠吃了兩年基改作物後長出腫瘤,「基因重組後蛋白質可能出現變化,但沒人敢用人體做實驗,所以到現在仍無法證明基改對人類有沒有害處。」

美國本土對於基改食品並不放心,許多農民仍不敢大規模引進基改小麥,歐洲更有超過70%的民眾拒吃基改食品,台灣卻獨步全球,將基改作物當成主食。 即使國際間對基改作物批評聲浪不斷,但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工會顧問林俊臣表示,國內只有兩家大廠有財力進口黃豆,就算有心想要買非基改豆都不太容易,得付出高額成本向國外農場契作,一般業者根本負擔不起。

衛生署在2001年建立基改黃豆、玉米的查驗登記制度,基改黃豆佔總產品重量5%以上就必須標示「含基因改造」,但這樣的標準卻遠比許多國家還要低,韓國規定食品中含有3%基改成份就必須標示,澳洲和紐西蘭則是1%,歐盟更只容許0.9%的殘留量,而且台灣的法規只是行政命令,還不適用在一般菜市場、早餐店的豆類製品,有業者就表示,台灣豆製品的零售市場,99%都是基改豆。

郭華仁認為,除了要將散裝黃豆納入管制,最重要的是規範飼料豆和食用豆的進口標準,「明明就有等級差別,為什麼我們只能吃人家的飼料豆?」 食用黃豆應由國內生產,活化耕地也保障國人健康 黃豆也曾是台灣生產大宗,民國50年代,黃豆種植面積達到六萬公頃,但70年代為了平衡台美貿易逆差,開放美國雜糧進口,台灣黃豆從此一蹶不振,每年種植面積僅有百公頃上下,去年更只有55公頃,產量僅105公噸,不到進口量的萬分之一。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最近有了轉變。近年國際糧價高漲,黃豆(到港)價格從2006年一斤不到10元,今年已經飆升到19元,飼料業者叫苦連天。但危機就是轉機,農糧署趁著國內外黃豆價格拉近,鼓勵農民種植黃豆,一公頃補助4.5萬,獲得多家廠商與農會支持,今年光是契作面積就突破360公頃,是去年六倍之多。 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說,很多廠商都知道國產黃豆新鮮而且品質好,配合農地活化,未來要逐步擴大黃豆面積,今年已將二期黃豆納入契作獎勵,目前契作面積突破300公頃,希望在104年達到1100公頃。希望消費者能支持MIT黃豆,也鼓勵廠商使用國內生產黃豆,不要再讓國人食用品質較差的進口飼料豆。 本土大豆非基改栽培,短途運輸品質健康均有保障。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3/4/8 上午 08:27:52
--  

19歲男得乳癌 醫疑豆漿喝多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年輕男性也會得乳癌!屏東一名十九歲男大學生半年前發現乳房腫塊,切片化驗確定罹患乳癌,可能是國內最年輕的男性乳癌患者。醫師說,這名病患超愛喝豆漿,每天幾乎把豆漿當開水喝,懷疑因此雌激素過量,刺激生成乳癌。

這名男病患就讀南部某大學,半年前發現左乳暈下方有硬塊,至屏東地區醫院檢查,醫師說追蹤觀察即可。但他越想越擔心,日前主動要求做切片,化驗後確定是三陰性乳癌,腫瘤大於二公分,臨床分期為第二期。

懷疑雌激素過量 刺激生成

隨後他轉至高雄長庚醫院,開刀進行根治式全乳房切除,並以輔助性化療預防乳癌復發,目前恢復良好。高雄長庚一般外科醫師吳世重說,病患並無乳癌家族病史,身材中瘦,也不愛吃油炸類食物,引發乳癌的原因令人費解。

醫師懷疑,因病患很愛喝豆漿,從小以豆漿當早餐,而且買豆漿機自製豆漿,每天攝取量明顯過多。吳世重指出,豆漿是黃豆製品,富含植物性雌激素,而賀爾蒙是乳癌發生原因之一,懷疑病患罹癌很可能與豆漿喝太多有關。

豆漿惹禍 義大醫:不太可能

但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洪朝明認為,喝豆漿致癌的可能性不高,這幾年文獻甚至顯示,東方女性攝取豆漿反而降低乳癌機率,推論是因豆漿中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有類似抗賀爾蒙藥物效果而降低乳癌風險、復發率。

非女性專利 有年輕化趨勢

「乳癌不是女性的專利!」吳世重說,男性乳癌案例數不到女性一%,且多為五、六十歲中年男性。但這幾年男女乳癌均有年輕化趨勢,男性治療方式和女性一樣,開刀之外化療、放療、標靶、抗賀爾蒙藥物療效都不錯。

他表示,年輕男性得乳癌相當少見,但胸部脹痛、硬塊等症狀與「男性女乳症」很類似,年輕男性若發現單一邊乳房有硬塊、摸起來很硬卻不會痛、且硬塊持續沒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


--  作者:zeldan
--  發表時間:2013/4/11 上午 07:13:39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jdhazeljd
--  發表時間:2013/4/11 上午 07:15:26
--  

大家都成了白老鼠

謝謝提供資訊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3/4/11 下午 07:17:53編輯過]

--  作者:dolphinx9
--  發表時間:2013/10/4 上午 05:25:29
--  
請大家重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