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李紳日食活雞300隻就會成「事實」
兩年來網路盛傳:「台北榮總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失智了!」這消息教人意外,也教人惋惜。
但是今年4月27日的聯合報忽然引述劉秀枝的話說:「網路的消息是正確的,只是提早了20年。」她雖退休,但還沒有老到失智的程度。
兩年前劉秀枝一位好友罹患失智症,她在報上以第一人稱寫了一封信,提醒社會大眾注意養生預防。文末特別註明「這封信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登」,但有網友認為「這位可敬的女士」就是劉秀枝本人,於是傳發了這條「新聞」。起初劉秀枝不想澄清,怕越說越亂,最近記者訪問她,她才出面「更正」。
美國新聞學者菲利普•邁耶2005年寫了一本書《正在消失的報紙》,他運用美國「全國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預測到了2015年讀者對報紙的信心趨勢線將到零點,到2043年全部報紙都會停刊。邁耶的書引起震撼,但也引發辯駁。不管他的預測準確度如何,但報紙讀者式微、網路使用者增加,那是事實。如果有一天網路真的取代了報紙,則新聞的正確性會如何?品質有保證嗎?在報紙,外面有專任的採訪記者,負蒐集和查證的責任;內部則有編輯,負責整理、淨化和再確認。報紙發布的新聞,不敢說絕對正確,但可信度是極高的。而且,若發生錯誤,還有人負責。這些,網路似乎都還沒有建立。
不僅是劉秀枝,連皇帝的事都有人敢隨意編寫。2012年網上出現一則報導,「發現」光緒皇帝在京師大學堂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全文,這使一般讀者大有興趣,也驚動了史學界。但輾轉追查,原來有人取材自一本小說《一個人的甲子》,把虛構說成了史實。京師大學堂固然是光緒全力推動的新政之一,但它於1898年12月31日開學時,離戊戌政變已103天,光緒早被慈禧幽禁在瀛台,哪裡還有行動自由?
網路新聞最驚人的,是對唐代詩人李紳的栽贓。李紳有一首題為〈憫農〉的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中國人多能琅琅上口。
兩年前大陸網路上忽然出現貼文,說李紳為官時,喜食雞舌,每天一盤炒雞舌要殺活雞300隻。有網友氣憤的說:一直以為他是一位敬天愛民惜物的詩人,原來我們從小就被騙了。
有「實心眼」的人遍查各種典籍也找不到「李紳殺雞」的出處,就一步一步查「新聞」源頭,查到最後,在一地方報紙副刊上有篇文章,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找到作者,他表示自己也不是「首發者」。再查,就斷了線。
有網友說,古代沒有大規模養雞場,一天吃300隻雞,一個村子的雞一天就吃光了,一個縣能吃幾天?憑常識就知它不可信。
網路尚未取代報紙,但「新聞」的比重越來越多。將來媒體環境會是什麼樣子,教人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