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健康人生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4)
----  [文章] 樂當「樂活族」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4&id=10436)

--  作者:yhhuang
--  發表時間:2008/1/21 上午 07:56:45
--  [文章] 樂當「樂活族」

樂當「樂活族」

台北 明心


  多年前,當我還隱居鄉間時,一位鄰居找我加入「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當我得知「主婦聯盟」是個推行有機行業的機構時,立刻開心加入。雖然共同購買制度的價格較高,而且有時會收到家人不愛吃的青菜,因此消化得有些辛苦。但想到有這麼一群人既認真照顧我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又努力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心裡便非常感激而敬佩。同時擔心萬一參加的人太少,這項美意將會夭折,會造成家人與環境無法彌補的損失,因而咬緊牙關持續參加。

  後來,遷居台北,認識了「里仁」,知道「里仁」銷售的除了有機蔬果,食品也盡量去掉化學添加物,而且生活用品也很注重對環境友善的態度;更認識到「里仁」的背後,有著「體恤一切有情生命,恢復大地生機」的恢宏宗旨,而成為有機使用者可以安心消費的場所。從此,我也加入了「里仁」消費群,讓自己的消費既顧及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同時兼顧環境生態的自然發展。

  原本,我一直以為我們這些護持有機的行動,不過是少數人的罕見行為,直到最近認識到「樂活族」〈Lohas-Life 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才知道,「樂活族」跟我們有著相同的理念,在消費時顧慮的不只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會更推而廣之的考慮這項消費行為對地球的永續發展。而且現今西方都市社會中,「樂活族」已超過一億人口。

  為了因應樂活族的日漸增加,相關的樂活市場也應運而生:綠建築、環保家具、二手用品、健康有機食品、生態旅遊、瑜伽、身心靈成長課程,以及另類療法等。

  目前,英國約有三分之一人口屬於「樂活族」,英國且早在一九四六年即已實施有機認證。英國查理王子發起的有機品牌 Duchy Originals 便是其中的代表,這個品牌從食品到保養品都有。

  廣為人知的美體小舖〈The Body Shop〉更涵括了伸張人權、動物權與環境保育。因此,美體小舖不僅要求產品符合自然、可再生,且要求所有成分沒有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沒有侵犯人權的隱藏因素。

  因此,當美體小舖發現製造肥皂的歐洲廠商利用廉價移民勞工的血汗時,立刻更換廠商,將產品轉包給英國格拉斯哥貧民社區,藉提供當地貧民工作機會來促進該區經濟發展。

  此外,美國境內也有約四分之一的樂活族人口,美國《營養產業期刊》於二○○三年的調查顯示,美國當年樂活族消費額高達四千四百億美元,比一些小國的生產毛額要高,該雜誌並預期樂活族市場每年有百分之十的成長空間。

  美國境內還每年舉辦樂活論壇,去年的第九屆「樂活論壇」在加州舉行,吸引了許多大公司的關注。英特爾〈Intel〉和戴爾〈Del〉電腦公司供應會議期間的最新型電腦與無線上網服務,福特汽車於大廳展示全球第一輛減少空氣污染的油電混合車〈Hybridy〉,連論壇主持人的座椅也是有機產品。

  如今,美國已有四十種以樂活族為閱讀對象的雜誌,其中二○○一年創刊的《有機品味Organic Style》已有七十三萬份的發行量。

  鄰近的日本也約有十本以樂活族為讀者對象的雜誌,其中表現最亮眼的《天然生活》發行量約十八萬本。在日本商品市場上,最具「樂活」形象的「無印良品」,不但為了從裡到外充分實踐儉約、單純、環保的企業理念,連牌子都沒有〈無印就是無品牌 no logo〉;同時也為了符合產品的環保訴求,不使用耐久、易加工,卻於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影響環境荷爾蒙的PVC;還將生產過程剩餘的棉紗作成限量的「殘系T恤」,這種利用剩餘的棉紗製成的T恤,每一件都不一樣,反而自成一格。此外,「無印良品」並在網站上列出他們近兩年在垃圾、紙張、二氧化碳減量、家電產品回收與再商品化方面的實際績效。

  「無印良品」這樣特殊的經營型態,獲得許多「樂活族」的支持,在英國、法國、愛爾蘭、新加坡,及台灣等十二個國家,擁有五十個據點,年營業額超過三百四十億台幣,名列「世界一百大品牌」。

  而在台灣,除了我所熟悉的「主婦聯盟」和「里仁」之外,標榜著「對地球友善的店,對人友善的工作人員」為服務宗旨的大型有機超商、餐廳「柑仔店」,也在新竹市區開展出六家分店。而一些大企業的老闆們除了自己吃有機蔬菜,也把提供員工有機蔬菜當成福利之一,並投身經營有機健康食品行業。甚至於經營觀光的旅遊業也推出了與環境共存榮的生態旅遊。

  這些亮麗的數字與訊息,讓我內心深處泛起「德不孤,必有鄰」的飽實感受。看到台灣這樣不置外於全球趨勢的樂活趨勢,看到全球有這麼多人為地球的永續經營盡心盡力,讓我對我們所居住的小小島嶼,以及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未來有了愈來愈多的信心。

已獲得同意轉載

http://www.bwmc.org.tw/Tfr/tfr_65/tfr_65_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