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健康人生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4)
----  【報導】莊祖宜:選擇海鮮,豈僅考量輻射而已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4&id=26646)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1/4/19 上午 07:40:57
--  【報導】莊祖宜:選擇海鮮,豈僅考量輻射而已

由於日本福島的核電廠冷卻失控,輻射物質流入海口,近日人人聞海鮮變色。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我認真的上網搜尋資料,想了解這次災變對海洋到底有多嚴重的影響。至此,幾乎所有比較具公信力的國際刊物和專家學者都表示,輻射汙染的問題雖存在,對於海洋生物與人體應該還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原因大致可歸類以下三點:

一、目前排放出的微量輻射物質「碘131」的輻射量每八天減弱一半,危害不長。

二、大海深廣,能迅速稀釋輻射物質,直到接近海中天然輻射量的濃度。

三、研究過往核彈試爆和核廢料傾倒的科學家們幾乎一律表示,經過數十年的追蹤觀察,輻射物質雖然持續殘留,對於受汙染地點(如承受多次試爆的南太平洋和愛爾蘭西北岸的Sellafield核電廠)的海洋生態與附近居民的健康,卻沒有明顯偵測到影響。

前面兩點聽起來保守樂觀,說服力不大,但第三個論點對我倒是有奇異的安撫作用。原來除了意外災害之外,人類早已於近半個世紀有意識的製造了大量的輻射汙染,光是冷戰期間在海洋與大氣間試爆的核武就有近千枚,而且大多數的核電廠一直到一九九四年才停止將低輻射廢水排放入海。我們渾渾噩噩的吃了那麼久的輻射海鮮也不懂得抱怨,可見目前的狀況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惡化,因為我們活在差不多的惡劣環境裡已經很久了,只是後知後覺而已。

其實除了輻射物以外,海水與許多河川湖泊早已受到工業汙染。汞、鉛、多氯聯苯等等導致畸形和致癌的物質,一路隨著食物鏈從海藻貝類和小魚大魚進到我們的肚子裡。我自己要不是因為去年懷孕生子,在孕婦須知上得知那麼多種魚(如鯊魚、旗魚、鮪魚、馬頭、石斑)有害胎兒,還一直天真的以為多吃魚只會變聰明呢!

如果關心的觸角從一己的健康延伸到環境生態的平衡,我們會發現有更多的海鮮水產不宜入口,比如瀕臨絕種的黑鮪魚、智利海鱸,又比如以破壞性超強的底拖網捕來的鮟康魚、金獅魚,或是以炸藥或氰化鈉毒液破壞珊瑚礁捕來的石斑。

你說那麼吃養殖水產總行了吧?但偏偏又有為數甚多的養殖場排放汙水入海,密集畜養的魚蝦將病菌傳染給野生魚蝦,甚至逃脫魚網與野生魚種雜交,進而取代並毀滅野生魚種(且看挪威與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的鮭魚,還有南中國海和東南亞的養蝦場)。就算是在與海水隔絕的狀態下進行養殖,水流是否清潔、飼料裡是否添加生長激素與抗生素,都是應該注意的重點。

身為一個愛吃魚的都市人,我對於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這個問題已經頭痛很久了。過去住在美國和香港,我總能從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其他相關單位取得方便隨身攜帶的「海鮮選擇卡」,上面清楚的明列什麼魚應該「避免」,什麼要「想清楚」,什麼「建議」食用。這些卡拿到台灣不太好用,因為每個地方偏好並可取得的魚不一樣,同一個魚種的名稱在不同海域和國家又常常變來變去(比如吳郭魚一下叫鯛魚,一下叫尼羅河紅魚)。

在此真心期盼台灣的相關單位能整理出一個詳細的海鮮水產選購指南,提高大家對環境生態的認知。活在這個時代,吃魚的考量豈止是新不新鮮,或是有沒有輻射而已!

(作者為飲食作家)

【2011/04/18 聯合報】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