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昨天在「後青春的安老學─二○一四高齡照護論壇」發表調查指出,台灣老人看病多、用藥也多,六成高齡者的門診處方有潛在不當用藥,用藥後副作用大於優點,推估可能因此使住院風險提高百分之五十。
陳亮恭指出,美加老人平均一年就診四次,台灣老人卻高達廿六點七次,幾乎破世界紀錄;且國內老人潛在不當用藥比率遠高於國外的二成到四成。他根據健保二○一○年資料分析,國內老人一年住院九十萬餘次,其中約廿萬多次住院和不當用藥有關,增加醫療費用一百卅四億多元。
他曾診治一位七十歲老太太,健檢發現高血壓,先看心臟科用利尿劑控制血壓,但血壓起起伏伏,加藥後她又頭昏,去精神科拿止暈藥;服藥後口乾舌燥,她轉看耳鼻喉科,醫師說她胃食道逆流,最後一天吃七、八種藥。
老太太向陳亮恭求助。他發現,老太太的利尿劑與降壓藥重複,調整用藥後,病況改善,老太太滿臉笑容到診間向他道謝。
陳亮恭解釋,不當用藥並非是醫師開錯藥,可能因為老年人服藥後副作用大於優點。舉例來說,感冒流鼻水常用的抗組織胺,年輕人服用後會頭暈,但老人吃了可能意識混亂,萬一頭昏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就得要住院,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需長期照顧的老人經常有鼻胃管,但醫師不清楚老人接受長期照護的現況,開立了不宜磨粉的藥物,如膠囊、膜衣錠等,藥效因此不穩定。
陳亮恭建議,醫療院所應該主動管理,提供老人整合式門診服務,才能給予老人適當醫療,減少用藥風險。不過他也強調,生活大於健康,健康大於醫療,長者應以過「好生活」為目標,而非放大醫療,老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