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5) ---- 【貼圖】【轉貼】中華苗刀,日本刀的剋星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11759)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1:38:04 -- 【貼圖】【轉貼】中華苗刀,日本刀的剋星 彎刃刀利於騎戰,因為馬匹在衝鋒之時騎兵主要使用劈砍,突刺的後果是會把對方穿在刀上(糖葫蘆),造成嚴重後果——不便拔出進行第二輪攻擊,或許衝力太大連帶自己也閃了腕子。倭人受蒙古鐵騎影響將唐大刀製成弧形也是要把其運用到騎兵上。至於中國,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騎戰都是靠關刀和槍矛之類的長兵器吧。 明朝倭寇擾華時這種刀形也確實讓已然開始衰落的明軍吃了大苦頭。不過後來戚大將軍想出了辦法——將唐大刀(其時稱苗刀,以其刀身修長)帶回軍中,結果大破倭寇。 原因很簡單——浙閩沿海一帶儘是濕地和沙灘,不利騎兵行進,明軍多數靠步行;至於小日本大老遠的乘船來侵華,也沒多少騎兵。這一步戰交鋒,自然是直刃苗刀優於弧形的倭刀了。現在就有人將唐大刀稱為“戚刀”或“繼光刀”(這名字,聽著就帶勁)。 順便說一下,苗刀刀法傳人呂大俠而今威名不小,收徒甚衆(我南京河海大學有一位教授就是此中好手,不知是不是呂大俠的傳人)。有些呂老先生的門徒在觀摩了倭人的劍道之後說過一句挺讓人提氣的話——“這種劍技,還遠遠沒有挖掘出雙手刀法的最大威力”。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4/6 下午 02:00:56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1:48:38 -- 提起苗刀可能會有人感到陌生,因為這是一個多年來秘不外傳的武術器械,所以在場面上較少看到這種兵器的演練。 “苗刀”,古人稱為單刀或長刀,明清後逐漸稱作苗刀。 其形狀似禾苗,刀身修長,屬雙手握刀,兼刀、槍二兵器之特點,為了與單刀相區分,而稱其為苗刀。 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 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衝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明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1:51:18 -- 苗刀有兩種: 一種是苗族尖刀:刀刃長四十釐米,刃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雙條血槽及兩條波形指甲花紋,刀刃異常犀利。 柄長十至十五釐米,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合而成,用銷釘上緊。 另一種古人稱單刀或長刀,其形狀苗條、刀身修長,以雙手握刀為主,兼刀、槍二兵器之特點,為了與一般單刀相區分,明清後逐漸稱其為苗刀。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4/6 下午 01:52:22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1:59:04 -- 苗刀自東漢以來,有了新的發展和演變,漢、唐時期,外國人來華朝覲,皇帝們就經常把長刀(苗刀)作為回贈的禮品、賞賜給外國使節,從東漢靈帝、三國曹魏以及魏明帝都向日遣使贈送過中國長刀。 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鎮守邊江,對苗刀技法進行了研究和創新,大大提高了戚家軍的戰鬥力,逐漸平息了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的倭寇之亂。 並於1560年著成《辛酋刀法》。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保存的一則《苗刀考證》上記載:“苗刀用以沖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搴旗,賴此刀法,威鎮華夏……。” 第二種苗刀就是現在大家常到談的苗刀也是日本刀的原形。 據我朋友講當你看到苗刀刀法後就會明白日本劍道並未完全發揮此種刀形的威力。 一、苗刀的歷史追溯 西漢初,車戰衰落,騎兵已出現在戰場上。 騎兵戰鬥主要用刀砍殺,劍已不適應當時的作戰需要,只有重量較大,刃背較厚的單刃刀才能達到要求。 軍事上的重視,使刀這種兵器有了較大發展,其種類有環首長刀(即苗刀的雛形)、環首短刀、禿頭短刀等。 在這些刀器中,惟有環首長刀大量裝備軍隊,並逐漸取代長劍而登上戰爭舞臺。 我國漢代製刀工藝非常高超,前後煉製出30煉、50煉,甚至百煉鋼刀。 日本曾發現一把我國東漢時期的鋼刀,是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年)產品,上面刻有“百煉清鋼”四個字。 我國山東省蒼山出土的30煉環首鋼刀,全長111.5cm,刀身寬3cm,刀脊厚1cm,刀身有18個錯金隸書銘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煉大刀吉羊宜子孫”。 (“永初”是東漢安帝劉祜的年號。)1957年至1958年在河南省洛陽市西郊西漢墓中出土了大量環柄刀,長度在85cm至114cm之間。 在長沙東漢墓中,出土的刀有的竟達128.5cm。 “漢制,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刀”,製作精美的佩刀是一種表示身份等級的飾物,刀上多刻有銘文,“麟角鳳體玉飾金錯”,嚴格的等級區別,不得逾越之。 苗刀自東漢以來,有了新的發展和演變。 據說,漢、唐時期,外國人來華朝覲,皇帝們就經常把長刀(苗刀)作為回贈禮品的一種,賞賜給外國使節。 此後,外國人如日本才有此類兵器。 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對苗刀進行改制後達到167cm。 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保存的一則《苗刀考證》上記載:“苗刀用以沖鋒陷陣,殺敵致果,遠勝單刀及其他短兵,追迨明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部下,殺敵致果,斬將奪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將軍認為,苗刀是東方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二、苗刀的源流及傳承 1.苗刀的源流歷史上苗刀有勢、有法,而無名稱。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江蘇人程宗猷,為使苗刀便於流傳,他取其名、法其勢著成《單刀法選》、《單刀法圖說》。 清初,武藝家吳殳又對苗刀進行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以左右撩刀為基礎,吸收“漁陽老人”劍法中的“確削粘桿”之要,編寫成了雙手刀《十八勢》和《單刀圖說》。 2.苗刀的傳承清代河北滄州桑園鎮謝晉汾,得此刀,謝傳南北聞名的常勝將軍天津人劉玉春,劉於1916年至1925年間又傳滄州郭長生等。 郭長生深得苗刀、通臂拳、劈掛拳的真傳,在原來苗刀一路(老架)的基礎上,集前人之精華,糅進了“通臂二十四式的疾絞連環步”,創編了二路(新架)苗刀,同時還增加了“苗刀進槍”等器械的對練套路。
三、苗刀的技術特徵 1.部位名稱 苗刀主要分為刀柄、護手和刀身三部分。 其中刀身部分又可分成刀尖、前刃與後刃三個部分。 2.規格標準 苗刀全長5尺,刀身長3尺8寸,刀柄長1尺2寸,刀寬1寸2分,護手(刀盤)呈圓形或橢圓形。 3.基本握法 (1)抱刀:左手拇指和虎口扣住護手(刀盤),食指和中指夾住刀柄,無名指和小指托住護手,刀背貼靠前臂。 (2)單手握刀:五指握刀柄,虎口靠護手,刀背與虎口相對。 (3)雙手握刀: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前部,虎口靠護手,另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後部。 4.技擊風格苗刀不同於其他花刀,它主要以雙手握刀,每招每勢樸實、嚴謹,耍起來以身催刀,刀隨身轉,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連環,動作剽悍雄健,勢如破竹。 它善於連續進攻,攻中有防,防是為了更好地攻,技法變化如明朝程宗猷所說:“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敗於刀。 ”可見該刀技法千變萬化。 一、二路苗刀各具有其獨特的風格:一路也叫原路、老架,屬於基本刀勢,勢法渾厚矯健,大劈大砍,一招一勢。 二路也叫新路、新架,是郭長生大師在一路的基礎上,糅進通臂二十四式中的疾絞連環步法,因此,動作除大劈大砍外,外加左右輾轉,疾速多變,攻防的連擊性較強。 5.刀法步法 (1)基本刀法:砍、撩、挑、截、推、刺、剁、點、崩、掛、格、削、戳柄、舞花。 (2)基本步型:歇步、虛步、弓步、馬步、插步、併步、前點步、後點步、獨立步。 (3)基本步法:跳步、疾絞連環步(拖拉步)、上步、退步、跟步。 四、苗刀的技術要求在演練和技擊時,要使刀法、步法、身法、眼法協調自然,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做到身催刀往,刀隨腰轉,眼隨刀勢。 1.刀法要求 (1)分清用刀的部位,力點在刀尖還是刀刃前端,在中間還是在刀背上,要分清楚,切忌背刃不分扇大拍。 (2)擊著點要準確,出刀要迅速、勁脆、準確。 (3)舞花要圓,速度要均勻,或由慢加快,忌忽慢忽快;充分發揮腰、胯、腿、足的力量。 (4)換柄要順靈、快速、自然、熟練。 (5)纏繞動作中頭要正,刀背要緊貼身體。 2.步法要求 苗刀的步法是以疾絞連環步為主,運動中進步要求後腳發揮最大的蹬力,使前腳邁出越遠越好;後腳貼地向前滑行,落腳時,腳跟先著地,既輕靈又沈穩,輕而不浮,沈而不重。 動步時,兩足要敏捷,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成連環,疾速連貫。 3.身法要求 身體的鬆活輕靈是通過身腰來體現的,身腰是聯繫上下肢的紐帶,拳諺說:“運動在梢,主宰在腰。”要使身腰靈活自如,貴在氣下沈。 氣不下沈,必上浮,橫氣填胸,上身不靈,上不靈則下不穩。 氣下沈的同時,含胸拔背,收腹斂臀,以腰帶刀,身催刀行,蜿蜒如蛇行。 4.眼法要求 眼法是體現精神的重要環節,是攻防格鬥中取勝的先決條件。 拳諺講“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似粘”,“拳法之神眼為先”。 在演練苗刀時要觀前?後,左顧右盼,望遠瞄近,隨形隨勢。 技擊對抗時,無論是迎其擊而進擊,還是乘其隙而側入,都應以眼為先鋒,觀其體,察其意,識其機,測其變。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4/6 下午 01:59:56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2:04:47 --
為什麼唐刀消失了?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10097&page=1 |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2:10:56 -- 【推薦】 |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08/4/6 上午 02:16:08 --
苗刀與日本刀實在很像,不過細看,還是有所不同,苗刀應是唐刀的改良版,且手握起來比日本刀更容易使力。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4/7 上午 02:47:34 --
日本武士刀榮登世界三大名刀之一,中國的苗刀卻默默無聞,真是氣死人了!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4/7 下午 02:58:54編輯過]
|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08/12/26 上午 08:38:15 -- 雙手刀法源流——馬廉真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15316&star=1#62275 |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10/10/26 上午 07:24:10 -- |
-- 作者:amy2006 -- 發表時間:2012/6/30 上午 10:21:43 -- |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13/11/7 下午 12:16: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