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5)
----  【圖文】老共軍工科技為何進步那麼快?中國第3艘8萬噸航母建造中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58732)

--  作者:阿全
--  發表時間:2018/11/28 上午 10:48:13
--  【圖文】老共軍工科技為何進步那麼快?中國第3艘8萬噸航母建造中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新華社首次確認 中國第3艘8萬噸航母建造中

中國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技術都在研究,他個人更加傾向於更為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
核動力、蒸氣彈射、直通甲板。

老共軍工科技為何進步那麼快?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11/28 上午 10:54:07
--  【轉貼】蘇聯解體後中國軍工為何進步神速?原來從烏克蘭搞到這麼多好東西

蘇聯解體後,作為軍事重鎮的烏克蘭坐擁大批軍工資源,卻沒有訂單落到幾乎破產的窘境。軍工行業的專家和技術人才紛紛失業,這時中國方面敏銳的察覺到這一情況,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制定了「雙引工程」,開始對接烏克蘭以及獨立國協國家的技術和人才。


 

所謂「雙引」就是引進技術和人才,以當時中國的情況,這樣國際頂級的軍工人才就是窮十年之力也是無法培養出來的。從1991年起,中國正式設立國家獎項「友誼獎」以表彰外國專家的貢獻。十年時間共引進數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僅僅2006年就邀請烏克蘭專家赴中國150批次,共2000餘人。


 

雙引工程取得的成果最轟動的就是瓦良格號航母。這筆交易對烏克蘭來說是甩賣了一艘幾乎毫無價值的廢船,可對中國來說可是堪比原子彈的重磅武器,它的到來讓中國一夜之間擁有了一艘6萬噸的大型航母,直接跨越了幾十年的時間一步站在蘇聯的肩膀上。烏克蘭不僅以1800萬美元的超低價將這艘航母賣給中國,而且以極低的價格將瓦良格號的全部技術資料一併打包賣給中國。


 

而國產艦載機殲15的研發也同樣離不開烏克蘭的幫助,中國一開始本打算從烏克蘭引進蘇33,但由於價格原因沒有和俄羅斯談攏,而烏克蘭不僅有蘇33的全部技術資料,甚至還有一架原型機。中烏雙方很快打成協議,中國以優惠的價格把蘇33的原型機和圖紙參數等資料全部打包,順帶還引進了航母甲班設施,艦載機模擬訓練設備等技術,正是有了烏克蘭的幫助,中國才能這麼快研製出殲15,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從航母的起降實驗。


 

在艦用發動機方面,中國從烏克蘭引進的UGT-25000艦用燃氣輪機,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國產化,研製出QC280燃氣輪機,成為如今052D型驅逐艦的動力核心。除了艦用發動機,中國還引進了坦克發動機6-TD-2E,用在了中國為巴基斯坦研製的MBT-2000坦克上。新型高級教練機L-15獵鷹的發動機AL-222和執行高原任務的直升機的發動機也都是來源於烏克蘭。


 

在空空飛彈方面,中國飛彈從紅外製導到主動雷達制導的技術躍進也離不開烏克蘭。利用烏克蘭基輔雷達廠研製的阿加特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改良版,中國對R-27空空飛彈進行了改進升級,最後研發出霹靂12空空飛彈,具備超視距攻擊能力,能適應多目標全天候作戰。

在火箭技術方面,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是蘇聯時期最重要的飛彈火箭研究機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不需要保持龐大的核武庫,南方設計局失去了最大的飯碗,為了生存甚至去造拖拉機,此時中國看準時機果斷出手,用特殊手段招攬的南方設計局不少專家。得益於這些技術人才的幫助,中國成功研製出大推力運載火箭,並改進升級現有的東風5洲際飛彈,讓這款老飛彈煥發了第二春,成為如今中國戰略打擊力量是重要組成部分。

 
而最近中國與烏克蘭發動機廠商「馬達西奇」公司的合作也引起業界震動,雙方宣布聯合生產多款航空發動機,另外中國和烏克蘭已經就中國全套引進安225大型運輸機的全套技術達成協議。


雖然20多年過去了,烏克蘭的技術還停留在當年,不過對於中國來說,一些蘇聯時代積累下來的寶貴技術和經驗仍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烏克蘭也意識到隨著中國技術水平的進步,自身的技術會變得越來越雞肋,所以趁現在多多合作趕緊賣個好價錢對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11/28 上午 11:05:15編輯過]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8/11/28 上午 02:58:00
--  【轉貼】前蘇聯當年也是藉著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機會翻身成工業大國

提起蘇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力量。作為可以和美國比肩的世界一流工業強國,蘇聯的工業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不過上世紀30年代以前,蘇聯可不是這個樣子,30年代以前的蘇聯其實工業非常落後,其工業產值僅僅位居世界第五,工業產能和龐大的體量完全不成正比。嚴格的說,蘇聯當時其實還只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頂多算半個工業國。但在大蕭條短短的幾年中,蘇聯的工業實力急劇增長,到1932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蘇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工業的崛起,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蛻變。那麼蘇聯為何能逆襲為世界第二工業強國?

這是因為蘇聯工業化趕上了好時機。一戰後,由於德國和俄國同時遭到西方的排斥和限制,因此兩國順理成章的走到一起。德國為了突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將很多軍事工業和武器研發試驗搬到了蘇聯,讓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技術得到飛躍式的發展。此外,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更是幫了蘇聯的大忙。由於空前嚴重的大蕭條讓西方經濟遭到了重創,大量的歐美人員、技術和資本被迫前往蘇聯尋找出路,至少有十幾萬歐美技術人員因為失業移民去了蘇聯,許多陷入危機的歐美企業都是靠蘇聯的巨額訂單活下來的。於是乎蘇聯取得了一大批西方的技術和裝備,完善了自己的工業體系,一躍成為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8/11/28 下午 08:45:54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