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檢視主題

-  佛網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index.asp)
--  戰略高手軍事國防版(Life論壇)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list.asp?boardid=15)
----  [轉貼]馬超和他的歐式軍團  (http://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15&id=5950)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07/4/7 下午 12:30:08
--  [轉貼]馬超和他的歐式軍團
馬超軍團以一鎮諸侯打得曹操割須棄袍,其戰鬥力之強有目共睹,這和馬超軍大量吸取了古羅馬軍陣的優點有很大關係。不過這是歷史而不是演義了。我和北師大歷史系的孫恭恂教授曾經就這個話題抵足夜話,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根據漢晉春秋記載,馬超的軍隊戰法於中原軍隊迥然不同,甚至與同為西涼軍系的董卓也不同,董卓重騎兵,馬超的軍隊以步兵居多,但是戰鬥力往往在剽悍的西涼騎兵之上,這和他的西洋式作戰方法有很大關係。且看詳述。
--  作者:ppo
--  發表時間:2007/4/7 下午 12:30:32
--  
第一。標槍馬超軍團不尚弓弩,而擅長使用長標,且以脫手長標為特色,對於密集的曹軍往往產生一標連傷數人的殺傷效果(袁闊成的評書曾經吸取過這一點:"西涼小校的飛標帶撒手的,嗖,嗖,可憐曹兵一標能穿三四個,像扎蛤蟆一樣。")。這種脫手飛標實際上脫胎於古羅馬的投槍,確切的說,就是斯巴達克斯和羅馬軍團死戰時使用的兵器。它的自重大,殺傷力強,對於當時甲冑簡陋的輕裝軍隊(對於弓箭有一定防禦性)攻擊力遠勝弓弩。當時的戰鬥,連中數箭死戰不退的場面時有所見,中標槍者則立即失去戰鬥力。比之現代,就是槍榴彈與步槍子彈的區別。難怪曹軍望風披靡。

  第二。軍陣馬超的軍陣與眾不同,前軍是密集的盾牌兵,盾牌的強度和重量都遠超一般軍隊,對弓箭防護極佳。部隊擺成一個個方陣,擺成陣型以後可以互相掩護,錯落有致。使曹軍賴以取勝的騎兵只能在邊緣掠殺,目標很大的騎兵還要隨時遭到標槍的襲擊。馬超的騎兵全是輕騎,配置與步兵分開,不作為主力,而是作為奇襲隊使用,從步兵陣中突然殺出,才能有一舉突襲曹軍指揮部的精彩戰例。這樣的軍陣,正是古羅馬前期使用極為廣泛的希臘密集軍陣。其他,馬超軍隊受到古羅馬軍隊影響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瑕萌關之戰的主將壓陣徐徐退去,正是古羅馬軍隊交錯掩護撤退的絕招,馬略和龐培的軍隊以此不止挫敗過多少次蠻族的追擊,連見多識廣的劉備也不免讚不絕口。西涼軍隊的編制為部,比如韓遂部下為八部,一部約5000名戰士,正是和古羅馬軍團的編制相符。以此計算,渭南之戰馬韓聯軍總人數在7-8萬之間,也與歷史比較相符。

  那麼,馬超的軍團從哪裡學到的古羅馬軍事思想呢?談到馬超軍團的古羅馬化,要從斯巴達克斯大起義開始了。這起波瀾壯闊的大起義以軍事天才斯巴達克斯的戰死失敗而告終。鎮壓斯巴達克斯的就是以富有和貪婪而著稱的古羅馬前三雄之一,西西里總督克拉蘇。前三雄的時代,安東尼和龐培虎視眈眈,老謀深算的克拉蘇深知漁翁得利的三味,所以沒有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而是率軍出征東方,準備通過征服所謂的蠻族獲得威望,兵源並等待安,龐兩敗俱傷的機會。克拉蘇可算機智,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身經百戰的羅馬軍團卻在和東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中大敗虧輸。和飄忽剽悍的東方騎兵相比,羅馬軍團更要依賴大量的專業的物資實施作戰,例如甲冑,武器,糧草等等,深入中亞草原的羅馬軍團顯得脆弱而遲鈍,自負的克拉蘇認為羅馬軍團堅毅的精神和紀律性必將取勝。顯然低估了東方遊牧民族視死如歸又熟悉武器的特點(中國對匈奴也是一樣)。結果,在帕提亞(大夏)草原的混戰中,克拉蘇和波斯的名王居魯士一樣慘敗身死。但是克拉蘇的部下並沒有全軍覆滅,他部下的第二軍,第三軍殘部(羅馬軍制軍團組成軍),敗回羅馬,而第一軍的部隊被割斷,只好向東方前進,它的統帥是克拉蘇的兒子浦克琉。這支沒有祖國的軍隊流浪東方,輾轉之後一度成為匈奴的僱傭軍。在漢征匈奴的戰役中,匈奴軍戰敗,這支善於擺"魚鱗陣"的軍隊也被切斷(也有說是浦克琉看到北方草原不適合羅馬人的生活,有意向南方靠近),向漢朝的西域都護請求保護(還是歐洲的習慣)。當時的東漢政府相當開明,在西域都護班超的要求下,對這支文化迥異的軍隊給予了極為寬大的處理。東漢政府允許該軍自行築城駐紮,並為東漢保衛邊防,相當於西方保護國的地位。羅馬人在河西走廊西端建立的自己的城市,名叫犁軒。這裡,正是後來馬超屬地的中心地帶。八十年代曾經在犁軒舊城出土了許多與羅馬駐軍有關的文物,包括將軍法場的高大立柱,青銅的短劍等。當時的河西走廊水草豐美,羅馬人能夠很好的生息,這支羅馬軍隊曾經參加過班超征西域的多次戰役,其嚴謹的戰鬥風格和獨特的戰法與散漫的其他半開化民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且將其軍事風格逐步滲透到了以西域都護府為主的漢軍之中。隨著氣候變遷,民族融合和漢末邊防制度的崩壞,犁軒大約在公元2世紀廢城,其人民星散,可能還有一部分西遷孓遺下來。

--  作者:qqw
--  發表時間:2009/10/2 上午 08:17:17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  作者:凡夫俗子
--  發表時間:2010/11/11 上午 10:02:34
--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